APP下载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出土唐韦虚心墓志
——兼谈唐拨换城西通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地位

2018-03-30李健超

华夏文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西阿克苏

□李健超

2001年至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发掘唐代长安杜曲韦氏家族墓八座,出土八方墓志。这批唐代墓志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事件,不仅对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动的实物文字资料,而且为中外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世界历史、文化投射了一束新光芒。其中如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五月五日逝世的韦虚心墓志。

韦虚心,字无逸,京兆杜陵人。志载:长安中(701—704年)明经擢第,寻授大理司直。“时右仆射唐公休璟有事朔方,大开幕府,尽斥浮华之吏,广求静难之才,奏公为节度判官,仍摄侍御史。全晋戍之甲,省河湟之费。曜王师于塞下,纳群虏于彀中。军令肃然,秋毫无犯,皆公之赞也。迁大理寺丞。时安西拨换城,敢为奸回,草窃边鄙,有司逮捕,多陷平人。公乃歼厥渠魁,余尽厚遣。申三驱于王泽,全庶戳于冤魂。”按照唐代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安西都护吕休璟无处置犯人的权利,而是将犯人递解京都长安,交由大理寺处置。而韦虚心身为从六品上的节度判官,却采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策略,放还无辜,为稳定拨换城局势,安抚当地人心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说明唐玄宗年青时英武果敢,于开元初年废除武则天与唐中宗执政时期的一些弊政,屈意听纳贤相姚崇、宋璟的劝谏:不求边功,不赏边臣,开创开元太平盛世。韦虚心建功立业于边陲,年仅三十多岁,他“审刑章,持狱案,虽有董石(董卓、石崇)之势,中人(旧指有权势的近臣)之讬。确乎不拔,莫敢动摇”。 禀公办案,不受人情,不畏权势,是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唐拨换城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姑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拨换城,是安西通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唐贞观年间,唐与西突厥争锋于西域,已凸显拨换城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西突厥正图断绝中国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而龟兹又依附于西突厥,因此就发生了唐与龟兹在龟兹国都拨换城的战争。据《旧唐书·西戎传·龟兹》记载:“其王(龟兹王)退保都城,社尔进军逼之,王乃轻骑而走,遂下其城,令(郭)孝恪守之。遣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以精骑逼之,行六百里,其王窘急,退保于拨换城。社尔等进军围之,擒其王及大将羯猎颠等。”又据新出土的《唐故鸭渌道行军副总管薛君墓志铭并序》所载:“(贞观)二十二年以公(薛万备)为崑丘道行军长史。龟兹王闻官军过碛,遂拨换而走……。至拨换城,其屯势蹙道穷,婴城自守。大军后至,竞以擒获。”从薛万备墓志记载的这场战争来看,薛万备是参与这场战役的后半段,即追歼龟兹王师,并擒捉龟兹王于拨换城(拜根兴:《新见初唐名将薛万备墓志考证》,载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纪念西安碑林930年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材料》,2017年)。但是直至唐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今新疆库车。据唐贾耽《入四夷道里记》和《新唐书·地理四下》记载:“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又六十里至拨换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南临思浑河。乃西北渡拨换河、中河,距思浑河百二十里,至小石城。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又六十里至大石城,一曰于祝,曰温肃州。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拨达岭。又五十里至顿多城,乌孙所治赤山城也。……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又西至碎叶城。

这是一条从安西都护府西北通向安西四镇之一碎叶的一条大道,也是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北道穿过天山与新北道贯通的一条大道。对于唐代贾耽所述之四夷道里记中的地名,我国历代学者根据史籍所载和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大多都能指出这些古地今名:唐代的安西都护府是今新疆库车,拨换城是今新疆阿克苏,温宿即今新疆乌什县,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的阿希姆古城遗址。

