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善导”
2018-03-29左国俊
左国俊
临夏县莲花初级中学 甘肃临夏 731800
教学之道,贵在引导。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没有教师的循循善导,学生很难真正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实现思维的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一名善教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全盘授予,而是伺机引导,帮助学生广开思路,使学生的才智得以发展。“导”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引导的艺术。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思想引导,教会学生做人。
一、以问促思,以疑导学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词语、句子、段落看似平淡,学生常常会感觉浅显易懂、毫无疑问,不必进行深入思考。但很多时候这些地方往往是独具匠心,是作者精心刻画之处,蕴含深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这些词语、句子、段落的内涵。例如,在《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白杨的生长环境,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这一部分内容的写作用意并不十分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文章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进行赞美,那么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黄土高原?你们认为这样写跑题了吗?抛出问题后,学生的兴趣显著提升,全都沉浸在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注意不要直接告知其答案,这种情况下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既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也要提升其解疑能力。
二、方法指导,掌握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理念。我们与其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将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掌握规律,形成能力。语文学习也应该是有方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时常帮助学生梳理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规律运用到其他课文的学习中。注意在进行规律性知识的总结时,也不要完全包办,要将寻找和总结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例如在进行议论文的教学时,教给学生文章结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其结构特点“论点——论据——论证”对课文进行分析;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时,可以按照“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品语言”的顺序对其知识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行了解;在进行散文的教学时,可以按照“理思路——识文眼——品语言”的方法分析其灵活、自由,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的艺术特点等等。
此外,还要将复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中,把相同类型的课文组合起来进行大单元学习,使学生在温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另外,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或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时,将其和原来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加以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归类、分析、重组,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增强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思想指导,学会做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比如,在讲到《背影》时,引导学生关爱父母;在讲到《理想的阶梯》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脚踏实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四、抓住时机,启发诱导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不到学生想要弄明白问题却还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弄明白了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适时启发。例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以“喜”写“悲”,使文章的悲剧效果更加突出,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笑”的句子,并反复朗读,对于学生来说这很容易辨认,此时,教师接着提出:这些“笑”是怎样的?都出自哪些不同身份的人?看到学生似懂非懂,教师适时点拨:孔乙己想要活下去,结果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只能用手走路,最终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开了人间。学生一听便懂得了:文章是以“喜”写“悲”,用笑声来使结局看起来更悲,达到悲剧化的效果。这种抓住时机的启发诱导,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一节课下来,学生必定收获颇丰。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的引导方法有很多,不论采取何种引导方式,我们都要注意结合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