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首批验船师诞生

2018-03-30

中国船检 2018年2期
关键词:船厂俄语苏联

本刊记者 崔 燕

与苏联商讨代培验船师

1951年船舶登记局筹备组成立后,首先将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那个年代,提倡向苏联学习,而且当时苏联船舶登记局在大连和上海已设有验船处。于是,想委托苏联为我国代培验船师的想法就此萌生。

1953年3月,筹备组正式更名为船筹处。时任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局长兼筹备组组长的于眉特意从大连港务局调来刘义德专职负责船筹处的相关具体工作。随后,又相继调来几位专业技术人员。同年7月,时任俄文翻译的俞成麟到岗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前去苏联船舶登记局大连验船处打听培训的可能性。当时得到苏联方面的答复是“原则上可以”,但相关手续则需要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于是,船筹处立即将这件事呈报给国务院主管交通部门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得到批复“船舶登记工作当前尚未急需”。所以,培训验船师的事儿暂时搁置了下来。

转眼间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委托苏联驻华机构代培验船师的事情成了船筹处的一块心病,究竟该如何开展呢?就在事情一筹莫展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原来,时任苏联船舶登记局局长安东诺夫要到上海出差。于眉局长立即派刘义德前往上海,在陪同参观的时候找准时机再次向安东诺夫局长提起关于代培验船师的事儿。这一次,安东诺夫局长明确表示苏联方面同意接受中方这一请求。从上海回来后,船筹处将此次与安东诺夫局长会晤期间得到明确答复的情况再次呈报给国务院中央财经委员会。这一次,事情进展很顺利,签报很快就批复同意了。我国外交部还就此事专门照会了苏联驻华大使馆,并得到苏联大使馆复照同意。

随后,于眉局长立即指示船筹处开始着手准备,并在全国交通系统、水运系统、验船部门和航运单位选拔了36名年轻技术人员,分派到苏联船舶登记局大连、上海两个验船处实习,其中大部分学员先集中到北京,为了解决实习生与苏联专家的语言交流问题,来到北京之后先组织他们突击学习俄语。

俄语学习班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67号有一座坐西朝东的五层办公楼,大屋顶琉璃瓦,人们叫它“交通部大楼”,如今这栋楼已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经是交通部的办公楼。船筹处就设在4楼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而俄语学习班则在大楼后院的小红楼里。

那个时候,要办俄语学习班,首当其冲的是师资问题,办班都是交通部各单位在职干部兼职当教员的。沈肇圻,1951年参加中国船舶登记局筹建工作,是新中国船检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对船检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据沈老回忆,他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造船,语言方面学的是英语。大学毕业分配时,学校方面希望让他留校当老师,增强师资力量,后来又表示,交通部也想要一名造船系的大学毕业生。他立即表态,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于是,就来到了北京,在筹备组工作。有一次与当时筹备组的一位老工程师朱天秉聊天时,朱天秉对他说,苏联船舶登记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华设有验船处,假如能到那里去向他们学习,对我们来说都是受益良多的。或者说,如果能和苏联验船师建立联系,翻译一些他们的验船规范和资料也很宝贵。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先要把俄语学好,有了语言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后来,组织上安排他和陈志荪、叶恒蕃一起到大连学习俄语。

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据沈老回忆,1952年5月份,他接到海运总局通知,转学到北京俄文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在整装待发时,接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通知,该校没有搞清楚,他早已大学毕业,不必再去重学。所以,他又重新回到筹备组工作。

如前所述,刑事诉讼的保护权益目的包括多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权益的保护和特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犯罪构成在这两个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有了在大连近一年的俄语学习基础,他被组织上任命为俄语学习班教员,带领实习队学员突击学习俄语。俄语学习班分为甲乙两个班,甲班是高级班,沈老任教员。乙班为初级班,俞成麟、戚继华任教员。由于苏联船舶登记局上海验船处培训还没有准备好,上海实习队晚了半年,俄语班开始只有19名学员。半年后经专家工作组进行考核,全部合格,这19名学员组成的实习队全部到大连实习。

