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思想史研究方法创新

2018-03-29陈裕贤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想史梁启超思想

陈裕贤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新闻思想史研究角度的创新

葛兆光先生《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提出来我们在对于思想的研究中的两种思考范式,创造性思想与妥协性思想。创造性思想指我们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在过去的时候都关心“新”的,这个“新”指代的是以前没有的某种思想和文化现象,现在被某人提出来或者在某处出现了,因为这种“新变”,写思想史、文化史的人,会把这种新发现记载下来。面对这种新的发现,我们在研究中不止要把这种新变记录下来,作为研究者,更应该深入考量,对新东西进行追根溯源,探讨它出现的条件和必然性。这是我们对待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应该有的态度和基本的思考逻辑,为自己记录和论述的新内容寻找历史解释的根据,做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这里面需要我们明白的是新的思想和文化再出现,只是少数精英的想法和少数先进的自觉行为。新文化运动发起的使用白话文,不用文言文在当时这种新思想就是在少数先进人中,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并没有推广开来。在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发展中,他们要经由普及变成常识习俗甚至是制度的过程,这种思想我们才会真正的说他进入了我们的实际生活。新的思想最早被精英提出来时候都带着理想和晦涩,但是在思想的传播中,他会逐渐演变的容易理解,更加趋于现实化,这个我们就称之为妥协性思想。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新思想和新文化现象的创造,如果转移到思想和文化的妥协,转向他们世俗化、制度化、常识化的过程,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过去思想史很少关心的领域①。葛兆光先生提供了三个方面更为详细的研究领域,第一方面是研究精英创出的思想,其实就是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等为什么能对精英的思想产生影响。第二个方面,是要研究这些“创造性”思想,精英思想是怎么样,通过什么途径,向普通民众传播最终演变为常识的。在我们新闻传播领域方面,以梁启超为例,提出了报刊“去塞求通”,把它作为社会的“耳目、喉舌”,用“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作为报馆最基本的功能。在报刊的编辑方面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宗旨定而高”、“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他所代表的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对我国报纸,新闻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②他的新闻思想也成为后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准则。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在从提出到发展成为新闻工作者普遍认可的新闻思想理论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何传播和演变成为我们普遍认知的理论,这个方面也是我们思考新角度。第三个可以研究的方面就是探讨城市与乡村,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文化传播关系。这就对我们新闻传播领域新闻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思考角度和切入点,也是我们确定选题的一个方向。

二、新闻思想史研究技巧的创新

对于思想史研究方面的技巧上面,研究方法也需要更新,比如拓展思想史研究的资料范围。我们过去对于思想史的研究大多是从士人的经典著作、精英的章奏表疏,发掘新的思想现象,比如思想史研究常常用的是文集、语录、著作如果要关注制度化和世俗化,常识化的内容,我们使用的传统文献里面,有一些我们可能难以找到,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资料,扩大我们资料的查找范围。比如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研究中,很多资料来源于梁启超的著作《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与将来》,以《中国报学史》。在资料的收集上也有了新思路,我们要扩展资料选择的视野所及的运用范围,可以收集一些档案,文物,或者地方报社条文规章等等此类的。这类文献的运用,可以使我们视野更为打开。第二个启发性质的思想史研究技巧是,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要更加多元化。我们的思想史研究要更加开放和拓展,这里说到的是思想史的研究要和法律史、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教育史、宗教史等多方面联合。在研究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中要投入更广泛的背景中去分析和考虑。这样我们的思想史的研究不是狭窄和单一的,我们的学科界限应该被打破。正如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样。③我们在对待新闻思想史上也需要有跨学科研究的意识,比如我们在分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他的新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也会让我们了解其新闻思想中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怀,新闻思想的政治特征和个性特征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三、中国新闻思想史研究中学科与地域创新

新闻思想史研究的“加法”和“减法”也是葛兆光先生提出的在思想研究方面一个很有新意的研究方法。他明确指出“加法”代表着:我们的思想史,是根据“后果”去追“前因”的,这种倒着写历史的方式,来说明后来的新闻思想从旧时代一点一点生出来的过程,如何发展成为思想的“进步”,“发展”或“演变”,这种思想史的叙述方法叫作“加法”。④“减法”,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在历史的过程里面,被理智和道德逐渐减省的如风俗,观念,知识等等,另一个是说在历史书写里面,逐渐消失在历史记载里面,不再被记录的风俗,知识,思想和观念,他们被历史学家减去了。关注“减法”的思想史,这样可以发掘出“新”的历史资料,还原和复现历史的图景,我们用“减法”来重新梳理历史资料时,过去被视为边角料的材料,就会从边缘走向中心。很多文件会被重新发现,过去看似普通的现象也会有了新的解释。关注“减法”,是为了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全貌和原貌,重建古代思想和观念的真实背景。提到思想史研究的新变化中,思想史不但要跨越学科的界限,更应该跨越国家民族的界限。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人,应当走出欧美和日本的中国学界他们研究自己本国历史、思想与文化的时候,研究的心情、思路和问题意识,可能会和中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更加接近。如果我们在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海外流亡的经历使梁启超较为系统地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和政治学说。粱启超的思想言论随时代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使之从“一个封建士大夫、维新派人士变成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由19世纪下半叶集维新派人士办报思想的大成者,而成为20世纪辛亥革命前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自由主义改良派报业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⑤梁启超对于西方民主理论在中国新闻思想的引入上面,我们也可以思考外国研究者对梁启超这一新闻思想的解读,这一方面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同角度思考和启发。

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论和方法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出了中国思想史研究适应时代要求,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在一个对我们学术研究也提出了三条标准,这是对我们学术研究提出的要求和方向让我们也受益匪浅,第一,在学术研究方面要提供新资料、新文献。第二是个学科外提供新范式和新方法。第三是考虑研究课题、成果、表达和国际上的关联。我们无论在做中国新闻思想史还是任何的学术研究都需要遵循的学术精神。

注释:

①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②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1-73.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④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⑤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77.

[1]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77.

[4]张放,杨颖.2016年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综述[J].新闻学,2017(02):139-145+153.

[5]张婧譞.中国新闻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及拓展[J].新闻传播,2010(03):72.

[6]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1-73.

猜你喜欢

思想史梁启超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梁启超的开场白
为什么弱者难以接近正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奠基之作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