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社交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对比与分析

2018-03-29孙新文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网络文学出版物

孙新文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图书开始批量生产,并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这时候出版作为一个行业就诞生了。出版行业在古代蹒跚前行了几个世纪。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版行业进入一个繁荣时期,图书、期刊、杂志、报纸几乎占据了人们所有的领域,生活、学习、工作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出版物。出版物成为我们汲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作为传统出版物的图书、报纸、杂志、期刊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冲击。因为一些非传统出版物开始出现,并展现出传统出版物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比如微博、微信等以碎片化、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非传统出版物不仅仅只有微信、微博,还有其他多种形态。非传统出版物诸多形态中以网络文学和社交出版与传统出版物最为接近和相似。为了找出传统出版物和非传统出版物各自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网络文学、社交出版与传统出版进行系统的对比和详细的分析,归纳出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双方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艺类图书的对比和分析

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发布渠道的原创长篇通俗小说[1]。我国的网络文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截至2016年底,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33亿,网民使用率达45.6%,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3.03亿,网民使用率43.7%,全年增长17.2%[2]。目前我国最大的网络文学集团是阅文集团,据估计其市值已达到2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百度文学、豆瓣文学、掌阅文学、阿里文学、网易云阅读等大型网络文学集团。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网络文学平台短短几年就成为数十亿的公司?他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

(一)网络文学的经营模式

网络文学刚兴起时,网络付费阅读习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这个阶段网络文学主要通过网络广告来创收,网络文学内容好,点击量就高;点击量高,网络广告收入就高;网络广告收入高,付给作者的稿费就高;作者的稿费高,作者创作的激情就高,创作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好;网络文学内容好,读者的点击量就高;这样在网络文学兴起初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品版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网络视频、网络音乐、数字出版读物逐渐开始实行分类付费制。随着整个互联网产品付费制的逐渐普及,读者对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习惯渐渐养成。

网络文学的付费制基本上都是分类付费制,即首先推出一部分内容让读者免费阅读,增加读者对作品的黏性,等读者被作品深深吸引住的时候,再推出付费的VIP章节。VIP章节的付费水平远远低于购买纸质图书,而且是一章一节的购买,每个章节只有几分钱,如果对所阅读的内容不满意,就可以中止购买后面的内容。

随着付费制阅读的逐渐成熟,互联网广告收入所占网络文学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作为网络文学的收入途径,他们创收的根本都是网络文学作品质量好,用户阅读量大、点击量高,所以作者的稿酬始终是和作品的质量、关注度紧密挂钩的,二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二)网络文学的内容质量

网络文学不管是起步阶段还是成熟阶段,他们获利的途径都是靠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和点击量。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在网络文学起步阶段低俗化内容充斥着网络文学平台。这些低俗内容可以归结为暴力、色情、过度意淫、金钱至上、颠覆历史等涉黄、涉暴及低级趣味、错误价值观等。

后来随着国家对网络文学的重视,不断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学进行治理,同时加大对网络文学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各网络文学网站及平台也加强了对作者原创内容的审核和把关,同时还对一些淫秽、暴力词汇进行过滤设置。

经过政府机构和网络文学网站及平台的多年努力,现在网络文学基本上走向正规,淫秽、暴力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越来越少,但是金钱至上、过度意淫、颠覆历史、架空历史这几类题材的网络文学依然很多。

为了提高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都开发出了自己的阅读客户端APP,这些APP适用于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电子图书阅读器,它们的界面越来越简洁、精美,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都可以进行阅读。

网络平台不仅开发了精美简洁的阅读界面而且还开发出读者与作者互动的功能。有的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在每一个作品每一章节下面还设置评论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作品提出意见,作者可以借鉴读者的合理意见对作品进一步完善,这种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的构建,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关注度,提高了作者的创作水平。

(三)网络文学的优点与传统文艺类图书的不足

网络文学有一个深度的试读功能,使读者可以细细地、大篇幅地阅读作品,而传统文艺图书只能通过书评和内容简介、目录对书的内容进行粗略了解;网络文学作品可以一点一点地购买,不满意的内容可以不购买,而传统文艺图书是一次性购买的产品,购买价格较高且整部作品不管满不满意都要整体消费;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储存在各类阅读终端里、携带方便,而传统文艺类图书体积较大,携带较为麻烦;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与读者的交互过程,而传统文艺图书在出版发行之前只是作者一个人在创作、出版之后读者只能对内容被动地接受;网络文学作品复制、发行简单快捷低成本、零库存,而传统文艺图书复制、印刷成本高昂,库存压力较大;网络文学作品一经付费订阅交易即成功,而传统文艺图书发行出去以后,还存在着退货的高风险;网络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收益不仅仅是靠付费阅读,还有互联网广告、改编电影、制作动漫等其他衍生收益,而传统文艺图书的收益主要来自图书的销售额;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出每一个读者的阅读爱好,进而根据读者阅读爱好推送相关作品,而传统文艺图书销售以后对于具体读者的信息无法准确掌握;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向所有人自由敞开着,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作,因而作者群体广、作品数量多,而传统出版机构的文艺图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专业的文学创作者,作者范围相对单一,故而作品数量少。

