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者信箱》看邹韬奋的青年观

2018-03-29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邹韬奋关东救国

龚 粤

邹韬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20世纪30年代,韬奋先生在自己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等几家大型报刊上都设有《读者信箱》专栏,专为广大读者解答大至国内形势,小至生活、恋爱、婚姻、择业及思想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信赖。“到1932年5月,最多时竟日收千封以上,每年收到的来信总数在两三万封,”[1]可见《读者信箱》之影响巨大。本文拟从《读者信箱》中对邹韬奋的青年观做一归纳、梳理,希望能为现今青年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供某些借鉴。

一、《读者信箱》体现邹韬奋的青年观

1926年1月《生活》周刊发行部报告的刊物订阅者“大都为商店工厂中之学徒,与中小学校之学生”。[2]因此,《读者信箱》的来信者也大多为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新式教育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熏陶的青年。邹韬奋通过与这些青年来信对话来帮助他们解决求学就业、恋爱婚姻、爱国救国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一)求学就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沿海大中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各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受过良好学校教育与专业培训者,在择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有着较好的前途和出路。因此,求学和就业成为当时城市青年的两大问题。邹韬奋从《读者信箱》的来信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信件刊登于报刊之上,并做出回复。

1.刊布青年求学就业之艰辛。一位未刊布姓名的青年来信道:“我是去年八月失业的……在这个被少数特殊人占有的现社会里,我们这样的一群是什么也没有的,什么也没有的呵!……在这些我所到的地方,我曾四面八方地钻谋过,可是五方十六路都是碰壁,更加上钉子。”这一青年在众多失业青年中很有代表性。对这类反映青年就业困境与苦恼的信件,邹韬奋将其刊登在报,其原因在于“先生写的这封信,可以说是替许多失业的同胞——‘只求有工作’的同胞——作代言人,作严重的警告”,其目的在于“藉以唤起国人的注意”。[3]

2.解答青年教育职业之疑惑。一位叫吴晓晨的青年投书给《生活》周刊,向韬奋先生求教:“因社会经济的衰落,生活程度的提高,子弟的教育,发生了重大困难……教育和职业,不能两全,确实目前社会上一个极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韬奋先生予以耐心细致的答复: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社会制度根本改造。另一种方式就是先迁就环境,尽可能先入学,入学不成就只有寻业。他告诫青年:“能寻得合于本人心意兴趣的业,固属幸事;否则只得暂时栖止,同时注意于自己能力的逐渐增进较佳的相当机会之利用。”[4]

(二)社交恋爱

男女社交恋爱问题与青年切身相关,是青年阶段人生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民主科学之风渐起,“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大防”等封建思想遭到当时青年男女的摈弃。因而,《读者信箱》的来信中关于青年社交恋爱的问题也成为一个关注焦点,韬奋也对此发表了看法。

1.倡导男女社交公开。一位名唤又梅的女士来信诉说烦恼:又梅已订婚,但机关内一同事对其穷追不舍,又梅婉言推辞但该君不改态度,又梅为此苦恼万分。韬奋先生在回信中认为,男女同事间交流谈话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异性同事或朋友的‘接近’当然也有相当的分际,彼此能相互尊重,互有礼貌,谈话勿涉淫邪,举动勿涉轻薄,便是异性同事或朋友所应互守的‘接近’的分际”。同时,韬奋先生也在回信中阐述了他对男女社交公开的观点。“积极提倡男女社交公开,但是坚决反对藉男女社交公开为幌子而实行其自私害人的伤心害理的暴行。”[5]

2.主张男子理性审慎。韬奋先生认为对待恋爱问题,青年男子应该端正恋爱动机,应以追求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婚姻为目的,将恋爱婚姻当成人生的大事理性、审慎地对待,不可视恋爱为儿戏,轻浮草率,用情不专。读者徐伟成来信道他与女友恋爱情笃已热吻求婚,但他又对母亲做主定下的另一未婚妻心生好感,两难抉择,向韬奋先生求教。韬奋先生以“太卤莽,太怯懦”回之徐君,他认为我们在对待异性朋友的时候“应分清两个时期,一是方在选择时期,一是已经决定的时期”,尤其要注意“尚未决定而在游移考虑的选择时期,不可过分亲热,如热吻狂吻之类的事情”。[6]

3.提醒女子认真择友。在青年女子方面,韬奋先生认为同样应该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可“一时为热情所激而未念及因此竟致妨碍求学与前途幸福”,尤其提醒女性朋友要认真谨慎交友。“我们以为女子交友,尤其是异性的友,倘非深知对方的品性及家族的详细情形,以勿亲近为稳妥;非经可靠的亲友介绍,以勿认识或谈话为稳妥。”当时,张冰洁女士来信道有一男子对其行“钉梢”的无耻行为,韬奋先生为其提出建议“一我们以为最好能有年岁较长的长辈如母亲之类同行……二如有可靠的男友同往也可以……三如有女友作伴,人数能略多更佳,也未尝不可,惟不宜于晚间走经偏僻之地,如遇着‘轻浮少年’之诱惑,要始终‘报以不理’,俾免上当”,希望女性学会保护自己。[7]

