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8-03-29李浩
李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也逐步转型为社会管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随之在所有高校也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后勤管理制度。合理有效的实行后勤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有助于体现出所在高校的效率性,灵活性,科学性等等特点,这也是值得我们继续对其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后勤 改革
高校后勤为教师、学生、职工、家属等提供吃、住、行、水、电、暖、医疗保障等公共福利、日常生活等服务工作,而且承担高校各种物资材料、设备等的供应保障。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一直是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社会化的典型特征是服务市场化和后勤主体的法人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不仅仅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开国初期创建起来的,并且实行高度集中以及计划统一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等学府也逐步开展市场化的改革。因此,全国各地的教学规模以及学校数量也急速增长,这也成为影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因此,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概念
将学校自己的管理制度,经营条件以及服务内容都融入到整个社会化的经济活动中,这也可以把学校自身行为活动当作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使自身的后勤物业管理转变为相应的社会活动。使其可以更好的融入其中,把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活动当作物品进行交换以及生产。
(二)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达国家普遍具备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础与市场机制,而我国还没有承担起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程度较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立法不明确,相关政策也没有相应的出台,没有真正立足于高校后勤。与此之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后勤服务是以市场机制的条件下,进行实行企业化管理,从而使校方减轻负担。而我国高校还没有做到这点。也导致我国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上存在着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市场竞争以及激励机制等等,形成自我封闭,缺乏活力,经营方式方法呆板、单一。
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形象方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也代表着高校本身的形象。在改革创新工作中,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將形象塑造管理纳入重点改革创新范畴:在仪表方面,除了衣着整洁等基础要求之外,还可以适当放宽后勤部门人员的着装标准,用人性化理念替代传统的僵化要求,间接提高后勤部门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在后勤部门工作环境方面,除了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质量之外,还可以利用高校校徽的变形装饰物对墙面、窗户等位置进行装饰,提升后勤管理部门与高校的一体化水平。
(二)文化方面
随着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一些考生及家长选择填报志愿院校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看该校校园文化是否很高,而校园文化的提升需要通过全校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与之相同的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长远发展也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创新工作过程中,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优化校园文化、打造后勤管理文化的任务。除了做好与师生生活需求的有关管理工作之外,还应根据当前我国社会条件、学校校发展需求,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以厨艺大赛为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以往学校食堂管理经验,加强与校食堂厨师之间的沟通,举办一次特殊的大学生与厨师共同竞技的厨艺比赛。所有参赛者烹饪出的佳肴由大学生、后勤部门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组成的评审队伍统一进行打分。该项活动的宗旨是在提升大学生锻炼自身烹饪能力的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制度方面
就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而言,其创新工作的核心方法就是摒弃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目的,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后勤管理部门可获得的资金、人力资源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在改革创新工作中,需要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得所有管理人员能在新制度的指导下,更快、更高校地为在校学生和老师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四)人员动员方面
进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任何单位、企业的日常管理都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个人的创造力是无上限的,如果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他呢们就会自主参与到工作实践之中。一般的,人们很难想象到高校后勤保障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其实不然,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他们的工作实质是要兼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利益,尽己所能地去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一切实际需求。就当前我国各高校实际状况来看,在后勤人员的配备上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实际需要的,再加上因为有些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高效地完成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所以说,一定要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工作,要想出色地完成此项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高校后勤管理处配备具有一定高素质人才,注重服务对象具体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高校领导也要更重视员工,加强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只有把这些细节做好了,员工的凝聚力自然而然也就被增强了;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的人文品味,建立一套更具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所有管理人员要明确学校是育人场所,美好的校园建设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后勤管理人员更要身体力行,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要热情的关爱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每一个学生;最后,在建立了健的后勤管理机制之后,还要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培养,使他们责任分具体明确,同时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内涵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为学校后期建设与管理做出应有贡献。
三、结束语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特征、新趋势,高校后勤工作须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信息技术,协同创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后勤文化建设等方面自主选择改革路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创新驱动中实现高校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的转变,推动和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