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度”与“法”的应用实践

2018-03-29

成才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既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与文本作者开展心灵对话,又要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读出编排意图,更要以学生的角色去开展细读,寻找到与孩子一起进入文本细读的支点,共同走进文本,研究文本。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文本细读,对师生有着教学相长的作用。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文本细读有助于改变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语文科提出了文本细读的理念,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度”与“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取胜之匙”,将时间与文本阐释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其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式学习,如此一来,引导者的角色完美而自然地替换了灌输者的角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得到了一次升级。

文本细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自觉俯下身去了解学情,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有针对性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体现出阅读教学中设计的层次性。

文本细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文本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的阅读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对话,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营造出自主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将学习的时间和阐释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提高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将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技巧应用实践于学生与文本交流上。

二、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1.细读文本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帮助我们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着力点,在文本细读中也应引起重视。例如,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穷人》一文中就利用省略号的使用巧妙的达到了“未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效果,教师在文本细读的提前备课中就应该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省略号的学习与训练,其中一处时间很晚,妻子仍然没有睡觉,等待出海归来的丈夫的描写:“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古钟敲击声的次数,巧妙的将女人的心理活动通过一声一声的心里数着敲响的钟声表现出来,流露出女主人等待丈夫时的紧张焦急的心情,同时文中未提到一个穷字,却通过一个省略号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2.细读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从重点的字词句入手,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更要注重文本教学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的理解品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要把对字词句的细读作为文本细读的抓手,依据字词句的理解分析为纲,达到领悟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目的,这也是文本细读“度”与“法”中的抓纲张目。在学生对于文本的“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体现文本细读的“法”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抓住作者遣词用句的技巧,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被袋里装的是什么》,没有生硬的给学生进行解剖,而是尝试着引导学生与与文本进行一次美丽的邂逅。师: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齐答:信封,接着我运用多重视角(妈妈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对礼物的期待)、“抓住多个‘看点’(一个“全”字,作者一口气用了三次,虽然都是“全”,意思却各有不同)”和“运用多元方法”(设身处地法和抓关键词法)这三方面细读文本,深入钻研教材进行详细地论述说明。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爸爸背回了这袋信,也就背回了爸爸对家人的——思念、关爱、牵挂。

3.细读文本的结构

写文章讲究谋篇布局,教师当然不能忽略结构在文本细读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结构在文本细读中的作用,结果分析起文本来就时常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例如笔者在解读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阳光洒下来》一文时,采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方法,探究其文章结构,就会发现整篇文章的前后对照与升华。文章首先让学生对弱小、内敛、爱思考、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通过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体会小姑娘的纯真善良,最后妈妈的话像阳光从头顶洒下,照进我的心里,实质上是夸奖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从此以后,妈妈的话像阳光一样照进我的心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细读文本的背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感悟革命前辈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小学语文课本经常会选取一些革命题材篇目,在这些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能明确感受到学生对文本背景的生疏,以至于对文章背景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不透彻。如,鄂教版五年级课文《丰碑》中,来自于作者李本深的亲身经历:“我们军区文化部有一位让我十分尊敬的文化部长,他叫赵戈,上海人,是贺龙120师战斗剧社出来的老战士。”有一天,“我”陪他散步的时候,他回忆起当年120师过云中山,天气奇寒,“冻得人直想尿尿,只想哭”,就在那山上,活活地冻死了两个人,还都是后勤部的人。“我”一听,心头一热,回到家就写出了现在这个《丰碑》,并寄给了解放军报。故事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

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当前,阅读教学的模糊、低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困扰,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的阅读教学研究大多研究教学方法,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文本,以至于研究主要停留在教师层面,很难对课堂和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革新。

1.文本细读度与法的拿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

打铁还得自身硬。关于文本细读,很多老师似乎都懂一些,可是真的运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又好像流于形式,知之皮毛。部分老师眼里的文本解析只是对字词句进行简略的讲解与分析,有的更是直接照搬教辅资料草草了事,教师如果不能提前深入文本对教材进行透彻清晰的理解感悟,解读不出文本深层次的意蕴,学生就更加无所适从。因此,文本细读度与法的拿捏,需要教师提前钻研课本,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对教材有较强的审查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存在过分过深解读文本的问题

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挖掘文本,甚至开采过度,使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茫然无助,间接的提升文本阅读的难度,降低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兴趣,这样拔苗助长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进行文本阅读度与法研究的目的是更好的组织安排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和接受水平,不能把文本的解读当作显示学问深浅的途径。因此,执教者在进行文本细读时,一定要掌握好度,抓住方法,严格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首先对所教年段的文本进行深入细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中,学会认真读书,学会交流对话,进而提高语文素养。一方面,当学生细读文本“言之有理”时,要帮助其挖掘深意,畅所欲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并实现“资源共享”。

3.教师文本细读时,不能忽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成体验的过程

一些解读文本功底很深的老师,没有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文本,而是把自己阅读文本的成果生搬硬套的传递给学生。文本细读的根本是要提高学生自主研究文本的能力,学生才是文本阅读的主体,教师不能孤芳自赏式的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毫无章法的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把握学情的“度”上授之以渔的教给他们文本细读的“法”,在文本细读这块沃土上盛开璀璨之花。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