大连实习队

黄劲,原中国船舶检验局副总工程师。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中国船级社老干部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黄老,得知记者要了解第一期实习队的情况,黄老很高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60年了,但黄老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以及电话询问当年实习队老同事张辑,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苏联船舶登记局大连验船处设在大连船厂内,一座二层小楼,学员们被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跟着苏联验船师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苏联验船师执行的是苏联的驻厂检验制度和相关程序,并由苏联验船师根据船厂检验科提交的检验项目单来安排实习学员随同他们到船坞、车间或登船执行各项检验任务。由于每天安排的检验任务不一样,所以每个小组跟着苏联验船师学习的检验内容也不相同,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检验技术,学员们每天晚上回到宿舍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向大家介绍自己一天里所学、所看到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内容,供大家一起了解,一起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这是最为快速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相互之间的学习,实习队学员进步很快。从一开始由苏联验船师带领学员去现场检验,不久之后就开始由实习学员前去现场检验后向苏联验船师汇报检验项目和内容,由苏联验船师进行审核,再到后来,实习学员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检验项目了。

黄老说,那个年代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船厂大批量建造50吨级的机动驳船,按规定验船师不仅要对船舱外表面进行例行检验,还要爬进狭窄的双层底内船体完成检验工作。当时正值夏天,室外温度已接近40℃,而船上钢板的温度已经达到60℃,大家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认真完成检验工作。在大连实习队中有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验船师,她叫钱培英,她还特意轻松地说,我身材瘦小,更适合检验这种船,丝毫不顾及恶劣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

实习结束后,大连实习队集体编写了一本“验船实习技术汇编”,不仅介绍了整个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且把实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经典案例都一一列举出来,分发给当时各个基层的验船部门,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黄老介绍说,大连实习队之所以能够圆满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主要经验得益于四个方面。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俄语学习班的时候,交通部专门为学员们腾出办公室供实习学员专用,还安排了专门的宿舍,方便学员集体活动,派出一流的俄语翻译进行指导学习。另外,还专门为验船订制了工作服和检验工具。大连实习队由大连港务局负责,由一名副局长全面负责实习队工作,为实习队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衣食住行,看病就医等等方面。大大增强了实习队学员们的动力和信心。

二是实习队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大连实习队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团队,队员都有献身船检事业的精神。组织领导有力,学员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完成实习任务。

三是良好的师生关系。队员尊敬老师虚心学习,服从工作安排,认真负责。做好工作,深得老师的赞扬。老师也是细心布置和检查学员的工作,诲人不倦讲授验船知识及经验,特别是如何做个好的验船师。老师们还经常邀请学员们到家里做客,闲话家常。真挚的师生感情是学好验船的重要保证。

还有就是,得到大连造船厂的大力支持。大连造船厂丰富的实习资源是难得的验船实习园地。营运船方面,苏联远东大量营运船在大连造船厂进坞检修,坞内检验接连不断。新造船方面,苏联大量建造的沿海小客船、1200马力远洋拖轮、3800吨海上油驳船,以及我国海军大量建造的沿海岛屿间交通船、50吨双壳双底驳船等,这些船舶的船台检验、下水、系泊试验、航行试验非常繁忙,给实习学员提供了全面掌握验船工作的极好机会。

上海实习队

上海实习队方面,苏联船舶登记局上海验船处办公室设在上海市建国西路,主要检验业务涉及江南造船厂、上海船厂和中华船厂三家造船厂,实习队开始的时间较大连略晚一些。

梁善庆,原中国船舶检验局高级工程师。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超强。记者见到梁老时,他身穿一件红色夹克衫,格外精神。他给记者展示了很多珍贵的照片资料。看着一张张照片,梁老回忆说,当年他和沈老都是分配到上海实习队的学员。

那个时候,造船厂的主要业务均以修船为主,且船舶多为苏联籍远洋冷藏货船,新建船舶只有江南造船厂的“首创”号远洋捕捞船。

同大连实习队一样,上海实习队由苏联验船师根据船厂的业务进度进行安排,实习学员跟随苏联验船师一起执行各种检验任务,边检验,边对实习学员进行现场指导。

试航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因为船舶在建造和修理完成后,必须要经过系泊试验和试航成功才能出海。在试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危险。有一次,一艘等待修理的苏联籍货船试航回来准备停靠进港,并且在黄浦江码头完成360度转向调头。由于江南造船厂的码头在位于黄浦江最为狭窄的地方,要在码头里完成360度转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只能先下锚,然后通过拖轮拖拽完成船舶转向调头。

眼看拖轮已经将货船拖拽完成调转,在最后起锚的过程中,锚爪勾起了海底电缆,当时梁老正在船上随船进行检验工作,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把在场的人员都吓坏了。梁老告诉记者,海底电缆常年随着风浪潮汐摇摆,位置早已发生变化,很难预测海底电缆的具体位置。码头两岸虽然设立了警示牌,“当心海底电缆”可海底电缆具体在海底什么位置,谁也不知道。当时,他正好站在船头位置,赶忙向驾驶台方向打手势,立即停止起锚。如果海底电缆被拉断,必将会使得整个码头停电,甚至整个浦东地区的供电系统都会出现故障。虽然经过仔细检查,这次事故只是虚惊一场,但活生生的案例让大家在思想上都紧绷了一根弦,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的重要性。

