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8-03-29冯少英
冯少英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小学语文教学若是缺乏有效、趣味的教学方法来予以支撑,很容易营造出乏味枯燥的教学氛围,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初步发展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抱着强烈的探知欲走进文本世界之中。
一、采用趣味的导入教学策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写人记事的文章,也有人格化的故事内容,还有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寓言故事。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求知欲。其中,在新课开始之时,就是导入新课的环节。若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1]。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轻快的音乐,营造和谐愉悦的气氛,然后用语言艺术来进一步创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趣味氛围:“暖和的春天已经来了,看,池塘里的冰冷已经化掉,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之后,已经醒来了,瞧,她从泥洞里爬了出来,后来池塘中的水变得更加温暖,咦?有一些又黑又圆的卵动了起来,后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和长尾巴的蝌蚪,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妈妈,于是四处游动,希望可以找到妈妈,可是要怎么才能找到妈妈呢?”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下,学生不由得走进了这一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仿佛看到了一群小蝌蚪正努力找妈妈。“怎么才能够找到妈妈呢?”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让他们带着一定的兴趣进行自主的阅读。
二、以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会发散思维去探究问题,感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而在这样的学习驱动力下,还有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新课的问题,然后进入到分析、解决问题的阶段。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采用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2]。比如在《曹冲称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比一下曹冲和官员之间的区别,并了解曹操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曹冲称象的聪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启发性问题:“你能够从曹冲身上看到了什么特质?如果是你,你要如何称出大象重量?”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内容,并且感悟曹冲认真倾听他人的议论,进而获得启发,懂得创新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主动探究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向曹冲学习,懂得调动各种知识经验,从中获得启发,提出自己的大象称重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用士兵代替石头来称象,因为石头很重,而且需要士兵搬运,耗时耗力,还能够减少石头称象的误差。这是学生从曹冲身上获得启发的结果,教师应该不吝表扬,鼓励学生树立起创新精神。而且这一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直观又形象的画面观赏过程中,受到吸引,然后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3]。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凝聚起来,放到课堂学习上。比如在《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让小学生将注意力投放过来。而且这一课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幽默讽刺性,可以激起学生的观看兴趣。尤其是小学生普遍都有“有虫子就要治”的观念,当看到“种葫芦的人”的言论时,就能够很快地总结出他的人物性格。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来进行角色扮演,要学会剖析“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包括他不治虫子的心理、念叨着葫芦快快长大的心理,还可以展开想象,探究“种葫芦的人”最后愿望落空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他会反省自己的过错吗?还是会一味地只是疑惑为什么他的葫芦一个个地落掉了?”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若是第二年这个人再次种了一棵葫芦树,那么你们认为他还会继续无视虫子吗?你们能编出另一个故事吗?”此时,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会乐于去展开想象,构想出具有个性化的种葫芦的故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是当前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中的重要研讨内容,教师要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语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乐于走进语文教学氛围中,自主探究文本内容及文本内涵,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