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高效语文课堂

2018-03-29文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向永平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肖立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土路苏武少教多学

□文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 向永平 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 肖立俊

“少教多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更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少教多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变学堂,老师只是整个课堂的谋划者和参与者。

实现“少教多学”,课前,教师必须摸清学情,尽量弄清班级学生的整体风格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课中,在学生们质疑、答疑出现偏颇、错误,或者是学生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产生新的疑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点拨、梳理、纠正;课尾,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讲课、问答的质量和课堂中的表现予以点评。

下面联系教学实际,从教师“五要”的角度,谈谈“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教师要更广阔、更充分、更优秀地备课

“少教多学”的课堂,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起来,教师要尽量少讲,不能讲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整个课堂教师要显得轻松、自如。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少教多学”,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教师可以偷懒了。恰恰相反,“少教多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挑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一分钟,课下时时功”。要想实现课堂上教师的轻松、自如,教师必须在课外多方查阅资料,尽可能充分地、精心地备课以应对学生的质疑,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知识的迁移;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推进的有序、高效,教师在课外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结构,对讲课的学生进行认真培训、指导。有一句老话:“要想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实际情况应是:“要想学生看见泉水的清冽、尝到泉水的甘甜,教师必须是一泓在阳光下汩汩涌动的泉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准备充分,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充满自信,拨云除雾、画龙点睛。

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武牧羊》一文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苏武为何不从匈奴逃跑呢?”答疑的学生侃侃而谈:“没机会”“没车骑”“地太广”“辱身份”……教师在保留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苏武能够在匈奴坚持十九年,第一是他的‘汉使者的身份’在支撑着他,第二恐怕是他在匈奴也有妻室儿女的缘故吧!”学生一声长“哦!”如果教师不了解苏武在匈奴也有妻室儿女的事实,就无法给学生一个比较有力的参考答案。

如果说更广、更优、更充分地备课是总要求的话,以下所讲就是具体的做法。

二、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

无论是练习课还是新授课,教师在课堂的推进中,必须设计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自主、合作、探究。再以《苏武牧羊》一文为例,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除了对文言字词的问题设计外,教师根据情节设计了如下问题:1.文中有几次写到苏武自杀?都在什么情况下?他的自杀行为产生了什么反响?2.卫律是怎么劝降的?他的劝降分哪三步走?苏武是怎样反劝降的?3.李陵又在什么情况下劝降的?他的劝降与卫律的劝降有什么不同?苏武对李陵和卫律态度有什么不同?4.读了《苏武牧羊》,你有何感受?想对苏武说些什么?你准备怎么做?学生把这几个从情节到主题的问题探究完成,这篇课文的理解也就基本完成了。对于练习课,除了练习题的设计以外,还要针对习题的内容设计一些迁移的问题。

三、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很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少教多学”课堂理念的时候始终放不开,担心学生探究不到位而总想包办代替,担心学生探究或讲解的时间过长而浪费了教学时间。其实,这都是没必要的。

第一,我们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他们智慧的火花和潜在的才能通常是老师们所估计不到的,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例如,在让学生自主讲解《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亲》的阅读文段时,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多次出现“现代”和“土路”这两种物象,你有什么认识和感想?参考答案是这样的:“现代”象征着文明,“土路”象征着落后,我们要努力帮助“土路”走向“现代”,不能够忘记我们是踩着“土路”走向“现代”的,我们不能忘本。学生甲在讲解这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参考答案之外,他还谈到:文中的“我”是“现代”的一个代表,“父亲”是“土路”的代表,“我”顺着土路去寻找棉花地里干活儿的父亲,并且帮助父亲扛回棉花,表明我是个孝敬、感恩的人,而父亲顶着正午的骄阳干活儿表明父亲的勤劳、质朴、能干。因此,我认为无论是“现代”还是“土路”在文章中都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在热烈的掌声中,教师给予了学生甲很高的评价。这是教师在尝试“少教多学”课堂探究中发现到的“美”,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学生是最有潜能的,相信他们,课堂才能走向胜利!

第二,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舍与得,二者本来就是辨证关系,教师只有舍得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生也才会因教师的“舍”而“得”,教师也才会因学生的“得”而“得”。教学改革就要大胆尝试,大胆迈出去,大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即使一节课只探究了问题的五分之一,那就让那五分之一成为货真价实的五分之一,只要学生真有收获,就是有价值的。求多求全都只会是囫囵吞枣,学生所获寥寥,无论教师如何口若悬河、讲得天花烂坠都是应该摒弃的。课堂必须是学生的“学”堂。

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实行“少教多学”,要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都动起来。教师要考虑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尽量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课堂环境氛围与课堂语境(可简称课境)。这个课境可以是讨论的、辩论的,也可以是合作的、探究的、展示的。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著名作家蒲宁的作品,出自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这篇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推进,很像散文,散发着浓郁的田园气息。由此,教学中只设计了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改写成诗歌的一个环节。改写完毕后,让学生逐一登台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作品也出奇的美。

“百年的白桦和古藤四面环拱\柞树的原木拼成的墙壁密不透风\年深日久而发黑变硬了的草屋顶\还有一对因日晒雨淋而呈珠母色的玻璃窗户\门廊的上墙上\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数以千计的麻雀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斜到另一个屋顶\矮墩墩的带圆柱的古老坚固的宅子里\走动着结实、硬朗、傲岸、和蔼的姑母\在松绿玉似的秋日的天空下,她披着又宽又长的波斯披巾\笑吟吟地把苹果分给每一个过路的人”这是课堂上学生乙改写的题为《姑母的宅第》的诗。

“冬麦的苗儿\青翠欲滴\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青鹰\它轻轻地拍打着那尖尖的双翼\在那透明澄碧的空中盘旋\它有时落在轮廓分明的电线上\像黑色的音符\在冬日里\奏响了生命的琴弦”这是学生丙改写的《生命的律动》。

学生的能力发掘了,作品展示出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教师要做好点评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孩子呢?当然教师的点评也不是一味地说“好”,有时候给孩子们一些中肯的建议也是好点评的一个方面。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建造,教育更是一项灵动的艺术创作,它需要广大教师有工程师一般的思维和坚韧,还要有艺术家一般的灵性与创新。要实现“少教多学”,必须坚持“五要”操作,只要广大语文教师,满怀信心,挖掘潜能,脚踏实地,苦干巧干,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土路苏武少教多学
苏武庙
写小说的数学家或奇迹发明家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
乡间土路
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