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总编室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版职能与作用

2018-03-29熊欣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总编室革新职能

熊欣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出版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而出版社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把关人”,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随着全国出版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版社的转制工作基本完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总编室作为出版社出版业务的管理、协调和服务部门,也需要实现相应的职能转型,重新思考总编室的职能定位,探索总编室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升总编室的工作水平。

一、总编室的职能定位及概述

总编室是图书出版管理的枢纽部门,其职能主要可归纳为:贯彻出版方针,加强选题导向控制(即把关职责),执行社领导的决策,加强出版管理,确保图书出版流程畅通,协调沟通上级主管部门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上下衔接等。

(一)管理职能

1. 选题管理。严格选题导向管理。出版社能够对社会产生多层面的效益,但产生这一效益的前提是出版社首先能够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力。换言之就是,当出版物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力之时,这些出版物才会反作用于社会,产生对社会有益的效益。对于出版物来说,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它的出版方向有很大的引导能力,所以只有当出版物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够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出版物的出版方向才是正确的,才有可能产生精品和力作。而这些精品力作也会反作用于社会,为出版业改革的深化和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对于重大选题、涉及敏感内容和民族宗教内容的选题,必须坚持履行报批手续,按照程序将书稿送审。通过出版积极向上、符合主流审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图书,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2. 编务管理。总编室工作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如选题管理、书号管理、CIP申请、图书质量管理、图书评奖和重大项目申报、编校工作量统计和稿酬计算、样书管理、书稿档案管理、版权贸易等,均需要通过总编室实施管理。总编室要创新、拓宽管理职能,必须将质量管理关口前移,联系自身实际,研究出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适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图书质量。同时,强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协调,发挥出版社整体功能。

(二)协调职能

总编室的协调功能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要处理好关系,即要强化内部各部门联系的紧密性,协调、解决图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图书出版工作的流畅。对外总编室需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责编、作者之间的关系,诸如重大选题及一般选题的备案、申报,专业书稿以及敏感内容的送审等,对于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指导意见,总编室也要及时学习、领会,并传达给全社员工。出版管理工作决定着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故对出版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窗口职能

总编室是出版社对外的重要窗口部门,与上级主管机关、其他出版单位都需要加强沟通,这对总编室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总编室既要学习其他出版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又要与相关部门创建良好、和谐的交流、沟通机制,为出版社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

(四)服务职能

服务功能是总编室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需要贯穿总编室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服务作者、读者,还需要做好上下衔接的“桥梁”,更需要为本社的编辑做好服务,耐心、细致地解决处理好各方提出的问题。

二、新的出版环境对总编室工作提出的三个“要求”

(一)与时俱进、符合市场的要求

出版社改制之后,总编室要快速适应企业性质的转变,积极思考如何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更好地发挥总编室的各项职能。与以纸媒为主的出版时期相比较,当前的总编室职能在性质上的变化虽然不大,但其工作内容和对外延展的程度却有很大差异。因而为了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便于更系统高效地开展工作,应对总编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全新审视、思考和改革,从而使得出版社的管理更加先进有效,推动出版社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二)强化导向控制,推进出版社合规快速发展的要求

转企改制之后,出版社要在唱响主旋律、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快速适应当今全媒体出版形势下的发展模式。但是,传统出版社对于内容进行把关这一职能并不会因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弱化,相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通过对出版导向及内容质量的把控,进而实现为读者进行内容把关的目的。总编室要根据出版社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与编辑能力及贡献相关的工作制度、薪酬体系激励编辑人员策划出版更多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双效”图书。

因此,对于出版社的核心力量——编辑人员,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编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对外引进优秀人才,借鉴业内成功经验;对内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老编辑对新编辑做好“传、帮、带”,确保编辑人员不“断层”,逐步实现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随着媒体多样化的发展,现代文化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和多样化,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业发展和革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多数传统编辑(案头编辑)面对这种转型,多少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而迫切需要提高编辑在策划选题、编校水平、版权保护、数字化编辑、编辑创新性等多方面的能力。面对这一要求,总编室需要充分了解编辑工作的变化和培训需求,将行业内最新的理念知识,规范政策以及优秀的案例及时传达给编辑,从而提升编辑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实现编辑这一职能的数字化转型。

(三)增强维权意识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版内容在线上传播的形式得到极大发展与快速提升,人们可以在线上阅读到丰富的内容,也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但与此同时,很多作品在没有得到出版社及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就在线上进行广泛传播,极大地损害了出版社及作者的合法权益。总编室工作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关于著作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转制后总编室工作的三个“革新”

(一)服务理念革新

服务性是总编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具体表现在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为社领导服务,为编辑、作者、读者服务等。因此,转企后,总编室应摒弃行政化的模式,将真正办企业的思想根植于心中,革新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体制的革新要求。在新的体制下,总编室的服务应该由被动转向主动,从被动接受上级的指示转为根据市场动向主动为各个环节提供服务的模式。同时,应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和扩大服务范围,实现与出版业共同成长,推动出版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方法革新

现阶段,文化传播整体都趋于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数字化媒体的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积极关注出版业态、形态、产品的变革,出版物应打破单一化的纸媒形式,使同一内容呈现不同形态、不同产品进行传播。而这种发展态势使总编室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总编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随时关注行业内的动态、热点;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善于迅速、准确地调用各种资料和数据,实现编务信息管理与应用成为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为其他部门和编辑提供各种渠道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提高编辑对书稿编辑加工的价值,提供纸书有无延伸开发的功能,适应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提高出版社整体工作效率。

(三)创新理念革新

总编室的工作范围涵盖甚广,就出版社内部而言,总编室需要对全社的图书出版以及出版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在出版社外部,总编室还需要及时了解同行业的业务动向和行业信息。因此,总编室的工作人员时刻需要具备最新的工作理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并时刻和出版社内外保持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为出版社服务,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播贡献力量。例如,革新选题管理方式,以出版社的经营目的为出发点结合市场动向,为领导提供有力的选题决策依据;革新信息管理方式,明确信息收集的重点,加大数据搜集的力度,加强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为领导提供实时有效的理论依据;革新社内管理方式,及时更新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四、结语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固有模式早已被颠覆,无论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还是可为个人发声的自媒体平台的出现,都使得这些个人权利更加丰富。但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和优秀的出版物仍然是民心所向,现今纷繁的文化业态、文化现象、传播形式,都否定不了出版。出版业转制成为传统出版社谋求变革的契机,为出版社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总编室应在明确自身出版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选题导向控制,落实把关职责,处理好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积极参与到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中,为出版社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总编室革新职能
论数字化时代的总编室工作变化与思考分析研究
职能与功能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数字转型中的出版社总编室工作思考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
总编室工作的“五项修炼”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