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2018-03-29马金锋
马金锋
扬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并记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优势,但却不能适应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各地高校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研究性教学和翻转性教学。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了,但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却丧失了。如何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现今的翻转性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型学生学习模式,非常值得研究。
一、理论基础及其分析
1.主体性教育理论
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是做好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也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教为主导和学生学为主体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现实中的传统高校教育,把教师的主导变成了教师的主体,变成教师讲课、学生听并记笔记,课后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不能适应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要求,不能充分利用今天互联网+的各种学习资源。因此,实现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或由老师指定不同的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收集资料、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自主式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情景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以开展专题研究为主要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围绕课题进行体验、探索、学习和研究,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3.翻转课堂式教学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外完成部分知识的深化学习和拓展,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答疑解惑、讨论等互动的场所。同强化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式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但在高校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许多翻转性教学变成了学生上课、学生讨论和老师旁听的简单结果。许多课程没有充足时间进行系统性知识传授,课堂热闹、老师轻松、学生快乐,但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上不去。
二、新时代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中,如何把教师的领导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辨证地统一起来,处理好主导与主体、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和发展,是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关键。
(一)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系统讲解
1.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管理系统,其中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今天广泛推行的翻转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组织管理和"信息传递"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首先,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时间安排。多少时间用来系统的讲解,多少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展示,会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组织。通过划分小组,明确学习流程,严格考评方式。让研讨性学习,有主体、有组织、有秩序、有目标,在良好的秩序中进行。
第三,教师要对整个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向学生明确,哪些应该由老师来系统讲解,哪些专题由学生来进行研究、学习和讨论。除课堂外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学生的专题研究。
2.教师课程系统知识的传授
首先,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也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其次,利用老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有强大的学科专业知识的优势,进行系统讲解。系统知识讲解是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在扬弃中改进。教师要优化课程内容,高屋建瓴地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介绍讲解,能够使学生尽快把握要掌握的学习内容的重点,次重点和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教师进行研究方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相关专题方面的资料,通过中国期刊网、互联网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章,全面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和前言动态。
(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运作
1.小组的划分和组建
可以将学科不同单元内容展示给学生,让选择了相同课题的同学,自愿组成研究小组,也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天然研究下组。不管怎么组织,小组一般以每组5或6名同学为最佳。
2.学生研究型学习专题的拟定
(1)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拟订能够深化教学内容的专题。(2)对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内容,可以设计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3)结合学科内容,同学们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知识基础面,选出一个问题作为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载体。(4)专业学科的老师拟出相关专题。(5)以生活中与学科有关的大家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作为选题。
3.拟订研究方案
由研究小组的成员对所选问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充分、开放地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做初步拟定。遇到较大困难,还可以邀请其他组的成员和老师一起探讨。
4.信息收集整理
在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信息或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再是课本,报刊、电视、互联网、图书、相互讨论甚至游戏都可以成为收集信息与交换的途径。学生应广泛收集所研究主题的资料信息,及时的进行分类和整理。如有必要和条件,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进行现场教学或指导。
5.问题讨论
每个人研究的角度、能力所拥有的材料不同,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尽相同,这就值得去讨论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因果,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得失也是学生该去关心的问题。因此,讨论是提高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私下讨论、夜晚宿舍聊天讨论,同时必须展开课堂讨论。在课后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上分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全面讨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6.成果分享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形式,一般我们可以以小论文,小总结的形式、小课件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等,也可以用板报的形式,与全校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
7.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学习,评价是约束也是激励,因此要建立健全研究性学习评价机制。不仅要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也要有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不仅要有课题知识水平的评定,也要有动手能力的测定;不仅要重视对于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参与程度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定量的评价,也要重视定性的评价。师生一起分析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查缺补漏,有利于以后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