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在职业心理测试中应用研究

2018-03-29彭逸帆文福安

软件 2017年8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

彭逸帆 文福安

摘要:人员招聘前的心理测试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警察作为一类特殊职业,其心理素质要求更强于普通职业。通过试题测试的方式并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所希望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仿真环境,对测试应聘者的心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文章分析了警察选拔中对其心理素质的需求,研究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警察选拔中的心理测试结合起来,设计了几个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测试中使用的虚拟场景,为用人单位选拔提供了虚拟现实解决方案。

关键词:虚拟现实;沉浸感;心理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6970.2017.08.025

本文著录格式:彭逸帆,文福安虚拟现实在职业心理测试中应用研究[J].软件,2017,38(8):130133

引言

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都希望招聘到技术过硬且符合自己企业文化的人员,往往第一步都是需要对应聘人员从心理上进行测试,以判断是否符合自己企业对员工个性,心理素质的需求,心理测试甚至都成了现在企业招聘的一个必须环节。最初的外企招聘,扩大至国企,私营企业的招聘中,都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来招聘员工。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种,心理素质往往比一般行业要求更多。但传统心理测试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很难达到为选拔人才提供指导的目的。

近年来获得飞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采用3D数字化技术,多传感器交互以及高分辨率显示的科学可视化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场景且能与用户进行交互,带给用户更强的沉浸感。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岗前心理测试中来,弥补传统使用试题测试的诸多不足,能够给企业招到合适人才带来更多参考。

1 虚拟现实技术

1.1 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

虚拟现实技术旨在通过使用计算机,生成一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并且能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去。

VR的概念,在赵沁平的《虚拟现实综述》中写到早在1929年LinkE.A发明的一种飞行模拟器中有所体现。它可以使乘坐者获得一种对飞行的体验。我们把这一阶段成为虚拟现实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65年,计算机图形学博士Suther-land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ultimate display”的短文,描绘了一种新的显示技術。观察者可以直接沉浸在计算机控制的虚拟环境中,就如同日常生活在真实世界一样,同时,观察着还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如触摸感知和控制虚拟对象等。而随后他在哈佛大学组织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HMD及头部跟踪系统,成为了虚拟现实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世纪50?70年代也就成为了VR史上的“萌芽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获得了快速的发展,VR技术也因此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典型的VR系统,如1983年美国陆军和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计划局共同制定并实施的SIMNET计划,被认为是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开创者。而SIMNET的一些成功技术和经验对分布式VR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984年,McGreevyM.和HumphriesJ.开发了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将火星探测器发回来地面数据输入计算机,构造三维虚拟火星表面环境,此外还有VIEEOPLACE、V正W等。这些系统的开发推动了VR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这个阶段也被视为虚拟现实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相比于80?90年代,进入到最近几年里,显示器性能的提升、显卡渲染能力的增强和3D建模能力等基础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VR设备能够做到便捷化、精细化和轻量化,大幅提升了VR设备的体验。

1.2 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

虚拟现实有四个关键的技术特征: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综述》中所述,所谓多感知性是指虚拟现实设备应该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要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多种感知能力,甚至包括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应该都是虚拟现实技术所应该具有的。但是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大多仅限于触觉、听觉、视觉、力觉、运动等几种。

沉浸感(Immersion):沉浸感又被称临场感,指的是用户在使用虚拟设备时,能够作为主角感到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虚拟环境应该能够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完全沉浸在计算机创建的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在用户感觉上去都是真的,无论是听起来、动起来,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就如同在现实的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交互性(Interactivity):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比如,用户触碰虚拟环境中的一个物体,用户的手能够有触碰到物体的感觉,同时,因为手的触碰,物体有可能会移动,而这种移动也要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感知到。

构想性(Imagination):构想性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环境。

1.3 虚拟现实设备

虚拟现实技术基本设备是指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相关的硬件产品,是虚拟现实解决方案中用到的硬件设备。包括视觉和触觉以及交互设备等,虚拟现实的主要设备有如头戴类的VR设备,用户通过沉浸式的头盔或者VR眼镜,可以直接置身于虚拟世界中,这种体验是最为直观和彻底,也是未来虚拟现实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手套,用户可以通过感官体验更加真实的驰骋于虚拟现实中。除了进行感知,用户也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而感知类的设备还有动作捕捉设备、眼动仪等。声音设备作为主要的输出设备,为了提供更强的沉浸感,往往使用立体声设备作为输出。

2 警察职业心理测试

职业心理测试是在承认人的心理品质各有特点、特定职业对人的心理要求各有偏向,并认清此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夏瑛在《心理测试在招聘中的应用文中提到其出發点在于使职业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实现合理结合与科学匹配,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劳动效率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因为职业或专业的不同,导致各个职业的人员需要进行不同的活动,从而又决定其对人的心理特征有不同的要求。

吴闻的文章《论警察心理素质的内容要求及提高》中指出研究警察心理素质应从警察的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着手。

