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在纪录片中的故事化表现
2018-03-29朱琳
朱 琳
(浙江省金华市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金华 321000)
纪录片属于电影的一个门类,是导演讲故事的一种方法。那么纪录片究竟应该如何讲述故事,才能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何通过多种影视艺术手法从而使故事内容牢牢地抓住观众的视线?这是纪录片界的最大的挑战。纪录片中故事化表现是在守住事件真实底线的前提下,运用以下手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全部手法——寻找其中的故事性、情节等,进行合理的悬念设置,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人物扮演、情景再现、动画或补拍摆拍等,构成影片时需要注意其节奏的处理等来讲述真实的故事。传统手工艺是以双手与简单工具配合所产生的手工技艺和艺术,是需经数十年经验积累后汇于双手,且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从中不乏凝聚了手工艺者对传统的执念。他们或执着于传统的操作工艺,或勇于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将经典与新元素完美结合,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使得工艺之美与人生经历交织,古人赋予的智慧的奇巧在当今繁华的世界中不断地追寻。故事化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纪录片更多具体可观的细节表现,增强其艺术的特征。“纪录片故事化”是当今全球纪录片界艺术创作趋势的主要潮流之一,也是全世界社会、人文、自然等三大类别的纪录片类型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故事化的呈现
一部纪录片如果只是单纯记录事件,毫无故事性地进行叙事,那么这部纪录片无疑是枯燥无味缺乏可看性的。以第一部在我国国内成体系拍摄故宫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纪录片以文物修复师与故宫中陈列的宝物为创作主轴,通过青铜器、木器、织绣、书画、漆器、钟表等文物的修复故事为主线,分集讲述了文物修复师的技艺传承,从而展现了我国工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带给观众美的熏陶及深刻的人文思考。从整体上看,这部纪录片采取了板块式的故事化叙事方法,分别由《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和《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三个板块组成,每一集通过讲述文物与修复师、修复师徒等之间的故事,构建出基本的人物主线及故事化的框架,在这些故事框架中,人物叙事与事件叙事遥相呼应,共同推动了人文主题的展现,最终实现了创作本身的意义所在。
二、细节的生动捕捉
所谓细节,来源于人物性格、事态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观等,由最小元素的构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细节是情感启动的重要因素,在纪录片中具有凸显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因此捕捉和运用细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寻找手艺》就是细节呈现的典型佳作,这部独立制片的纪录片甚至没有经过大的宣传,而是以好的口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取得了较高评价。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讲的,该片所拍摄的画面很多都是随机拍摄,并无预先的拍摄计划,比如在寻找手艺人过程中不断遇到的瓶颈,通过表现拍摄主创们的焦急状态,摄影师因病治疗而退出团队等偶发情况展现出手艺拍摄的不易。
三、戏剧冲突的呈现
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故事,纪录片中的故事也要有冲突,纪录片故事化是在真实故事中或记录的基础上,通过细节的巧妙衔接,引发现实中矛盾冲突的扩大,从而形成故事片的情节要素,而不是单纯的像故事片那样去虚构一段故事。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纪录片的戏剧表现力。比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通过对故宫内慢节奏的修复文物工作和故宫外快节奏现代化生活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人文情怀。此外,在安排戏剧冲突的同时要注意张弛有序,控制节奏。由于本身缺乏特别明晰的故事脉络,所以在故事情节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对节奏的把握就成了故事化效果强弱的关键。这就是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根本区别。
四、结语
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除了现实因素之外,也因很大程度上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少。因此解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问题,实际上首先要解决的是其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播问题,纪录片的故事化表现在探索这些非物质性的民风“活化石”研究历史,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