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趣味性分析

2018-03-29任学俭

读写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趣味性分析小学数学

任学俭

摘 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采取游戏等学习形式,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一丝趣味性,同时还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趣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189-01

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深奥的数理知识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枯燥感。然而数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数学成绩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升学情况,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在不断探寻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就必须挖掘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性,将趣味性教学引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因此,教师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精心创设教学设计,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把它融入到备课教案当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内容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比较精美。例如,在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教学中,教材中有一幅小羊在草原上吃草的图画,小羊的数量非常多,画面上提出问题,“请估一估共有多少只羊?”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数数问题的教学。而有一些新课的内容十分单调枯燥,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先引入猪妈妈给三只小猪分饼的故事。也就是将一只饼分给三只小猪吃,每只小猪只能选择吃四分之三、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的大小,猪哥哥争着要吃掉十二分之九,猪弟弟要吃八分之六,猪妹妹只能选择四分之三。笔者在陈述完故事片段以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哪只小猪吃的饼是最多的?通过笔者的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分析比较这三个数字的大小,课堂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投入很集中,快速进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方式多样,开展游戏学习形式

(一)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费劲,而游戏教学法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设置,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掌握,令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盎然,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在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得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个器官还不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他们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集中精力听课最多不超过20分钟。尤其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他们就更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把游戏导入教学中,就能给孩子们带来兴趣,一些数学知识接受起来就轻松愉快很多,打消学生抵触情绪。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课堂游戏实例:(1)有一段绳子,用剪刀剪不同的次数,分别可以得到几段绳子?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操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剪断绳子的次数分别是1次、2次、3次、4次、5次……每个小组得到绳子的段数分别是2段、3段、4段、5段、6段,通过总结,学生们得到一个结论:段数=剪得次数+1。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突破难点,给学生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记忆犹新。(2)扑克牌游戏:同座位的两位同学,每人手里各拿一副扑克牌,按着牌面上的数字(规定J、Q、K按11、12、13算),先按加法算,每人手里抽出一张牌,谁先说出答案,扑克牌归谁;再按减法算,仍然是先说出答案者获胜,扑克牌归胜者。一个时段内,最后手中扑克牌多者获胜。总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根据教学需要,把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数学教学转变为简单而充满乐趣的模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成为思维突破的能手。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增强了趣味性,学生才能热情高涨,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较差,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做一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模具、模型等,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准备9根与教材要求的长度一样的小木棒,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摆,看看是否能够摆成一个三角形。學生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摆三角形,观察摆的结果。待学生完成动手摆三角形的任务后,再请学生们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摆三角形的体会。在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不仅掌握了摆三角形的方法,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发现了“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可以摆成三角形”这一规律,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除了挖掘数学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因素之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贪玩的属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采取游戏等学习形式,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一丝趣味性,同时还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趣味性分析小学数学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分析:是谁要过节
以画之名
回头潮
趣味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