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8-03-29孙程程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实船舶实训

孙程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随着国内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即将到来,以及近乎普及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由于受到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注意,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国内高职校院教学模式现状

尽管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相关院校在船舶建造课程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投入到实际教学中。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现在仍是以理论讲授为主,以微课视频及部分模拟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对课程目前教学模式的认识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层面;各院校课程配备的实训设备及线上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培训的经费严重不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行业面窄,课程改革建设中又没有“范本”可借鉴,课程教学模式在实施推进过程中的阻力和难度比较大,全国同类高职院现状基本相似,因而没有形成先进的、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

船舶建造是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与课程授课内容相配套的实践操作场所中的各种设备的摆放,必须要与设备的操作规程要求和实践操作要求相一致,因此,如果让学生完全基于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自主性移动学习,是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建造课程,目前采用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学生课前、课后的“碎片化”时间,构建虚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讨论、答疑、理论学习、实践、课后作业、拓展等一系列内容,实现“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工作岗位要求与学习环境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目标。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条件

2.1 学生基础

在学习船舶建造课程之前,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思政等基础课已经开设了网络课程,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很熟练,学生已经系统地进行了焊接实习、钢料加工实习和船舶结构模型制作实习,已具有一定的焊接、气割以及船舶结构模型制作的能力。

2.2 教师团队

整个教学团队由授课教师、企业顾问和实训教师组成,从人员配置上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

2.3 场地条件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场地分别设置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船舶工程系课程配套的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室可以作为讨论、答疑、理论学习和部分实践教学的场地,实训车间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课上学生参与实践和课后教师引导相关知识拓展三部分。

3.1 课前探索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发布预习通知,学生接收学习任务后,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首先根据要求在课前讨论区回答问题。随后,学生下载学习任务单,根据要求完成课前学习内容,并将完成的内容以Word或者图片的形式上传到船舶建造课程学习微信群或网络教学平台上,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参照网络教学平台上的预习反馈,聚焦课程任务中难点问题。发布任务的内容一般都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属于理论与实际相衔接的部分,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微课,或者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完成。这样课上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进行完善,剩余的大量时间就空出来进行实践操作。

3.2 课上实践

3.2.1 课前回顾

由一名学生带大家回顾课前讨论问题,由此引出课程教学内容。

3.2.2 实践探索

首先,教师就课前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经过沟通交流之后,学生以各自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前任务再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出本组认为能够完成的最合理的任务,并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小组的不同问题进行差异化讲解。各小组将完善后的内容上传、发布,学生通过各自的理解,对完成的内容进行对比、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打分。随后指导教师指出各组任务的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点评、打分。

3.2.3 实际操作

学生按照修改后的任务操作流程,分小组完成实践操作。整个实践操作中,车间实训指导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实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纠正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并亲自示范,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工厂实际操作要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实训指导教师对各组操作进行点评,学生会录制操作过程和实训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视频,便于相互学习和课后经验总结,也为之后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3.2.4 总结点评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我们的考核是过程化考核。在实践探索阶段,小组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了点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训教师也进行了评价。其中小组自我评价占课前、课中总成绩的10%;小组间互评占课前、课中总成绩的20%;指导教师评价占课前、课中总成绩的30%;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占课前、课中总成绩的40%。这里需要强调点评只是针对课上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3.3 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需要完成在线测试、课后作业和课后拓展三部分内容。

在线测试部分,主要是客观题,题型是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系统会参照答案,自动给出学生成绩。教师在在线测试部分能够得到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试题分析三种分析结果,从成绩分析得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从试卷分析得出每种题型的得失分率;从试题分析得出每道题的得失分率。这样,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哪些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透彻,然后想办法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作业部分,主要是主观题,题型是简答题、论述题及绘图题,需要教师进行打分。同样,教师可以根据统计情况,得出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整体完成情况。在线测试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版块,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部分的理解程度,课上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没掌握好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当次课程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课后教师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拓展视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所给的微课、动画视频或者文本资料,结合当次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拓展任务。通过课后拓展,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课后材料是否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区,为课程的开展提供宝贵的资料。

4 “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不再是期末考试一次定终身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学项目模块进行考核,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学生学习态度、课程参与程度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课程学习态度。课程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考核和课堂主动性、积极性两部分。出勤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缺课、迟到、早退、病事假情况以及是否遵守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过程各项规章制度等;课堂主动性、积极性主要考核学习小组课前及课上的讨论情况以及个人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及正确性。

其次是课程参与程度。课程参与程度包含了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实践及课后作业、拓展三部分。课前是线上考核,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发布课前讨论以及观看动画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根据发帖、回帖活跃程度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按排名加权系数确定),不参与没有成绩;课中是线下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课后是线上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对课程作业、在线测试这两部分内容的完成情况(按排名加权系数确定)。

最后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较传统而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大了过程考核的成绩比例,降低了期末考试的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平时的课程当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地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从而达到船舶建造课程的培养目标。

5 结束语

采用“理实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课前、课上、课后系统地设计,课前和课后利用学生课下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相关的理论内容,课上集中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抓住教学重点,同时解决教学难点,达到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其次,全程过程化考核,理论部分是本组评价、组间互评、企业专家和理论教师评价,实践部分是实训教师和企业专家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考核评价更科学;最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气氛活跃,师生之间互动频繁。

因此,采用理实一体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满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船舶建造课程的需要,帮助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 程相茹.移动技术支持的《船舶建造》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54-155.

[2] 曾平.船舶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73+93.

[3] 何志标.船体加工与装配”项目导向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船海工程,2011(4):30-33.

[4] 刘旭.《船舶建造工艺》课程教学心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319-320.

猜你喜欢

理实船舶实训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船舶!请加速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