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沋河水库水源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8-03-29王晓艳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河水库水源地水源

王晓艳

(渭南师范学院农商学院,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 渭南 714000)

当前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的水质,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已成为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刘阳等,2014;丁晓娜,2014)。目前主要的水源地保护手段和措施有 :制定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水源,建立水源地安全质量保障与保护方面的制度,运用经济财政手段保护水源地安全,及时有效地做好水源地污染治理与质量评价(吴昊,2014)。

沋河水库自修建竣工50多年以来,在为渭南市城区提供饮用水、居民农田灌溉、牲畜喂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沋河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引起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重视(钟秋娟,2011)。随着经济发展,水源区水质保护与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维护水质安全,同时保障民众的经济和生活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沋河及沋河水库概况

沋河流域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108º50′~ 110º38′和北纬 34º13′~ 35º52′,发源于秦岭北麓,是渭河下游的一条支流。沋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 360万m3(李水娜,2012;孙一博等,2016;李昭淑等,1982)。1959年由政府主持修建沋河水库并投入使用(李昭淑等, 1982)。沋河水库所控制的流域面积为224 km2,灌溉面积为4 000.3 hm2,是渭河南山支沈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长23 km,当前水库容量为833万m3,每年向渭南城区供水1467万m3。

2 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现状

1999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沋河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黄土台塬区和丘陵沟壑区以及沋河集水区,从水库大坝至沋河源头及其集水区,总面积约255.1 km2,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在沋河水库周边展开设立防护栏、增建环保宣传标语、种植绿化等大量环保工作(杜勇, 2013)。有关部门对沋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部分农家乐及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企业进行了强制停产,并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入口设立了保护牌和警示标志。

2.2 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水土流失严重 沋河水库出现淤积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没有遏制,随着水库淤积不断增加,库容逐渐减小(马春梅, 2013)。沋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周边地势较陡,水源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低,黄土容易因大雨冲刷流入水库。加之水库周边农田较多,导致整个沋河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2.2水源地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没有污水排放管网等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废弃物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污染物间接排入库中(江勇, 2014)。沋河流域农业用地范围大,当地居民在沿岸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化肥使用不当,化肥经雨水溶解,直接冲刷进入库区,严重影响了饮用水安全。由于沋河沿边有高速公路,导致越来越多的车辆、人群进入水源区,许多游客居民在河岸钓鱼、嬉戏,给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2.3水源地保护工作机制不健全 渭南市对水源地的监测频率也不够高,水质监测站点少,监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水体的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状况,难以对饮用水源环境的变化进行控制与应变。另外,水质监测自动化程度低,不能对水源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和远程监控。

2.2.4基础设施不完善 环保提示牌过少,加之垃圾箱设置数量少,导致水库周围垃圾随处可见,随雨水流入到水库中造成污染。河中滤网设施不够合理,水面悬浮物到处可见。水库周围的围栏损坏后,游人从损坏处进入到水库游泳嬉戏,对水源产生一定的污染。

3 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机制与对策

3.1 指导原则

3.1.1解决矛盾与发展平衡的原则 沋河水库被作为渭南市饮用水源地,协调当地人民经济利益与保护水质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的主要任务。解决沋河水库水资源保护问题也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平衡发展,解决矛盾。

3.1.2水源区整体与分区相结合保护的原则 水源区整体保护原则具体是指山地、林业、水资源、土地、水蒸气形成了一个循环圈,这个循环圈维持着水库及其水源的流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水源地水质。因此,应该采取整体与分区相结合的保护措施,防止出现下游保护,上游污染的现象。

3.1.3以非污染地区保护控制重点的原则 从水体污染的程度看,可把沋河水库水区分为非污染区、轻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非污染区是一些山地,人员活动相对较少,工业点几乎没有的上游地区,降水是主要的水源。在居民相对较少、工业区零散分布的沋河水库上游地区应加强预防保护措施,防御与保护相结合,保障非污染区水资源的安全性。

3.1.4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污染防治策略,是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水源地保护区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且水资源被污染后,要通过治理恢复,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给地区政府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沋河水库上游工矿业聚集不多,植被少,所以对沋河水库上游要做好预防措施,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这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2 沋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机制

3.2.1水土保持治理 主要有以下措施:①绿化项目实施需要水库管理处协助,并按照环保部门的计划实施项目;②加强防范洪灾、泥石流工作,确保水库周边的安全抗洪能力,及时检修水库周围的排水系统;③所在土料场区域的绿化及恢复与治理:土料场地处水库大坝东北处的黄土台塬上,通过植树、绿化、种植杂果树木,用来防止泥石流 ;④弃料场植被恢复及治理 :弃料场地处水库坝的上游约3 km沟渠处内,将垃圾回收整理,再种草、栽树。

3.2.2保护与开发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生态项目是一个集经济利益与环保相结合的经济项目。生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将生态效益和居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集体效应(赵光耀等,2003)。因此,沋河水库的生态保护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3.2.3多方筹资,加快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工作 水环境保护在不同程度上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实施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还需要使用经济手段来支持水源保护区的经济利益,才能保证水源地保护区的健康稳定发展(李明华, 2012)。水源地保护的资金管理方面,包括水质交易、水环境税费及污水处理收费等也应制定详细的规定。

3.2.4移民及搬迁 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沋河水库地表水饮用源保护区,范围包括黄土台塬地区和丘陵沟壑区,分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王倩倩,2014)。由于地域原因,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给水源带来污染,为保障水源地的水资源不被污染,向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计划将居住在保护区域内的居民进行搬迁。沋河水库保护区内的居民迁移坚持“边生产,边搬迁”的原则,分批将保护区内及附近村庄的居民迁到新的居住地,并在新迁区为移迁居民划分耕地,使得移迁的居民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去,确保农业生产不受搬迁的影响。

3.2.5水质保护措施 主要有以下措施:①加强村民的保护意识,政府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②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增巡视人员,防止并严惩钓鱼者污染周边水资源;③广告牌、环保牌等应多设置在沋河水库岸边,随时给游客提醒;④禁止居民和商家提供烧烤类工具在周边烧烤,污染水体;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路边垃圾处理设施在20 m处就放一个垃圾箱,以免游客将垃圾随处乱扔;⑥栅栏设置标准高度,以免游客翻越栅栏,在河边游玩污染环境;⑦在清水河流域周边植树造林、种草,做好绿化工作;在稠水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护工作,营造防护林,充分体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黄土台塬区方田建设绿化带,利用高新技术创建天然粮区和蔬菜区,突出无污染粮食区和蔬菜区,建设生态农业。

3.2.6环境水质监测 按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龙文江,201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遥感技术和监测技术相结合,以检测水质状况,为了避免设备的损坏,应将其设在水库大坝管理站内。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水质监测结果,接受社会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4 结论

目前,沋河水库已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譬如加防护网,提高村民对沋河水库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水源的宣传力度,普及村民水源地保护知识,使得饮水资源得以保护。

猜你喜欢

河水库水源地水源
保护水源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工程高边坡预裂爆破控制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寻找水源
湾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洪水调节计算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