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调查分析
2018-03-29徐永
徐永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1 制约土建类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瓶颈分析
1.1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优化
校企合作缺少相关法律与监管作为支持。很多合作企业在发展上不具备长久的战略发展眼光。他们总觉得合作过程里能够获得的利益并不能够完全保证,因此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普遍偏低,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因此,受到这方的影响也使得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利益机制与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并不全面,并未有效地把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甚至一些合作缺少实质内容与最终国的建设成果。
1.2 功能不全面,社会辐射能力弱
目前,当前有很多高效土木工程专业培训平台起到的作用是用于学生实验,与完成实践培训,其主要是育人功能支撑起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大梁,而社会服务功能,如给建筑类技术工人研发产品,更新机制对于设备和行业都非常的欠缺,相对滞后的实训项目、无法融合发展在具体的建筑生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面。
1.3 缺乏“辅导”培训教员
今年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高校的师资队伍短缺。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实施,限制了校企人才“双向流通,双岗双薪”,在校企共建共管上,缺少一个健全的体系的教学团队。首先很多教师平日繁重的教学任务,已经限制了他们缺少深入企业实践的时间,因为这样的因素,“双师双能型”教师即便用有强大实践能力,其数量也在工程一线造成的大量流失;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属于兼职性质,因为其自身的教师本质使得教学自身的能力并不牢固。再加上短缺经费,也限制了这部分人不可能是真正的能工巧匠。
1.4 培训项目未及时开发,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基于大学生校对薄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设计建筑产品以及实际进行生产的基础上,需要按照学生的自身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熟悉与具体掌握的特点,不断地在简便发展到复杂,从特殊发展到全面,并且与学生日后需要从事的岗位相结合。但是,一些学校并未与施工技术发展的要求,对于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并未给予及时的更新。培训内容也并未把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具体的工艺培养融合在一起。
2 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
2.1 建立服务业培训平台,功能齐全,设备不断更新
针对国家 “2016—2020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生产教育一体化培训平台应由培训教学的“四个中心”组成云资源库。
建筑培训教学云资源库是基于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典型工程案例和国家标准规范图集与互动学习模块,实施“真实与实际结合,线上线下”建筑教学“O2O”新模式,通过个性化培训计划培养高熟练的人才。
校企合作按照“环境专业化,技术先进,项目导向全面,服务导向开放,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培训室展示和建筑模型制作的六个培训功能。
精心打造“虚构,真实”的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式。基于实体模型,开发了一系列软件,构建了包括二维码信息辅助系统,三维全景信息辅助系统和虚拟仿真训练的训练系统。建立学校和企业同时更新培训平台设施和装备的机制。
在学校和企业同步更新培训平台的建设机制上,建筑结构展示培训室要更偏重于满足绿色建筑技术的方向;增加施工培训室设备,结合建设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根据建筑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性能计算机和软件的BIM 培训室。
2.2 混合学校和企业,优化教师培训
依托平台,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聘用与评估机制,企业通过培训与引进方式将教育与技能相互融合在一起,参与培训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校企合作的特殊组合,建立“单一技能教学团队”“建设综合培训教学团队”“建设新技术开发教学团队”,建立行业现代化,BIM 技术应用,建设微视频制作专项教学等。真正的采取教师“双师双能”工程,培养“教练型”的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以及挂职锻炼,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2.3 基于学习过程,构建“五化”实训教学体系
针对土建类专业教学存在的客观规律,建设“五化”的一个实训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是通过设计模型化展示去完成认知,并且通过信息化导学去使得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使用项目化教学去完成平台的有效应用,运用个性化实训去完成教学实践,运用无纸化考核去对全过程教学体系进行评价。
模型化展示: 使用真材实料和真实尺寸去对不同建筑结构形式和不同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融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现代建筑以及古建园林建筑以及参观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欧检出一体的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从而能够把多个建筑构造节点给予有效的展示,合理的对于教学中学生针对建筑构造以及施工工艺存在的认知难题给予有效的处置。
信息化导学: 使用视频的形式去对标准施工工艺给予展现,并且合理的运用BIM 和VR 以及AR 技术,积极的致力于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于各个构造节点的施工建筑微视频进行录制,使用FLASH 动画去完成施工原理的讲解,建设集教学、培训、作业、考核等功能为一身的网络教学云资源库,使其能够构成针对“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的平台,令学习人员可以接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项目化教学: 针对建筑产品进行设计和生产的相关过程,将建筑节点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把力学、材料、识图、构造、测量、施工、造价等相关的知识统一至多个不同的子项目里,运用完成典型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至验收等全部过程的实施,令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多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构成,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使其能够构成自主学习以及形成一个项目操作的能力。
个性化实训: 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以及发展能力,去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并且还可以对于当前每一类子项目工程通过从易到难的方式去完成多种情形的分享,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主要是将小组的形式使其能够给单位进行从图纸至实物的一个实训过程,切合与学生具体的的个性化实训内容保持一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
无纸化考核:建立教学考核资料库,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命题与组卷,使答案与参数可随机改变,形成每次考核均有变化,从而杜绝学生抄袭、作弊、死记硬背等问题,可真实考核学生对专业的掌握情况。
不断加强培训管理系统,硬件平台,控制中心,触摸屏,滚动显示屏等硬件设施的软件资源,建立培训教学资源库。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和合理以及功能齐全的生产教育一体化平台,是深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专业服务业的完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建设土木工程产业与教育一体化专业培训平台。对于顶层设计的加强,为企业参与培训平台创建良好机制的重要因素是加强了顶层设计,而实现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于人才培养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