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视角下的山西经济发展结构研究
2018-03-29席慧敏
席慧敏
[摘要]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繁荣,而不合理或者没有经过及时调整和改善的产业结构反过来会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本文以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及调整为研究对象,从三大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山西如今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原因,具体阐述了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对于山西经济提出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三大产业结构 山西经济 调整优化
一、产业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产业是指按照社会分工的原则,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据某种同类属性形成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就其分类,最为经典的当属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其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与条件》中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开创了产业结构理论,成为分析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结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演变,克拉克将产业部門划分为三类:第一产业为取于自然物的生产,处于初级生产阶段。例如农业、畜牧业、狩猎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与英国工业革命息息相关,始于机器工业大规模生产,是对于自然物的加工,以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以非物质产品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应运而生。
二、第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山西36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近50%。就全省各地发展状况来看农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①种植规模小,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我省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农产品品种较为丰富,但多数农产品种植规模不大,仅仅局限于“提篮小卖”的方式。②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不高,无法与周边临近省市形成产业化链条,科技含量低。即使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但就长期而言,仍不具有带动辐射能力,也没有有效地发挥其龙头作用。③经营机制的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也因为交通运输成本等原因无法达成一致,没办法做到互利共赢。政府在推进农业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宏观规划与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大力扶持与资金的投入。政府需要与市场相结合,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做长远的发展规划与部署,借助一定的政策法律手段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技术的培育。不仅仅是对种植农民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进行培养,更应该由企业加大对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是对整个市场主体的全面提升,只有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对企业、农民、市场的三赢。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在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保持有效地激励制度才能在政府创造的良好的环境下绽放创造力的花朵,为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第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山西是中国第一大产煤、输煤大省,煤炭资源有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等优势。为了走出困境,山西煤炭行业积极采取措施,调整发展策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发展结构与规模,加快技术与人才引进,切实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想要加强发展道路建设,提升自身设施水平,顺应政策趋势发展新的增长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山西煤炭企业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生产相对过剩的局面。②煤炭事业补短板,加强技术与人才引进,切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③顺应时代背景,借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灵活运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运输网络,抓住机遇,提升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全国的知名度,建立“煤炭特色景点”,达到一省煤炭销往全球的文化效应。
四、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实力的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山西省的服务业发展受到了外部和内部双重因素的制约。要加快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政府的投资与规划,来保障现代服务业合理健康发展。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政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发挥政府职能的积极作用,科学规划未来发展途径。积极吸引新技术、人才,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引导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其产业模式的形成和基础建设,以便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与延伸。同时拓展服务空间区域范围,加强辐射能力,形成服务业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态势;再次是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认识,鼓励消费,灌输新的消费理念,从而增加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山西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经由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合理带动其他相关资源发展以便增强效用;最后应注重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为服务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以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五、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建议
只有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产业协调发展、不存在“瓶颈”产业及过剩产业;并及时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结合成熟技术的利用取得最佳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得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最终使得产业结构高度化。而针对山西省需要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需要提出以下几点:①遵循均衡发展的原则,不管是在区域还是在行业、产业方面,均衡发展与不均衡发展相结合,实现相对的均衡。对于具有优势的市县发挥其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其优势产业;同时政府扶持劣势地区或劣势产业的发展,结合各地区的优势进行合理布局和资源优化,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②明确各区域在合作中的分工,建立经济开发区和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根据山西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合作,结合未来区域发展的趋势,制定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以交通线或者交通网为基础,加大辐射范围和区域,合理发展各区域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发展;③大力发展知识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经济软实力;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以独特的景观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游客。④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在推动本土创业投资的同时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投资,为企业发展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现代化的经营环境,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