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2018-03-30唐秀琼
唐秀琼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危急重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可产生严重的威胁[1]。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中医护理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所获良好效果已得到认可[2]。本研究择取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就中医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来自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满足高血压和脑出血诊断标志,均通过颅脑CT检查诊断确诊。排除并恶性肿瘤患者、心肝肾肺功能严重缺陷患者、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与呼吸衰竭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史患者。均分82例患者为两组,对照组41例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1.23±3.41岁,平均出血量为24.3±4.3ml;干预组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1.29±3.38岁,平均出血量为24.9±4.1ml。两组在出血量、平均年龄和男女例数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干预组施予中医综合护理,具体操作见下:(1)情志护理: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劝告其遇事冷静,且控制自身情绪,根据患者心态予以情志调理。另外提醒患者家属和探病者多关心患者,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予以精神支持,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2)按摩和针灸护理:待患者稳定后根据其病情予以穴位按摩,选择早上九点和下午三点进行按摩,每天2次,每次按摩的时间为二十分钟。按摩时力度均匀柔和,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予以按摩,以免其皮肤受到损伤。上肢穴位有合谷、天府、外关、曲泽、内关和手三里,按摩时间在3~5分钟之间;下肢首按双膝眼穴、足三里和昆仑穴,用拇指与食指按压,而后选择伏兔、阳陵泉、血海以及梁丘等,以滚法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选择曲池、四神聪穴、合谷、涌泉穴、足三里、神门穴,常规消毒,以垂直方式用不锈钢毫针进针,深度为1.5cm,,每天两次。(3)中药内服: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方由黄芪、红花、水蛭、丹参、茜草、川芎、桃仁、大黄、三七粉、川牛膝、黄芩等构成,对苔黄者加用胆南星、天竺黄以及瓜蒌;对于舌红少苔患者加用增液汤;对大便不通畅者加用大承气汤;对于头痛严重者加用石决明、菊花以及钩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分析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分值在0~100分之间,分数≥80分表示满意,低于该值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见表,经分析可知,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4.9%)于对照组,满意度(95.1%)高于对照组(P均<0.05)。
表 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使机体脑内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当血压突然上升的时候,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出血[3]。高血压脑出血在中医被纳入到了中风范畴,其病机以肝阳亢盛,络破血溢,风动化火以及破血妄行等为主。有报道研究表示,对于脑出血患者施予中医护理的基础为中医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能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效能,提高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笔者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干预组患者予以中医综合护理,包括情志护理、按摩护理、穴位护理以及药物内服等,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9%)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95.1%)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可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中医综合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方淑贞.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5):482-484.
[2]魏丹.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2(12):88-90,91.
[3]李建华,杨小英,周小香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3,35(4):606-607.
[4]王静,张勤,崔璨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18-15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