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迎接春归
2018-03-29刘颖
时间迈入2018,自2008年开始的船市深度调整已有10年。当前,船市虽处寒冬,却有暖意:2016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曾创290点的历史新低,但1个月前一度达到1727点的高点;2017年,船市显现复苏迹象,中国船舶行业承接新船订单33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六成,三大造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对于造船人来说,是否已经冬去春回?
船舶行业的兴衰与世界经济走势紧密相连。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6%,重回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的平均水平,是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7%。专家表示,全球经济将由弱复苏进入复苏轨道,全球金融危机已基本结束。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82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增速达6.9%。
无疑,世界经济的复苏向好、国内经济的稳中有升,必然带动海运贸易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则是全球航运市场的回暖。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海运量达116.8亿吨,同比增长5.0%,供给增长达3.1%,需求增速比供给增速高1.9个百分点。而根据联合国的一项预测,2017—2022年,世界海运贸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2%。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展望2018,船舶行业有望感受到久违的春意。
然而,“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尽管船市即将冬去春来,造船人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未来两三年,全球造船市场虽会有反弹,但总体上仍将呈需求不足的态势,产能过剩的难题依然待解,船舶行业仍将处于调整期,中国船企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竞争仍将继续,甚至更加激烈。
更为重要的是,除全球经济因素外,当前科技变革对船舶行业的影响愈发明显。此前,技术创新通常意味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船型优化集中在线型及结构设计、减阻降耗、高效推进、排放控制、能源回收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往往通过采取其中一项或几项技术来提升性能。而当前,随着全球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技术革命将驱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展望未来,智能制造、智能船乃至无人航运将给海事业带来巨大变革。这意味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将加速应用于船海产品,给造船人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于船舶行业而言,尽管智能化发展应基于自身特点,不会一蹴而就,但对于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登高望远,尽早谋划,率先扬帆,避免后知后觉,错失跨越发展的良机。
当前,我国在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正从追跑者、并跑者逐渐转变为领跑者。船舶工业还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启跨行业的合作,从而在智能船、无人航运领域打造竞争优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为传统制造业,船舶行业必须加快创新发展,以激发新动能,焕发新活力。惟其如此,中国造船业才有望迈进3.0时代,实现造船强国之梦。(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