(三)爱国情怀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促使韬奋的思想发生了飞跃性的质变,与爱国救国相关的读者的来信也逐渐增多。在与这些读者的交流中,韬奋先生也表达了他的救国主张,鼓励青年在愈是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愈是要努力奋斗。

1.阐述救国之力。许乐源先生来信言其自身“平日无准备,有救国之心,少救国之力”,韬奋先生在回信中就“救国之力”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要救中国需要有“一个刻苦牺牲以赤心忠胆为大多数民众拼命奋斗与实事求是的集团”。这个集团中,“其干部须有若干专家对中国最重要的各问题有切实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同时须有一种保障民众福利及保障为民众福利而实施的种种主张之武力。……这两部分能联合起来为大多数农工民众立在一条战线上努力的干,便构成许先生所谓‘救国之力’”[8]。

2.赞扬爱国青年。一位名为刘万里的青年来信介绍了他参加抗敌决死队的十六岁妹妹,韬奋先生对其作高度赞扬:“刘汉生女士值得我们最崇高的敬礼,因为她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大时代的优秀儿女的代表型,她是整千整万为国英勇斗争的女同胞的象征,尤其是以她那样的年龄,能有那很正确的认识,不饶的勇气,为国牺牲的精神,最令人得到非常深刻的感动。”[9]韬奋先生对这些爱国青年的赞颂也体现了其作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责任感的报人的立场。

3.鼓励青年奋斗。王德谦因当时复旦女学生张柳泉自杀事件向报刊来信,询问先生在此国家受到侵略,社会畸形发展的时代到底是“生”还是“死”呢?韬奋先生为这些“纯洁、坦白、热血、有着爱国热诚,有革命精神的爱国青年”而感动,但也为这种自杀行为觉得“死得不值”,他告诫这些苦闷的青年们要在苦难中奋斗。“正因为中国民族是在最艰危的时代,所以需要我们格外努力来共同奋斗;在奋斗中有着种种的困苦艰难,这是必然的,不是偶然;倘若我们不准备和这种种困苦艰难斗争,反而想要逃避它,那就根本不必要爱国救国。”[10]

二、邹韬奋的青年观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当时的百姓说:“小小信箱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思想窗口,它还是那个时期的一面镜子。”[11]透过这个“窗口”,韬奋先生为迷茫烦闷的青年们指点迷津;通过这面“镜子”,我们从中读历史,读政客,读中国人的沧桑人生和骨气。尽管《读者信箱》的创办距今已将近百年,但这其中所折射的韬奋先生的青年观仍然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成长有许多有益启示。

第一,在个人修养上,韬奋先生认为青年修养不应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也要注意到社会性,要是前进的,奋斗的,以集团一分子的立场努力奋斗的,还要是注意研究时事和重要问题的。这对当代的青年仍有借鉴意义。90后和00后的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众星拱月般的爱护,但同时也易养成过于骄纵的性格和严重的个人主义,因此青年人也要更多关注社会问题,在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而奋斗。

第二,在恋爱婚姻中,韬奋先生的公开社交、恋爱自由的观点,严肃认真对待恋爱自由的观点对今日之男女朋友仍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已经步入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许多男女朋友交往过于草率,对待感情问题过于偏激,因为情感和婚姻问题酿成的恶果也不少。《读者信箱》中许多青年对于男女交往的苦恼在我们今天生活中也在不断重演,因此再去阅读这些信件仍有意义。

第三,在教育和职业中,韬奋先生主张青年尽可能利用学校提供的求知机会积累知识和学问,同时用自我教育的努力来做补充;在现实社会中工作时,假使现实社会不能如我们的理想,也要持久坚毅的努力去改善现实。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没有知识和技能青年就将被社会所淘汰,终生碌碌无为。因此,正如韬奋先生所言“青年朋友应该时刻注意使自己进步,在经验学识上,在工作的技术和修养上,在理论的认识上,脚踏实地加强充实自己”。[12]

韬奋先生通过《读者信箱》所体现的青年观继承延续了五四青年新文化科学、民主、爱国、进步的传统,它披露青年求学之艰辛,鼓励青年求学奋进,在职业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它关注青年恋爱社交,倡导男女社交公开,男女理性审慎交往;它立足为民族爱国的立场,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它所倡导的独立自强、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陶冶塑造了青年们的人格和思想,进而促成了他们的政治觉醒,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周芳.邹韬奋《生活》周刊之特色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2]记者.三年学徒生活[J].生活,1926,1(16).

[3]读者.剩余的孩子[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87.

[4]吴晓晨.不能两全[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82-86.

[5]又梅.和男同事在一块儿[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37-141.

[6]徐伟成.热吻后的烦扰[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77-180.

[7]张冰洁.快跟牢前面一辆女子的车子[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63-165.

[8]许乐源.救国之力[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42-45.

[9]刘万里.参加抗敌决死队的十六岁女同胞[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46-52.

[10]王德谦.倾诉[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95-101.

[11]关东生.跋[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277.

[12]邹韬奋.对人对境和对己的态度[M]//关东生.韬奋《读者信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6.

猜你喜欢

邹韬奋关东救国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关东找工作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张桐 作品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关东农家
邹韬奋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