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
2018-03-29吴富于
吴富于
四川省雷波中学 四川凉山 616550
高中生的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高中男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巅峰时期,且日趋接近成人,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而高中女生,因其生理的变化,多数已经不愿再参加运动,而且高中生也将步入社会,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所以高中的体育教育,更应该紧抓课堂常规体育教学目标完成,在课堂上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能力、养成终生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对体育教学主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一)体育教学主体性的涵义
根据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主体性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传播媒介,其中教师是主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和实践体育,认识和改造自我,追求新目标的能动性。
(二)主体性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自主性:在教学中独立自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观点。
能动性:指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
创造性: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体力,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性的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体育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和谐的互动关系达成最佳状态,使体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整体效果。
二、如何在教学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给予全体学生殷切的希望、善意的矫正和中肯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善于观察、分析学生出现的种种状况:为什么这名同学垂头丧气?为什么这一组同学兴致不高?为什么那几位同学站着不动?一句避开正面现象从侧面提出的表扬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参与热情。
2.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得力的助手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当学生悉心向体育教师求教时,多一些和他一起的分析、探讨的口气;当学生有困难向体育求助时,多一些热情和帮助;当学生不遵守纪律和出现问题需要你的提醒时,多一些宽容和沟通。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要将体育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健康第一”,在体育课中让学生动起来,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才有可能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活动能力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提高了,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体育教学的各类活动。
3.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获。体育课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往往在不起眼的一次学生展示中,学生得到了自我满足、展现自己的特长,将来发展成为班级体育骨干。
4.鼓励学生多交流和合作
体育课同其它学科相比,学生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三)加强教师对学生引导
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2.教师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本质就是教师要客观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条件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在学生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在任何人群中体育能力都有好中差之分,在学生群体中也不例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影响着教师对待差异的情感和态度。教师要知道差异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这一面是差异,在另一面可能就是特长。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决不能用自己的结论或预定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学生的一问多答,尊重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体育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这样,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主、独立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