(四)传统文艺类图书的优势与网络文学的不足

传统文艺类图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受过良好的文学专业训练,语言文字功底深,内容质量普遍较高,而网络文学作品的作者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且重故事情节轻语言文字;传统文艺类图书的内容把关者都是图书出版机构的专职编辑,对国家出版法律、法规都非常了解,对色情、暴力等内容把关非常严格,而网络文学的把关者主要是网络平台的网络编辑,他们相对于出版社专职编辑把关能力要稍微弱一些;传统文艺类图书在内容上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上都符合国家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而网络文学作品为了吸引关注度,增加点击量,内容多涉及金钱至上、过度意淫等错误价值观;网络文学作品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同质化严重,有些内容脱离实际粗制滥造。

经过以上对比,网络文学作品在读者和作者的互动、盈利模式多样化等方面有诸多可取之处,而传统文艺类图书在内容把关、整体作者队伍素质、内容价值观导向上有诸多优势。网络文学和传统文艺类图书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封闭地各自发展,而应互相借鉴和学习。

二、社交出版与传统出版物的对比和分析

社交出版是以社交网络或社交媒体为平台,以读者为核心,集知识共享、热点讨论、话题交流和内容积累为一体,侧重分享、互动、传播、社区的全新出版模式[3]。

社交出版刚一兴起时的出发点是将社交社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然后众筹资金在传统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第一个采取众筹社交出版的是赞赏平台,作者先把自己的写作大纲或部分内容在社交圈子里进行发布,设定一个最低的出书金额,然后感兴趣的朋友进行众筹,资金筹够以后找出版机构进行出版。刚一开始这种众筹式的社交出版作为新兴事物还有一些市场,但是这种模式缺乏营利性,因而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后来随着各社交平台对用户根据兴趣爱好进行系统分类,各社区基本上都是同一类爱好的用户。有的社交平台就将所属各社区的内容进行系统筛选、整理、分类组合成新的数字出版物,然后将其中浅显、通俗的内容免费给社区所有的用户阅读,提高用户对社区的黏性,然后将其中更专业性、更深奥的内容按分类付费阅读。比如知乎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其中《知乎周刊》内容兼具通俗性和娱乐性,免费给所有的读者阅读,致力于吸引流量,开发潜在读者;其中“一小时”系列定位为“深度短时阅读”,“知乎·盐”系列定位为“轻量级严肃读物”,它们都是按内容付费阅读。知乎系列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用户在各社区发的帖子,读者也是以各社区的用户为主,每个帖子发出来以后都有许多读者进行评论和点赞,知乎平台就根据读者的评论进行筛选,对选中的帖子整合读者的意见并邀请作者对帖子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将所有整理完善后的帖子进行分类组成数字出版物。这些数字出版物是所有社区用户共同努力的产物,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广泛地深入到数字出版物的创作中,故而社交出版有着广大、固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平台已经根据用户阅读、浏览和购买的社交出版物,分析其阅读需求进行社交出版物的推送,为读者提供专业而精准化的服务;同时也对作者所发内容也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定位作者的学业专长,以便于合理策划相关专业内容。

社交出版物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广,除了付费阅读,还有互联网广告以及衍生的其他收益等。现在有些社交平台的社交出版物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或者是其创收的基础之一。

社交出版物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各社交平台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的投入也将越来越多,其产业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社交出版物的创作互动性、内容专业性、用户精准性、收益多样性为其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未来的社交出版物必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形态。

据《2017年传媒生态报告》统计,社交媒体已经超越搜索引擎成为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占比分别为46%、40%。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交出版这种新型数字出版形态逐渐走向成熟、完善。“社交出版以用户为核心,强调用户之间的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社交出版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出版技术发展起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革命性出版形态。”[4]

网络文学、社交出版这些非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物,虽然起步晚,但是它们在营销方式、市场信息反馈、降低制作成本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出版机构,显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的传统出版机构在内容把关、价值导向上仍然具有网络文学、社交出版等非传统出版机构所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传统出版机构应积极学习网络文学、社交出版的优点,而网络文学、社交出版应吸收传统出版机构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1]石悦.当代中国网络文学存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6.

[2]欧阳友权,邓祯.多元竞合下的变局与走向——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巡礼[J].河北学刊,2017(2):96-101.

[3]朱煜.社交出版:数字化出版的新模式——以Wattpad为例[N].出版发行研究,2014(7):61-64.

[4]刘蒙之.产业创新视域中的新型社交出版模式初探[J].编辑之友,2013(8):17-19.

猜你喜欢

类图书网络文学出版物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网络文学的诞生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