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将成为2018年最“狂”服装品类,市值超3000亿美元
2018-03-29零售专家
健身房取代酒吧,开始成为了年轻人下班后的新去处,约跑、辗转各地参加马拉松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
无论是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还是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向往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偏好也从一味追求品牌转变为追求高质量、新颖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内容。那么,他们都在消费什么呢?
答案是——运动装,高质量的运动服饰。
从美国到中国,这股“运动休闲风”正在明显影响着服装市场乃至零售市场的变化。以至于有这样一个被消费趋势创造出来的英文词汇,已经确认入选下版的韦氏词典,这便是Athleisure(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风 正在偷走常规服装消费者
Athleisure这个词被许多运动品牌非常乐于且频繁的提到,其内涵就是“可以同时在锻炼和日常生活穿着的休闲风格”。瑜伽服、连帽训练服、速干服、透气运动裤逐渐成为消费者新欢,这些衣服透气舒适、速干、甚至防风防雨防寒,最重要的是好搭配还时尚。
德国的一份综合研究报告表明,运动服装正在一点点侵蚀常规服装的销售量。“从2008年到2017年,运动服装的平均增长率为4.1%,一定程度助推了服装业的繁荣。而同时期,非运动服装增长率只有0.2%,8年中有7年都低于行业整体水平。我们认为运动服装的发展是一大趋势,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运动和非运动服装增长率的差距在未来几年会持续扩大。”
2017年,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则将运动服装定位为巨大的投资机遇,其中,运动服装市场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中国。
纵观以下几个近年来销售、口碑都火爆的运动休闲品牌的大跃进发展,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
1.Under Armour(安德玛)
Under Armour成立于 1996 年,最初仅生产适合专业运动员的高性能紧身运动衣。这些贴身面料舒适度高,以及吸汗、排汗性能高的紧身衣,帮助Under Armour 形成了竞争壁垒。
2014 年,紧身运动服在Under Armour的收入占比高达74%,占据美国功能性运动服市场 80% 的份额,使得该年度,Under Armour的销售收入达到 30.8 亿美元,净利润 2.1 亿美元。
从2005年上市至今,Under Armour 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都在30% 上下。尽管在美国市场起步晚,但到2015年,Under Armour 已经超过Adidas,成为美国本土第二大运动品牌。
2.Lululemon(露露柠檬)
Lululemon 成立于1998年,2000年在温哥华开设第一家门店。在运动休闲的流行浪潮下,Lululemon的瑜伽服颇受女性消费者喜爱,并逐步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瑜伽服制造商。去年,Lululemon销售收入18亿美元,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0%。
在渠道方面,Lululemon拥有直营门店超过300家,在过去几年,以每年新增40-50家门店的速度保持扩张,贡献75%左右的公司收入。尽管近年北美的瑜伽热潮逐步退却,但在运动休闲的新趋势下,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瑜伽服,尽管并不一定参与瑜伽运动。
3.Skechers(斯凯奇)
Skechers成立于1992年,2015财年的总收入为3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根据零售市调公司NPD集团的数据,2016年前三个月,斯凯奇在美国运动鞋市场的市场份额为5%,超过了阿迪达斯的4.6%,成为仅次于耐克的美国第二大运动鞋公司。
市调公司SportsOneSource表示,这是第一次由时尚休闲鞋,而非专业跑鞋,来驱动运动鞋销量。斯凯奇的崛起反映了一个新的消费趋势——人们开始偏向于买性价比更高的运动鞋,因为他们事实上可能永远也不会真的穿着它来跑步或去健身,他们只是喜欢购买运动风的服饰和鞋子。
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最新报告也称,斯凯奇近来的高增长可以部分归结为相较于篮球鞋等专业运动鞋类,消费者越来越偏向于选购舒适潮鞋,而这都得益于近年的“运动休闲”时尚风潮。
这个市场有多大?
