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创项目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初探
——以通化精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2018-03-29郝润夕蒋兆恒
郝润夕,蒋兆恒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 13400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 “大创项 目”,是以学生为项目实施主体,旨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项目运行的过程管理能力,由教育部批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当今“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立足大创的优质平台,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收获的能力是平时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比拟。它是实践训练,而实践训练,又是将来的就业创业不可或缺的。项目成绩的高低只是结果,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和能力,对将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1 当代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主体性原则,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教师讲授为核心,依靠枯燥的教材,教学方式陈旧化,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思维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主体是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校课堂往往是这样一种状态:师生之间鲜少互动,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为主,对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严重忽视。久而久之,思维固化,只知道学习教材上的专业知识,缺乏自己的主观看法,导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1.2 “知、行”难以合一
“知”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行”即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还要“做到”。以编程为例,如果一个程序开发下来,你遇到的实际难题,书本上是不会把问题代码一一列举出来的,这就要求,操作者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做基础,还要把以往的经验拿来作保障,即不同逻辑运用在哪种情况下,这也就是我所提到的“知行合一”。如此可见,二者缺一不可。
而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却是“难以合一”的现象更为普遍。教学过程中,受课时和诸多因素限制,高校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单一的传授专业知识,对于实际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导致,知识学得越来越多,但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发现,知识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无法融会贯通。这种感受,在大四步入社会实习的学生中体现地最为明显深刻。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1.3 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教育不尽如人意
非专业素质是指就专业素质而言的其他综合素质,例如: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科学素质等。根据《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报告中指出,用人单位认为[1],毕业生踏入岗位后,非专业素质对工作“很重要”的占比例约为62%,认为二者同等重要的约占78.5%,由此可见,“就业难”这个大背景下,在用人单位看来,非专业素质的缺失将会成为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高校“教育”不仅是“教”还要“育”,“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育”的是学生非专业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受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限制,对于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育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水平作为评判学业及格的唯一标准,尽管,部分高校推出相应的制度,如公选课,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抱着修满学分的态度去选择的,因此也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文中用“大创项目”代指全称)。我国大创项目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
倡导萌芽阶段(1999—2005年)。 1999年6月,“创新、创业”一词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起步阶段(2006—2009年)。2006年,国家大创项目开始在全国的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次年,大创项目相继在各个高校全面开始实施。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开始,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文献数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到2009年,有关文献数量相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
全面兴起阶段(2010年至今)。自2010年开始,大创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各高校积极参与,进入全面兴起阶段。《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创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大创项目,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从内容上看,大创项目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强调自主完成包括创新型研究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同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指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项目。
从级别上看,大创项目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学校自主开展的项目。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支持,《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吉教高字〔2016〕26号)要求,对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大创计划”的项目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原则上国家级立项项目的资助额度应不少于1万元/项,省级立项项目的资助额度应不少于3 000元/项。市级及高校自主开展的项目,由各市和发起高校自行支持开展,国家鼓励各参与高校利用自主科研经费或其他自筹经费,增加立项项目。
我国鼓励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教育部2015年发布《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同年国务院发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深入细致地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截止到2018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创项目在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足以看出,国家已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这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 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重要意义
参加大创项目,是适应当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求,是大学生作为即将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前的一次模拟、一次训练、一次学习和一次经验的积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创项目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是大创项目最终所取得的结果,而是在参与大创项目过程中,学生经验和能力的积累锻炼。大创项目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1 有助于培养各项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要求。同时,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大学生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并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进行实践。
参与大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观察、探索、实验和实践的学习情境,培养了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提高了学术能力、调研沟通能力、就业能力等,所以,高校实施大创项目势在必行。
3.2 是国家培养和储备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国当前正处于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浪潮之中,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基本素养和能力,而且还要求大学生要勇于自主创业,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应运而生,通过实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大创项目进行之中,不仅接触和学习到更多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参与大创项目,学习了解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精神、素质和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参加大创项目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成为国家储备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机遇,也是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的坚实基础。
4 大创项目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以通化精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4.1 通化精图项目概况
通化精图项目,全称为“通化精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属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类别,项目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建立,在指导教师领导下,共有五名成员。该项目预于中国吉林省通化市注册名为通化精图软件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对区域内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地图数字化,地图的二维三维一体化,软件开发,地区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以及相关GIS的数据信息处理工程,辅助以测量等数据收集工作。目前,项目已完成文献资料整理收尾、人员分工调整、商业计划书的提交工作及通化地区高中和医院地理位置的矢量图制作等工作。
4.2 大创项目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以通化精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通过该项目实施的实践证明,大创项目不仅提高了大学生专业素养,还对其他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4.2.1 学术能力
专业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我们的创业项目中期目标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实地调研收集整理数据,专业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在现实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查阅资料,结合书本知识,研究商讨直到解决,这个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丰盈,实践经验得到积累,理论与实践得到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模拟过程和项目中期矢量图的制作和论文的整理撰写,让我们团队专业软件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也是更加透彻扎实。
4.2.2 调研沟通能力
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了通化市各大医院和高中进行实地考察,周密调研,完成了信息的收集工作,调研过程中,为了确保摸清情况,了解问题,达到目的,事先就要求我们制订详细的计划,思维逻辑不断趋于严谨。另外,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避免不了地要与人进行沟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沟通的技巧和手段,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的确是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沟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4.2.3 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身价值想要得到提升,创新是最好的捷径,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任重道远,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对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培养十分显著,以我们团队为例,大创项目启发项目组成员对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9]。
(1)形成探索式学习精神,是培养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知识领域,这就逐渐养成了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项目组成员之间,不断地探究研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2)敢于提出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于通化地区学校医院矢量图制作过程中,在完成基础矢量图基础上,如何才能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视觉体验?项目组成员提出,矢量图制作可以增加动画元素,单击矢量图中每个医院和学校会自动弹出该地的3D动画模型,配合语音播报该地具体地址,公交线路,及咨询电话。但是,由于技术有限,所以该设想还处于雏形阶段。
总之,对于传统教科书式教学,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而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自主探索,这样创新才存在可能性。
4.2.4 就业能力
目前,就高校毕业生来说,缺乏就业能力,进入社会后有无所适从感成为很大的问题。大创项目的出现为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供了路径。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大学生在校园中补充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将知识融汇到实际问题中,提前感受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以我们团队为例,在项目进行时,项目组需要撰写商业计划书、和企业签订项目合同、收集地区信息,为此我们深入到通化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等,让大家提前了解接触到市场模式,对将来就业提供了经验。在测量基础数据过程中,由于地势和环境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如何做到数据精准又减少操作的复杂性,有些突发情况是书本不会一一列举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错误中实践新方法,积累新经验。而这些经验的积累,对于未踏足社会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着实是十分宝贵的。
4.2.5 团队协作能力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对于人员分工做了一定程度地调整,进行了分工上的重新定位,根据团队人员的不同特点,大家要做到有目的而又合理地分工协作。这样一来,每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得到明确的同时,大家的工作成果需要得到融合。举个例子来说,在完成通化地区高中和医院地理位置的矢量图时,调研人员的调研成果,需要资料员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之后,需要软件操作人员,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然后绘制出通化地区高中和医院地理位置的矢量图。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大家进行反复的沟通协调,还需要大家进行配合,作为团队的一员,为了让项目更好更快地完成,我们必须要万事以团队利益为重,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给了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感受,团队成员们不断地磨合,团队精神深入每个人的行动中,成员们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