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傍桑阴学种瓜
——探析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2018-03-29韦乃支
韦乃支
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大龙小学 广西防城港 53800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热爱和尊敬劳动,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劳动的习惯进行培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重点是让儿童从小参与劳动,让劳动成为人的习惯和天性。”从小对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兴趣得到培养,还能使学生自我服务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培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在所有人的学习成长中兴趣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要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教学活动,以“小小能人”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小小修理部”、“今天我值日”等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劳动兴趣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种植园中参加种植蔬菜、拔草和浇水等实践性活动,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让学生慢慢把各个行业的劳动者认识到,了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劳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班级中积极开展“劳动之星”的评比活动,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鼓励:“我能行”、“自己来”、“我会做”,进而慢慢地让学生热爱劳动,使其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地精神得到培养。
二、树立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偶像充满了崇拜之情,喜欢模仿榜样。学生在学习中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和思想品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应真心和爱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给予学生引导,用自己的劳动行为教育学生。教师要充分借助实际生活中和热爱劳动有关的先进人物、典型人物和案例,感悟劳动对人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农村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借助课余时间,到实验基地展开劳动观察,当学生看到老师在辛苦劳动后,会主动上前帮忙,并要求参与到蔬菜科学种植小组中。师生一同种植蔬菜、拔草、施肥、除虫等,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
三、安排岗位,培养劳动习惯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只借助兴趣、劳动热情和新鲜感是远远不够的[2]。劳动实践是把良好劳动习惯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班级中,教师应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固定的岗位,如班级门窗的开关、卫生角废纸的清空、黑板的擦拭等,教师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安排,如工作细心的负责整理班级图书。在分配岗位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竞标制或承包制,并配合教师第一时间的检查,以此使学生自觉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学校清洁岗位制落到实处,学校每天早上固定十分钟打扫卫生,每位学生负责相应的岗位,从室内到室外,所有地方都应有具体的学生负责,以此使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得到培养。同时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必要的家务劳动中,教师还可以和家长相联系,让学生在家里面做自己能力范围之中的事情。如每天早上起床自己整理床铺,折叠被子;吃饭前拿碗筷;每天晚饭后倒垃圾。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房间,以把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养成。
四、家校合力,促进养成教育执行力的增强
常言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逐步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很少有机会参与劳动。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家庭是对良好劳动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阵地,而现阶段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诸多家长都十分溺爱孩子,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的时候,通常都是父母先认输。这就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密切联系家长,将家长的素质提高,促进养成教育执行力的增强。例如洗衣服、洗餐具和打扫卫生等,针对喜欢做家务的孩子,既要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让其了解到帮助父母做家务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使其了解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他们在劳动中产生满足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但若是在温室中长出的花朵是难以抵受外界的恶劣天气的。农村小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引起重视,把培养习惯当作一个重要任务展开做好全面考虑,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成为他们的重要回忆,使其一生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