二百年来,沙皇俄国强占我国西北边疆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1980年,我怀抱“还我河山”的雄心,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书写“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十四字,孤身奔赴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实地野外考察。历经高山、大川、沙漠、戈壁以及烽燧、卡伦。在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吉木萨尔(唐北庭都护府)、轮台(唐轮台)伊犁九城考察后,于1980年8月13日,来到南疆的阿克苏,拟对中外学者关于玄奘从长安经中亚去印度的道路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厘清新疆境内的诸条丝绸之路路线。

照片1 别迭里山口古烽燧,1980年8月17日摄

照片2 别迭里二道卡子 1980年8月17日摄

照片3 别迭里二道卡子 1980年8月17日摄

1980年8月15日上午9时,我乘阿克苏开往乌什县的公共汽车,于下午1时抵乌什县城,住乌什县招待所。“乌什”维吾尔语意为“第三个吐鲁番”,是汉代、唐代温宿国故都。我从乌什县档案馆藏的乌什县的历史地理资料及兵要地志中摘录:乌什县城“其地南晞喀什噶尔,西挟葱岭,因山为城,跨重巘带长流,形势为回城冠,特产之饶,市廛之盛,不逮温宿(指清代和今温宿县城)”(《新疆通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乌什兵要地志记载:“乌什县的关卡,县之北有卡九处,距城二十里牙满苏,驻兵三十余人。一百二十里,依希布拉引卡,有卡无兵。六十里,二道卡,驻兵士约三十人。抵外界,其路人马通行要道。……自别迭里达坂南边行走陡崖二十二丈半,有界碑鄂博。”

我实地考察的路线就是从乌什县西北翻越别迭里达坂,经伊塞克湖到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的唐代碎叶城(至今仍是我国领土的一段)。驻守乌什县的边防军为我的实地考察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上级批准为一次国家边防巡逻。8月16日上午10时,边防军李增潮同志开吉普车到乌什县政府,随后乘车经二团团部,而后沿托什干河西行二十里,渡河向西北至牙满苏(亚曼苏),再西行约十余里,即入北山麓冲积的碎石滩,克留尔苏河水沿南山麓东流,碎石滩上有青草。在别迭里山口约十余公里,见到骆驼群。别迭里山口喇叭形,较平坦,东西宽约1公里,在别迭里山口别迭里河右岸有一烽燧,高约8-10米,外墙用石块垒成,内墙以土壤和石子垒成,中间有几层圆木成排,主要作用是固定石块。烽燧每边长约8米,已坍塌不完整,这是否为《唐书》记载的“粟楼烽”,待考。烽燧距乌什县城约38公里。又沿山左岸行约10公里,河谷平衍,至二道卡子,有民国时期的营房遗址,河道变窄,依希布拉引卡沟口,武文斌团长在等候。继续上行,约下午1时30分,抵达二连连部(约2小时,行程80余里)。当天,天气乍阴乍晴,加上连日所降雨水、冰雹,天气寒冷,山坡上有积雪,此地距别迭里达坂有12公里,海拔3200余米。

别迭里二连所在地异常寒冷,虽穿皮大衣尚不能御寒。别迭里达坂距乌什县城有78公里,为了胜利完成实地考察别迭里通道,武团长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上级批准作一次国家边防巡逻,并预先准备了考察人员的御寒棉衣、棉鞋,将夜间放牧在山上无人看管的战马招回。

