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机制研究
2018-03-29丁丰华梅人豪
丁丰华 梅人豪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一、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毕业即失业加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脱贫难度。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案例在社会新闻中屡见报端,解决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就业是民生工程,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稳定的有效手段。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毕业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顺利就业、实现价值。在社会选择和个人努力之间动态实现。与一般毕业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其个人和家庭的意义更为重大。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工作,对促进学校长远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信誉度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中的相关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代穷世代穷”,这也从侧面充分地反映了如今社会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多的大学生无法从底层职业晋升到上层职业,晋升通道受阻必然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这就会引起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所以为了建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不但要注重公平教育,还要注重公平就业。
二、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的原因就是农村大学生处于社会弱势地位,虽然国家提倡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给他们更多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却很难给他们提供一份好的工作,并且还存在就业歧视,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经常处于不公平的就业环境当中,这不但不利于他们更好地工作,也会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
(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偏差
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大学生择业观存在偏差,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会与城市大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生活水平相差也较大,很容易导致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择业观往往是找到一份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工作,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综合发展,无法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三)现行的户籍制度与城乡
二元结构管理纵观我国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农村学生所占的比重明显的少于城市学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城乡之间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仍然存在差距,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相对薄弱,这就会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没有好的学习基础,就很难在就业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制度和体系
要想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体系,这也是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基础工作,大学生往往有能力但是没机会,所以在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体系的时候,还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二)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有针对性的计划对农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让农村学生更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能够提高农村学生的就业率。
(三)构建就业途径
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大相关的帮扶力度,例如可以构建更多的就业途径,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扶持,鼓励农村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但能够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让农村大学生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不但应当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