2.1 认知方面心理要求

快速准确的感知能力。感知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物属性的反映,是人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开始,又称为感性认识。由于警察经常面对紧急而又复杂的警务情境,只有能够迅速感知各种警务信息,快速辨别其特征,做出准确的性质判断,才能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2.2 情绪和意志心理要求

人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一般情况下,肯定性情绪可以提高执行警务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在审讯中,警察保持比较平稳的心境,有利于准确、周全地判定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自如地运用各种心理对策,实现审讯的突破,打赢心理战。其次,较强的激情调控能力是警察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保证。

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性、应激性、复杂性和艰苦性要求警察具有良好的意志心理品质。首先,要求意志有自觉性,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向,使其符合目标的要求。其次,要求意志有坚軔性,在执行复杂艰巨任务时,做到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三,要求意志有果断性,遇事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处理危急情况”第四,要求有自制力,能够按照职业要求调控情绪,约束言行,依法办事,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警察在执行警务过程中会因为意外紧迫情况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感知失灵,判断失误,行事失当。因此,警察应该具有良好应激能力,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地判明情况,正确行动,这点在《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测评》中重点指出。

所以以上种种方面心理上的素质都是一名优秀的警察所应该具备的,所以在警察的选拔中上面的素质就因该被重点拿出来测试,而如果使用传统的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由于在编制量表时缺乏理论依据,缺乏实践经验,试题重点不突出或对人职人员的考评没有指导意义,导致选拔时的心理测评意义不大。

3 虚拟现实在心理测试中的运用

针对心理测试中试题难以选取,执行起来有诸多限制的问题。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心理测试中来。让被测试人员戴上虚拟现实设备通过虚拟现实所提供的高沉浸感,还原真实场景,然受测者沉浸其中进行操作,刘芳的《基于生理征象变化的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进展》中提到了通过收集重点的测试指标包括脉搏、血压、呼吸、皮肤电、皮温、语音微抖动、脑电、心电等严来分析他一些诸如心里承受能力之类的素质。这样的心理的测试可以做到准确,真实。

3.1 认知方面心理测试

针对警察所需的认知方面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个测试项目,受测者戴上虚拟现实头盔,然后给受测者展示各种场景,《虚拟现实头盔延时感和沉浸感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头盔显示的方式,发挥虚拟现实有多感知性和很强的沉浸感,可以从各种感官上给受测者提供丰富的细节,然后问受测者有没有感知到具体某一种细节,从而可以判断受测者是否具有很强的空间感知能力。

3.2 情绪和意志心理要求测试

对于一个人是否具有坚韧的品质很难量化地判断,有耐心去完成一件事是具有坚韧品质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场景,让测试者在虚拟现实设备呈现的环境中,坐在桌子旁来搭建平衡性的积木。我们可以给测试者设定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是被系统设定为几乎无法达到。在一次次失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测试者的情绪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生理特征的变化。通过测试生理指标,从而得出这个测试者耐心的程度是多少。

对于警察这样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冷静分析的能力和处变不惊的魄力。我们可以用虚拟现实设备模拟一个迷宫,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受试者走出迷宫,在规定的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受试者心里必然会有波动,这是可以测量受试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冷静的人此时应当更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波动会比较小,而不符合要求的受测者此时可能由于紧张无法正常思考,各项生理指标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从而可以将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筛选出来。

3.3 特殊心理要求测试

警察经常要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要在高空进行一些任务,就需要相应人员不恐高,所以在进行选拔中,不恐高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心理素质要求。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心理疾病治疗的例子已经有很多,比如在《焦虑障碍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到的对恐高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治疗。而类似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将受测试人员带到虚拟设备所呈现的悬崖边上,因为虚拟现实所具有的高沉浸感,可以让受测者有一个完全置身于悬崖边的感觉,通过分析受测者这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就能很好的判断其是否恐高。

3.4 综合心理要求测试

警察的工作大多是在复杂的环境下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所以对从业者心理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同样的,极端环境下需要一个人各方面心理素质过硬才能完成相应任务,所以可以站在极端环境下测试一个人的综合心理素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为受试者营造一个逼真的环境,通过头盔显示的方式使得受试者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出的虚拟环境中去。而且通过包括视觉可见的景象和耳朵所听到的声音,以及模拟强风吹过的感觉,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的多感知性,从多个维度接受外界的信息,且可以对信息进行控制,以达到测试在不同强度下受试者生理心理反应的目标。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拥有的交互性,让受试者在极端环境中做一些所需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考察受测者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做出较为正确的决定。甚至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拥有的构想性,模拟一些真实环境中很难出现的极端环境来观察受测者所做出的反应,作为选拔的参考。

4 结论与展望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良好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利用虚拟现实的这些特点让警察的岗前测试变得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达到企业选拔合适人才到对应岗位的目的。相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将会在社会的各方各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诺基亚推出虚拟现实摄像机OZO
虚拟现实炫酷来袭走出实验室坎坷漫长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