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
2018-03-29晋瀑颜西安航空学院
晋瀑颜 西安航空学院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也逐渐增强,近年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这样一个新时期大学生作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在全社会弘扬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应该从小进行,尤其是青少年处在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急剧形成的重要时期,更应该重点进行。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大学生在学校不仅要进行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缺失。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包括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交汇和交锋。在校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却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学习任务又比较艰巨,面临着多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并没有形成牢固并且坚定的价值取向,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就有可能在思维和生活等方式上受到消极价值观的影响。
一、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外国节日和习俗传到中国,尤其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年学生,许多人由于缺乏对中国历史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热衷于一些如“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西方文化节日,对端午节、七夕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缺乏兴趣。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未必是青少年被西方文化所吸引,可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不够,宣传不深,使得大学生对其知之甚少。因此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不仅仅是家庭团圆、吃粽子挂艾蒿,更重要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用当下大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宣传和讲授,让青年学生能够喜欢并且主动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也加剧传播。结果造成很多人过度关注物质满足,忽视了精神上的满足。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尤其是很多理工类的院校人文精神建设明显不足,这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被正确的运用和发挥作用,受人文素养如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加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内外诸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日益复杂的局面。每所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开设了思政类的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些课程只是通过表面学习,只求及格。对马列理论的基本常识性问题几乎不了解,更谈不上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
(三)树立正确的依法爱国的观念,坚持理性爱国。爱国,维护国家利益为先,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热爱自己的祖国。理性爱国,用正确又智慧的方法对待国家冲突问题,而不以蛮横暴力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不能以损害国家形象的方式对待不公,更不能将其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毫无依法理性爱国的法治精神。
二、针对问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对于当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面布局将其贯穿在大学学习的始终,让大学校园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气氛,并且深入学生灵魂深处,将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平常的生活和学习。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设置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在爱国主义的课程中设置一些能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教育教学环节,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和空洞的说教。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来讲授民族英雄和为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让学生能感觉到爱国和英雄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从心底愿意做一个有远大理想、努力奋斗的人。
其次,要在学生的社团活动或者其他日常活动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如在雷锋月、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有特殊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中,用新形式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情感教育和养成教育。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在校内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还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校外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向先烈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榜样的力量,在强烈的爱国文化氛围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除了参观红色遗迹、给烈士扫墓等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学校还应该建立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生动地展示着一段段重要的历史片段,承载着丰厚的革命历史自愿,这种社会实践方式可以充分挖掘红色基地的时代价值,使其价值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1]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
[2]李晓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4]刘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