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建设增强中国力量
2018-03-29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祝词的余音犹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如一记春雷在神州上空震天而来。《意见》以教师为对象,从师德师风、专业素质、待遇保障、体制畅通“四位一体”精心设计,智慧布局,本已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又冠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前缀,无论规格和意义,实建国以来所仅有。
如果说,十九大报告是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准确判断,那么,《意见》则是对教育战略全局的精准把握和对教师战略地位的精准定位。
一个国家的分量,来自于这个国家每一个个体的“质量”。教育乃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而教师无疑是这一基础工程的主体建设者,是中华民族这一“梦之队”的“筑梦人”。仔细研读,字斟句酌,《意见》所蕴含的理念与十九大报告是如此地一脉相承——
《意见》是十九大报告“人民导向”的逻辑要求。人民导向已成为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叙事常态。教育的人民导向就是要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路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职业理想,秉持教育伦理,强化价值引领,在长效、常态的师德师风建设中,把教师的教育情怀传播给社会,把教师的精神风貌展示给人民,把教师完备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率给学生,做高素质教师。
《意见》是十九大新发展理念的逻辑延伸。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理,教育也必须以优质发展的节奏稳步跟进。优质从何而来?从教师而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善于学习,自主成长,在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能力,厚实专业学养,锻造专业智慧,做专家型教师。
《意见》是十九大报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逻辑必然。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战略的同步推进,但优先发展不能向教育外部“等靠要”,相反,教育人更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山雨欲来的危机感,更应有脱出常规的新思维、超思维。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有广阔的教育视野,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好教师更应是二者的合体。《意见》之荦荦大端者,正是为教师队伍建设刻定了标格,那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更何况,我们正处在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鼙鼓已闻,良将安在?
凌寒怒放的梅花一直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教师们,让我们以寒梅不争春的从容、不畏寒的定力,用更好的教育铸就更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