还有一次,一艘冷藏船到了例行年检的时候,按规定验船师要上船对冷藏船进行全面检验。冷藏船属于特种船舶,不同于其他船舶的检验。每个货舱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舱室,专门用来冷冻鱼和肉,温度达到零下30℃。通常陆地上都是利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但那个年代氟里昂造价很贵,想要用氟里昂将整个货舱温度控制在零下30℃,成本很高。所以,大多数冷藏船都是利用氨气作为制冷剂,氨气的造价虽然低,但是容易发生泄漏,且属于有毒气体,上船进行检验的人员都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且要对每一个货舱挨个检查,确保船舶安全。而用来保鲜水果和蔬菜的冷藏货舱温度要控制在0~4℃之间。这类货舱的制冷是通过风冷系统来完成的,这部分检验要求与冷冻货舱不同,检验项目也不同,需要验船师具有丰富的经验。据同去上海实习的沈老讲,到了实习后期,梁老已经独立承担很多检验任务。特别是,在前苏联验船师有事要提前回国时,余下的工作均由梁老一人完成。

骨干队伍基本建立

转眼间一年的实习时间很快就到了。大连实习队于1956年5月结束,一部分学员留在船筹处,为即将成立的船舶登记局做准备。上海实习队于1956年11月结束,一部分学员分配到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船舶登记局,另一部分则分配到上海、大连、天津、广州等地船检部门,成为开创新中国船检事业的骨干力量。

有了第一期的成功,船舶登记局决定立即组建第二期学员赴苏联船舶登记局大连验船处和上海验船处继续学习。第二期实习队的组建非常顺利,仅由船舶登记局函请对外贸易部成套设备处与苏联驻华机构经济代表处联系同意后,就办理了相关各项手续。

委托苏联船舶登记局代培验船人员名单

1956年10月,船舶登记局从基层船检部门、交通部下属航运单位、船厂挑选的30名年轻技术人员组成实习队又出发了。虽然实习过程中,苏联验船师依旧根据船厂的业务进度来安排实习队学习。由于当时苏联驻华验船师是定期轮换制度,因此指导第二期实习队的苏联验船师大部分是新面孔,但指导方法基本与第一期相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苏联船舶登记局大连、上海两个验船处,还聘请了我国第一期实习学员中的几位优秀验船师担任苏方验船师。一方面来说,我国验船师的检验技术能力已得到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在完成检验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对第二期实习学员进行指导,为学员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1958年12月,经交通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船舶检验局委托苏方代培第三期验船人员,并于1959年4月开始,学员10人。与前两期不同的是,这次派去的实习学员都是各地船检部门的在职人员,实习期限为1年,在大连实习的有8人,由大连港务管理局郑道济副局长代为领导。在上海实习的有2人,由上海港务管理局袁子清副局长代为领导。第三期实习队于1960年4月结束,之后均返回原单位。

据第三期上海实习队验船师董博义回忆,当时在实习队学习的时候,苏联验船师对他们要求特别严格。苏联船舶登记局上海验船处共有6人,其中,主任1人,验船师5人。主任每天会下到船厂进行检查。从实船修理质量以及船东反馈意见,再到验船师们的工作情况,发现有不妥之处,就会点名批评。所以,大家每天在船厂执行检验工作都非常认真,并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苏联验船师每天都要对所有修船作业逐条核对规范,从图纸到现场。他们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中国实习验船师影响深刻,奠定了日后中国验船师良好的工作作风。据董老回忆,实习结束后回到船舶检验局上海办事处工作时,有一次执行一艘新造冷藏船的建造检验,发现冷藏装置的受压容器没有任何材料证明,也没有进行过水压试验。于是,就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向船厂提出要求。船厂检查后发现这些产品确实存在问题。但是,那个时期船用设备检验还未纳入到船舶检验局产品检验制度中来。所以,验船师只能帮助船厂、产品厂对涉及问题的船用设备进行反复试验,直到问题解决。1965年,船检局开展了船用产品检验,这样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据了解,自1955年至1960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共分3期委托苏联驻华验船处代培了新中国的骨干验船师队伍(见下表),为中国船舶登记局(后更名为中国船舶检验局,现在的中国船级社)在队伍建设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促进中国船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船厂俄语苏联
致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何丰妍油画作品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穿梭于俄语的时光隧道
——探索古俄语的奥秘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