8月17日,早7时起床,从二连哨所骑马沿山溪而上。远山抹上一层白雪,天气晴朗。武文斌团长、鲜文富指导员、三位班长,还有三名战士,全副武装,我也换上战士服装,大伙分乘七匹战马。因我幼年未骑过马,1959年二十多岁时,在康藏高原考察时骑过“建昌马”(即今西昌一带地方川马,个体小),但骑技差,所以我骑一匹极为驯服的大红马,前三骑、后三骑,我夹在中间,这马可能是汉唐时期的伊犁马。沿别迭里河谷前进,路过无数险滩跌水,巨石累累,但河谷尚宽,1949年前修建的从乌什至边防的公路部分尚完好。上行8公里,山势浑圆,不那么陡峻险要,但风化、冻土严重,表层石块、泥土多为灰色或略呈红色。再上到一个谷口,因坡度过大,下马步行。从左行上山坡,由旧公路上九道湾,地形又较为开阔,有原民国时的哨所,已残,约可容纳30-50驻防军。再前进爬坡,亦有民国时修筑的公路盘垣遗址,直达别迭里垭口。虽为缓坡,但地表岩石、板岩、页岩、千枚岩破碎,海拔高度4267米,这里正是新疆境内天山南脉,也是乌什县与阿克奇县的一条分界线。别迭里达坂垭口分水岭上有民国时用石块、石坂所砌的石坂墙体国界,向左右延伸,但未发现原有的界碑。漫坡上人骨、兽骨不啻数百具。别迭里分水岭西北下行即可达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古称“热海”)。沿伊塞克湖南岸、西岸,再西北行,可达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的阿克希姆古城遗址。

照片4 新疆乌什县别迭里山口,1980年8月17日摄

照片5 1980年8月17日与边防军武文斌等骑马考察

玄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僧,又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的西行已成为千古美谈,他撰著的《大唐西域记》是当时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玄奘从长安到今新疆库车,“从此西行六百余里,经小沙碛,至跋禄迦国”,跋禄迦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頳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大唐西域记》卷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对凌山的地形、气候记述的更为生动:“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汘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其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複履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馁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出山后至一清池。”若干年后,道宣《释迦方志》(卷上)所记从阿克苏“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即葱岭北原也……山行自西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又西北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又西四百余里至千泉。”也是这一条通道。

照片6 新疆乌什县别迭里山口南望,1980年8月17日摄

照片7 新疆乌什县别迭里山口北望(吉尔吉斯),

中午12时,由别迭里达坂原路返回,下午7时返回乌什县城。

此次别迭里道路考察能顺利实现,主要是得到边防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持和周密的安排,我自己也以浅薄的边疆史地知识向边防指战员宣讲祖国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作为一名教师,我能踏上先人的足迹,游历遥远的边疆国土,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因此我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必须精心细微地把先人在这条道路上所记述的古迹,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长安经安西、中亚到印度去研究佛学,和唐贞元宰相贾耽所记从安西入西域的道路所经国家、城镇详细作出记录对比。这条绵延1700多公里、穿越南天山的道路,将自然条件迥异、经济条件不同的南北两疆盆地连接起来。

隋炀帝大业元年至九年(605-613)曾在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作过主管西域互市的裴矩,搜集西域各国山川形势、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丹青摩写各国王室及庶人服饰、仪行,撰成《西域图记》三卷(该书已失传)。今柯坪、乌什两县,唐为温宿国,是丝绸之路北道通往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要隘。此道上及其附近分布的古城、烽燧、墓葬、佛教石窟寺遗址以及道旁的人与骆驼遗骸等,都充分显示出这条重要通道的历史真实。其中尤以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西北的沙依拉木佛教石窟遗址最为重要,对照《晋书·西域传》和玄奘《大唐西域记》,可以证明当时龟兹西境盛行小乘佛教的记载。裴矩最为洞察西域道路的情况,他指出:北道,伊吾——蒲类海(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萨尔县)——伊犁——东罗马帝国;中道,高昌——龟兹——疏勒——葱岭——波斯——西海;南道,鄯善——于阗——喝槃陀——葱岭——吐火罗——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隋书·裴矩传》)这条从阿克苏经乌什,翻越别迭里达坂到达碎叶的通道,就是将中道(汉称北道)与天山北麓的新北道联通而形成的。

