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3-29张铭连
张铭连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江苏 苏州215128)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市湿地公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发展最快的湿地资源保护形式。
1 苏州市湿地资源概况
苏州湿地面积广阔,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根据2009年对高分辨率卫星图片的判读和实地勘察,将苏州市8 hm2以上的自然湿地勾绘划分为773个斑块,全市自然湿地总面积268 762.4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66%。苏州全市自然湿地资源共有3类,分别为沼泽湿地18 881.10 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02%;湖泊湿地187 836.06 hm2,占69.89%;河流湿地 62 045.25 hm2,占23.09%。
2 苏州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2007年始,苏州市响应国家林业局号召,积极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底,苏州市已建成湿地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常熟沙家浜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个:吴江同里湿地公园、昆山天福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7个;市级湿地公园8个,湿地保护面积9 354 hm2,初步形成了覆盖各市区、多点位、多等级的湿地公园网络体系。
苏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①鱼塘改造:太湖湿地公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②退渔还湖、退塘还湿:三山岛湿地公园;③河道漫滩和低洼地改造:沙家浜湿地公园;④大型工程取土改造:昆山天福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通过地形改造、植被恢复、生物栖息地营建、生态水质治理、污染治理、驳岸修葺等工程的实施,以及湿地科研监测体系、湿地科普宣教体系等系统建设,达到了恢复、保护并适度利用湿地的目的。
3 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总体规划执行不严格
在湿地公园验收和后期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执行中出现偏差,个别湿地公园甚至走上了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模式,有的湿地公园处于停滞或缓慢建设状态,有的甚至存在批而未建的现象。
3.2 湿地公园主体特征不鲜明
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具有鲜明的主体特征。目前有些地区不顾湿地地域的差异,跟风建设湿地公园,以某湿地公园为模版,照抄照搬式建立,偏重形式,缺乏特色。
3.3 湿地公园重建设、轻管护
目前各地湿地公园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轻管护不仅体现在管理不严,还体现在缺少专业的管护理念和管护人员。目前,苏州市的湿地公园有的是旅游公司运营管理,有的是镇政府、度假区、行政村建设管理,具有湿地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的人员较少,缺乏湿地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理念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科普宣教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第15条明确规定:“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形式,担负着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责任。目前,多数湿地公园的整体科普宣教能力还较为薄弱,尤其是省级、市级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还有待提高。
4 对策建议及思考
4.1 严把总体规划执行关
湿地主管部门在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给予技术指导,在验收时严把总体规划执行关。对于已通过验收的湿地公园,做好运营期间的监督工作。如果湿地公园违反了相关规定,违背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也应受到相应政策、规定的制约,主管部门应提出改进意见,严重违反规定的,不惜降级甚至取缔已有湿地公园的称号。
4.2 打造湿地公园的苏州特色
苏州湿地公园的建设要利用好天赋湿地资源和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湿地、农耕湿地的历史沉淀,以保护生态湿地景观为基础,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彰显苏州特色的湿地公园。例如,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主体是村集体,具有浓厚的社区共建特色,并且具有考古挖掘与远古文明特色;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的湖滨带特征,代表太湖渔文化的七桅帆船、代表太湖农耕文化的水风车和代表蒯祥建筑文化的悠然双亭临湖而立,使得自然环境与文化符号相得益彰;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荡将作为红色教育的灵魂,在红色教育和水乡文化中挖掘出自己的特色。
4.3 加大宣教力度,推进湿地宣教基地建设
湿地公园做好宣教基础设施建设,如标本陈列馆、电教设施、观鸟屋、宣传栏(牌)和宣传材料制作等,并做好湿地宣教人才培训,积极引进、培养湿地保护与利用专业人才,建立较为完备的湿地宣教体系。2016年11月,在苏州举办了全省湿地公园宣教培训班,将部分湿地公园宣教工作开展的成功案例在苏州市及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加大全市湿地公园宣教基地建设力度和广度。
4.4 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工作
苏州拥有太湖流域唯一的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具有优质的湿地监测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各湿地公园可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增配相关专业人员和设备,争取独立监控湿地公园的水文水质、水生态,以及植物、鸟类等生物调研工作,积累基础数据,形成湿地公园的监测数据库,有利于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各县(区)、各湿地公园,根据相关要求,建设定位观测站的副站和观测点,并纳入太湖定位站观测系统内。届时,苏州太湖将形成主站、副站、观测点分级建设与管理的湿地定位观测体系,为太湖流域湿地观测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4.5 完善标准,继续开展湿地公园星级评定工作
目前,苏州市湿地公园分为国家级(含试点)、省级、市级三级管理。2014年苏州市开展了湿地公园的星级评定工作,以湿地水环境质量、鸟类生物多样性、湿地宣教作为评价因子,对各湿地公园进行重新评定,该评定结果将以《苏州市湿地情况年报》的形式对外发布。苏州市将继续开展湿地公园的星级评定工作,通过评定结果反馈,来促进湿地公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