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分析
2018-03-30闫志文
闫志文
(内蒙古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外科 内蒙古 四子王旗 011800)
胆结石也被称之为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类疾病;胆道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具体可分成胆囊炎与胆管炎两大类型[1]。胆囊内出现结石后不但会对胆囊粘膜造成刺激性作用影响,引发胆囊慢性炎症,且在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内时,还将会引起继发性感染症状,引起胆囊急性症状。随着相关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对此,下文也将重点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展开具体探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44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所采取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7.3±8.4)岁。对照组共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6.8±8.2)岁。比较两组的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应用T型管引流。观察组: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切除胆囊,纵行切开胆总管前臂约0.75cm左右,按照胆总管的实际症状情况及直径,应用适当直径的纤维胆道镜,通过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检查结石数量、大小、硬度及所处部位,实施取石操作。最终通过纤维胆道镜检查肝内及外胆管,按照取石及炎症表现程度判断实施一起缝合或是T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胆结石是产生在胆囊当中的一种结晶凝聚物,在胆囊当中形成结石后将会导致胆囊粘膜遭受严重的刺激性影响,并由此引发胆囊慢性炎症,同时结石嵌顿在胆囊颈或胆囊管部位以后,还有可能会引发继发性感染症状,并随之出现相应的急性症状表现。据有关研究指出,因长期受到结石的刺激性影响,还有可能会引起胆囊癌的病发,且发病率可达到1%~2%[2]。引起胆结石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2)日常饮食不健康过度摄入各类高胆固醇、高糖、高脂肪类食物,(3)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浓度升高,使得细菌更易繁殖从而导致胆结石的发生。此外,肝硬化者及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引发胆结石的主要原因。
随着当前相关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所具备的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价值十分显著,目前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可十分清楚的观察到胆管内的病变表现,以便对胆总管远端的畅通与否做出精准判断,也可对括约肌功能做出十分有效评价,通过采取在胆道镜下实施取石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胆管受损程度会相对较轻,且结石残留率也会更低[3]。本次研究重点就关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这两种术式在治疗胆结石时的临床效果展开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成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各项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临床上在治疗胆结石时可优先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方法,能够达到较为理想化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等.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2):241-243.
[2]宋正伟,杨秀江,龙昊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11(6):658-660.
[3]史志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