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创新造林机制,破解造林资金瓶颈
2018-03-29
今年以来,邹平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创新造林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全县已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96万亩,其中,道路绿化57公里,水系绿化109公里,村庄绿化114个,新建规模化经济林6100亩。
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的投入,破解了造林绿化资金瓶颈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除每亩600元补助六条干线道路绿化提升工程,连补10年之外,再列支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造林绿化工作,各镇街通过当地财政解决土地流转资金和苗木资金等,促进了社会资本的流入,掀起了造林绿化的新热潮,其中企业注资造林成为最大的亮点,圣豪有限公司、西王集团、三利集团等近三十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了造林绿化,企业造林近2万亩,形成以企业造林为主体、散户造林为补充的造林绿化新格局,较好地解决了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财政资金有力地助推了林业的发展。
在绿色通道提升、水系绿化等重点工程绿化上,邹平县围绕“政府要绿、企业得利、群众受益”的总体思路,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绿化模式,促进了造林量和质的同步提升。以焦临路为例,焦桥镇从农民手中以每亩1200亩的价格连续流转土地6年,由镇财政承担流转费用,并无偿提供绿化公司使用,绿化公司按照2*3株行距标准造林,6年内隔珠间伐,间伐的苗木收益归绿化公司所有,剩余的苗木收益归镇政府所有。这样的造林运作模式,即解决了企业缺乏育苗所需的土地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又能大大节省政府在造林以及后续管护环节的支出,达到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共同受益的目的。由于专业绿化公司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使粗放式造林向规模化、精细化,规范化造林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目前,焦临路绿化总里程17公里,总面积2800亩,共栽植晚樱、海棠等树种25万株,打造了一条极具有旅游及观赏价值的绿色景观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