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2018-03-29周旭

商情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

周旭

[摘要]我国网络银行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迅速发展了十几年。网络银行有着传统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更易引起风险。本文从我国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为角度,分析了其含义和产生原因,并对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为日后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进一步完善提供启示。

[关键词]网络银行 信用风险 监管问题

一、网络银行的概述

(一)含义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传统银行业也要寻求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于是传统银行业与现代互联网结合使得一种银行新形态——网络银行应运而生。由于其发展快,时间短,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银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网络银行可以从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两方面结合来看,网络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平台开设的虚拟银行柜台,开展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业务等的网上服务。网络银行具有高效灵活、低成本、个性化等特点,同时可以避免时间、空间、形式等的限制,打破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银行服务体验。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交易规模逐渐扩大。我国网络银行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近几年尤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一项必需业务平台。从2001年起,我国网络银行的交易规模开始不断扩大。据统计,在网络银行开办之初时期,2001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交易金额超过了2万亿元,是2000年的3倍,同时交易笔数为831万笔,达到2000年的12倍。到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交易笔数达11.5亿笔,交易金额达9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和80.79%。之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交易规模增速逐渐放缓。然而到经济形势好转后,我国网络银行业务交易笔数和交易额又呈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2)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和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及利润,各个商业银行都把能够提供的业务转战到了网络银行,为了抢夺客户资源,也拉开了激烈竞争的序幕。网络银行在不断地发展中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客户通过网络银行可以办理更多个性化业务,不仅包括转账、支付等基本业务,还包括网上贷款、代缴费等新兴业务和股票、基金、证券等投资理财业务。网络银行业务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占整个银行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

(一)含义

網络银行由于其所属行业性质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相比于传统银行更易产生风险。要想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这就要求要正确认识网络银行的风险。一般来说,可以把网络银行风险大致分为两大类: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系统安全风险、信用风险、银行业务风险等。

其中信用风险是网络银行风险中最值得注意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贷款、债券等资产丧失偿付能力所引起的风险。传统银行开展的业务是针对现实的客户,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发展了较为成熟的信用保障机制,而网络银行近些年发展迅速,在网络金融交易中,整个过程的本质是一种信用贷款,风险高低取决于借款者的信用高低。理论上,网络银行所在的虚拟网络空间中,它的客户可以来自于世界任何地方。对于客户来说,信息不对称对他们带来的影响较小,而对于网络银行来说,尽管在开展业务时会对其客户做信用评估核实其真实意图,但是面对庞大的网络客户,网络银行要想做到能够获得足够的客户信息有相当难度。并且关于网络银行交易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在完善中,可能对借贷双方在网上签订的条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因此网络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的考验更加严峻。

(二)产生原因

(1)内部原因。信息技术部门的效率。在网络银行盛行的现阶段,信息技术部门已经不单单是为银行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提供技术支持的管理目标了,而是兼顾银行在网络空间上整个业务流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如信用客户的真实身份、交易意图真实性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变动、竞争者最新动态等。这些信息对于网络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效率会对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

信用对象评价。网络银行进行金融服务业务时是突破空间限制的,属于无边界的金融服务模式。在交易过程中网络银行对借款者的信用等级评估,需要通过远程通讯和借用其他信用确认程序等手段进行,这期间借款人可能有不履行合约的义务等情况,无疑增加了网络银行信用风险。

内控机制。传统银行本身长期以来就很难克服信用风险的问题,各级部门权责不明,内部审批流程不明确,内部缺乏一套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而网络银行涉及更多的新兴的业务领域,授信管理需要更多的信息量,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仍然没有解决信用风险的内控问题,使得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严峻。

(2)外部原因。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人们还没有建立市场意识,整体社会情况是人们信用观念较为淡薄,遵守信用规则的意识不强,同时缺乏有限的监管,这首先构成了我国网络银行存在信用风险的土壤。

政治法律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在逐步完善,与商业银行贷款本身经营过程有关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还不健全,并且关于网络安全和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也跟不上应有的发展。这些因素不利于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必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和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微观经济环境看,网络银行受到的市场风险和行业竞争等也是信用风险发生的原因。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对网络银行信用风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我国网络银行信用风险监管问题

(一)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网络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环境和特点,适用于传统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网络银行并不完全适用,并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专门针对网络银行监管的相关法律文件来保障网络银行的经营发展。主要法律缺失有:关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关于网络银行的业务规范的相关法律更加缺乏;与网络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内容方面还存在漏洞;网络银行还未真正建立有影响力的认证体系等等。一个科学的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等内容。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无疑不利于防范网络银行信用风险。

(二)银行内部监管缺位

网络银行在受到外部监管的同时也需要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来防范和控制风险。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体系,网络银行内部的控制机构仍比较薄弱,综合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不利于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等。银行内部监管不足主要表现在客户信用评估、贷款发放等业务过程中的缺乏自我监管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银行内部监管的缺位是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

(三)监管人员水平相对较低

网络银行本身是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涉及内容较多,其监管需要具备高层次的能力。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员大多没有注重素质的体现,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存在缺乏有关网络银行的监管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能力的情况。网络银行风险的监管人员水平不能适应其工作需求时,对于风险的识别、分析到控制整个过程都缺乏相应的能力,会导致风险进一步积累。

四、结语

网络银行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在给现代银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发展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也给我国的传统银行监管制度带来了挑战。我国网络银行信用风险需要引起警惕,同时在其监管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在未来研究中再继续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
P2P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与免疫力提升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浅谈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之路
主体资质再下沉 全年规模或将创新高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