根据消费市场研究机构NPD的说法,全球“运动休闲”市场现在价值是2245亿美元,比去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球运动休闲市场价值将达到近3000亿美元。
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瑞国际的报告预测,中国的运动服装市场每年将以双位数增长,到2020年达到2808亿元人民币,规模超过奢侈品市场。
运动休闲风 温暖了寒冬中的实体商业
运动休闲风潮的盛行,也让实体商业出现了更多变化。比如今年4月份,伦敦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塞尔福里奇百货开辟了3.7万平方英尺(约合3400平方米)的空间,专门为各种体型的消费者提供紧身衣。
而在中国,运动品牌也在所谓的实体商业寒冬中逆势扩张。
比如上海寸土寸金的淮海路,从思南路到瑞金一路的一段,多家知名运动品牌旗舰店或首店落户:阿迪达斯、耐克在上海最大的体验店都设在这里。
德国运动品牌彪马今年年初开出了上海最大的旗舰店,美国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安德玛)开出了全球第二大规模的旗舰店,日本运动品牌ASICS(亚瑟士)也于两个月前在这里开了中国首家旗舰店。
Under Armour(安德玛)更是一改以往不慌不忙的拓店速度,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将去年的52间店铺数量扩展到73间,并有计划表明,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中国开设120间分店,这样的店速度,已经可以用迅猛来形容。
阿迪达斯在2017年中国的销售额增长18%后,也表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再多开设3000家分店。
运动休闲风 从娃娃抓起
2017年,根据美国投资银行 Pipe Jaffary 出了份针对美国青少年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表示运动服饰正在打败牛仔裤,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日常穿着。而这些运动休闲品牌们,也正在向青少年渗透,培养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同时,消费着这一代父母的钱包。
比如Lululemon(露露柠檬)为了加强其青少年产品线——Ivivvva Athletica,正以每年20间门店左右的速度在北美扩展着。从6至15岁,从舞蹈、瑜伽、滑冰到各种球场运动,青少年产品线已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在其门店内,青少年们可以参加店内的瑜伽、尊巴舞等运动类体验课程,并在附设的“Ivivvva/Lululemon”生态社区陈列室内分享运动文化,与当地运动员合作,表达对品牌的意见。
阿迪达斯最近也与母婴品牌“好孩子”合作,在上海淮海路开出了一家儿童店(Young Athletes Store),专门售卖阿迪达斯及旗下三叶草等品牌的青少年儿童运动产品,这也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开出的首家儿童店。门店整体被打造为一个体育场,店内的扶梯设计成了运动场上的围栏网,地面特设运动场风格的引导线,希望为小朋友提供一种动感、真实的运动购物体验。售卖的商品儿童年龄跨度较大,既包括小月龄婴儿的休闲鞋,也涉及15、16岁青少年的运动鞋与运动服。
阿迪达斯表示,在过去五年内kids品类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年均复合增长达到了25%,未来也将作为核心增长引擎之一,而到2020年底,阿迪达斯预计将在全国拥有超过2600家儿童专门店。
跨界合作 创造更多可能性
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单纯做运动服饰已经无法满足众多运动品牌商业扩张的需求,他们纷纷寻求与休闲潮流品牌合作。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品牌只是单纯地沦为人们运动时穿着的刻板风格,想要在品牌中融入更多的生活方式,试图吸引那些既迷恋运动服舒适质感、又追求潮流的人。
比如,最近阿迪达斯自己设计并发布了一款仅在日本发售的「Performance Setup」运动西装。这款西装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阿迪的招牌CLIMALITE速干面料,加上西服的合体剪裁,再配上阿迪永远的三条扛饰于肩袖。和英文名称一样,这套“日常运动性能套装”满足了这类既需要柔软轮廓和休闲版型,又需要经典得体格调修饰自己的日常通勤人士。
除了运动品牌本身,运动休闲也是这两年时尚界的绝对关键词。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快时尚品牌和独立设计师的作品,都纷纷融入了运动元素,
Tory Burch、Rebecca Minkoff、Mara Hoffman等时尚品牌纷纷推出运动服系列;
好莱坞女星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成为运动时尚品牌Fabletics 的联合创始人;
英国超模罗茜·汉丁顿-惠特莉与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玛莎百货合作,推出了热门的运动服装系列;
今年4月,时尚女王碧昂斯也踏入了这个竞技场,与快时尚品牌Top Shop推出了Ivy Park系列。
尽管运动休闲风潮不断扩大触角到更多的品牌与品类,但接下来市场是否好做,关键在于这些品牌的产品能否做出特色和专业度,比如可以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心态和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当消费进入升级阶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定位精确、品牌属性鲜明、能够表达生活态度、与多种消费场景相匹配的运动休闲服饰。即使身处运动休闲领域,对于品牌来说,能做的也远不止运动休闲服饰,只是一味地追求新潮,那么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