8月18日上午8时30分,我乘乌什至阿克苏的公共汽车,返回阿克苏。从阿克苏西南行通往喀什噶尔的西域中道也是我新疆之行要考察的线路,但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动荡,未能如愿进行。裴矩《西域图记》中的“中道”,“自拨换、碎叶(衍文)西南渡浑河,百八十里有济浊馆,故和平铺也。又经故达王城,百二十里至谒者馆。又六十里据史德城,龟兹境也,一曰郁头州,在赤河北岸孤石山。渡赤河,经岐山,三百四十里至葭芦馆。又经达漫城,百四十里至疏勒镇,南北西三面皆有山,城在水中。”1980年我只是从阿克苏到喀什噶尔,在喀什噶尔进行了短暂的实地调查后,搭乘新疆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大轿车,返回乌鲁木齐市。但这一实地考察,从库车到喀什噶尔的愿望,终于在十年后的1990年实现了。当年我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的邀请,作为中国代表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丝绸之路考察团,7月20日至8月17日对中国境内丝绸之路沙漠路线进行全程考察。7月20日,联合国考察团全体人员乘大轿车由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敦煌、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库车,8月12日由库车到阿克苏,13日在阿克苏城南沙漠上野营。从库车到阿克苏的线路上,在沙雅县以南,有塔里木河最南端的古河道。大约在40公里的空间里,分布着数条东西向平行的古河床,古河床之间为无数沙丘覆盖,沙丘下有大量唐代文物,还有许多废弃的遗址、村落、田园。推其原因可能是因水系变迁,或者因灌溉使地表水发生重新分配而导致的城市和绿洲的荒漠化。14日从阿克苏抵喀什噶尔,15日参观喀什噶尔的文物古迹,17日还专程驱车到莫尔佛寺废墟考察,也到过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家作客。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皇华四达记》记载的这一条路线,黄文弼肯定了斯坦因关于据史德城即巴楚县的托古孜沙来古城的推断,并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而推测疏勒镇即喀什市之北的伯什克热木乡哈诺依古城,达漫城即迦师县城之西墨太沁尔古城(今放哈拉胡其农场古城)(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柳晋文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提出,谒者馆即托克孜沙来古城之北的汉唐馆驿遗址穷梯木,济浊馆在今柯坪县附近,以及拨换城在今阿克苏市附近(柳晋文:《巴楚柯坪古丝道调查》,《新疆文物》1985年第1期)。

还有一条自拨换南而东,“经昆岗,渡赤河,又西南经神山、睢阳、咸泊,又南经疎(疏)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的道路,这就是一条从龟兹镇出发,经阿克苏向南而东,纵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通向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的“神山路”。有唐一代西域发生的事件常常涉及拨换城,但韦虚心墓志所记奸回案,史籍并无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平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始统于阗、疏勒、龟兹、焉耆四镇;直至唐高宗调露元年初(679年)平定西突厥后,以碎叶代焉耆为四镇之一。从龟兹镇通向于阗镇的这条通道,在20世纪80年代是人力非能实现的。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从拨换城到于阗的道路途径“神山”,“神山”是山名,还是道路驿站名?和田东北沙漠中的丹丹乌里克遗址曾出土唐代文书《唐贞元四年五月杰谢百姓瑟□诺牒为伊鲁欠负钱事》,丹丹乌里克即唐代的杰谢镇,此文书中出现“神山路”之名,可知“神山路”是一条道路之名。经学者研究证实,“神山路”是唐代由于阗往安西都护府去的重要官方通道。近年在策勒县达玛沟发现的C2文书,说的是一位名安的人带领十二头驴经过“神山馆”“得行文赴安西”,则“神山馆”应是官府设置的馆驿。

拨换城是唐安西都护府通往西域多条道路的枢纽,一条是由拨换向西北至赤山城、碎叶城路;一条是由拨换向西南至疏勒镇路;一条是由拨换城向南至于阗的“神山路”。

拨换城在唐以前一直与东邻的龟兹国关系密切,长期以来形成“唇亡齿寒”的局面。唐于龟兹建立安西都护府之后,拨换城成为安西都护府西边的门户,而且是扼控四镇交通的枢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安西阿克苏
试论唐代安西的屯田*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雄枭隼之死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