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业态下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危机、改革与创新

2018-03-29潘晨虹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业态纪录片传统媒体

潘晨虹

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广州 510000

1954年,美国出现融媒体的萌芽(通过传真机为客户提供新闻专线服务)[1]。随着80年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与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明显,速度逐渐加快;然而正式提出“融媒体”这一概念的,是我国。——2014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融媒体时代的大幕。

一、融媒体

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它强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智能手机、网络等不同媒体的优势,全面整合它们的内容、宣传暨人力,实现内容兼融、优势互补、利益共融、宣传互融、资源共享。

融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同一名采编人员可以同时向网络、电视、广播供稿,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融媒体让电视的直观性、形象性,报纸丰富的信息容量与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全球性、多样性、无限性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各类媒体平台的竞争力;由于融媒体对外是一个经济单位,所以它也大大增加了各参与方的经济效益。

二、融媒体业态出现的必然性

美国学者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介将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它们不同的媒介形态将实现融合与质变,它们的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经营方式也将融合在一起,并最终实现所有权的融合。

1、信息技术的进步奠定了融媒体的基础

目前我国网民已经超过7.5亿,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基本覆盖全体城市居民;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则超过了14亿,已经实现全民人均一部手机[2];有线电视用户超过2亿户——而互联网、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都依赖相同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宽带技术、软件技术,正在快速走向三网融合。这就为融媒体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融媒体推动传统媒体改革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兴起,新媒体也迅速涌现出来。目前我国新媒体用户已经超过3.5亿,他们为新媒体即时高效的传播速度、新颖的内容展示所吸引,不再喜欢看报纸、听广播、甚至看电视,传统媒体受众被大量分流。——而长期以来,我国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隶属于国家事业编制,由上级自上而下任命领导,实行计划模式运行管理(有人说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尽管拥有完备的资源、系统的采编队伍,但难以明确自身定位,业务流程繁琐,缺乏时效性,留不住人才,亏损严重,亟待改革。——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主动走向融媒体,可以加速自身改革,适应市场经济与多元化,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

3、融媒体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

过去我国受众拥有大量闲暇时间,接收信息的方式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及整晚熬夜看电视;而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高速竞争、高节奏、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坐下来看报纸、看长篇小说,甚至看电视,急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新鲜的信息——只有融媒体可以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受众展示时效性强且有一定深度的大量信息,只有融媒体能够适应这个碎片化的时代。

三、融媒体业态下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1、融媒体业态下传统媒体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垄断受众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我国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2015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出现负增长,各地广播电台正在悄悄地压缩节目数量,减少播音时间;2012年,全国有1918种公开发行报纸,2013年下降为1821种,2017年又有40家报纸停刊(包括《楚天金报》);2017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也出现了减少,还有27%的用户停止缴费[3]。——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只能单向被动接受的不利地位,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暨广告收入,并吸引走了许多优秀人才。且传统媒体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在运行管理模式上根本不能与自负盈亏的新媒体进行比较。——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新媒体严峻的挑战。

2、融媒体业态下传统媒体的机遇

尽管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构成了挑战,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力仍远远超过新媒体,且公信力与权威性、专业性更高,并始终自觉传承文化,因而文化内涵更深厚。同时,新媒体的出现,又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几乎无限的传播空间、几乎无限的传播时间,几乎无限的作者与受众,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我们要看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共生关系,它不仅倒逼传统媒体适应碎片化的时代,而且通过向传统媒体提供丰富、实时的信息提高了传统媒体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还使传统媒体可以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在美国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

四、传统媒体适应融媒体业态

长期以来,城市电视台在规模上(从人数到频道)都不能与上级台、央视相比,尽管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专业队伍与技术基础,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碎片化的需求,发展空间有限。且资源匮乏,一般只有几个频道,很难制作、推出大量自办节目(每天的黄金时段还必须无条件转播《新闻联播》)[4];覆盖面仅仅限于本地,不能创造大量广告收入。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危机的推动下,市级电视台应该主动适应融媒体业态,且必须适应融媒体业态。

4年前,本人从纪录片导演主动转型成新媒体运营者,开创了“南派纪录片”官方公众号和“一派微视频”原创自媒体公众号,将传统电视纪录片节目转投互联网平台,成功打开了融媒体的新局面。

这3年来,“南派纪录片”官方公众号推送了数千篇专业纪录片推文,成功吸引了大量受众,并通过网络投票等方式与广大网民长期保持着良性互动;3年来,“一派微视频”以自媒体的形式,秉承传统纪录片的高质品相,成功实现了传统纪录片和网络微纪录形成有机的结合,共向网民推出540多期原创微视频,收获近4000万次点击量,网上好评如潮,网友们称赞“一派微视频”推出的都是“大家爱看的、看得懂的、留得住的纪录片”。——我们又通过“一派微视频”将“南派纪录片”导向市场,为南派纪录片找到了新鲜的养分,实现了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达到了很好的商业合作和相互宣传推广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融媒体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融媒体的出现,在城市电视台现有资源、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为城市电视台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适应了受众市场分众化、专业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碎片化的文化、娱乐需求。融媒体为城市电视台开拓了新的资源,助力城市电视台突破了频道的限制(现在各城市电视台的网站,一般都有几十个频道),并让城市电视台获得了推出大量自办精品节目的自主权利;通过打通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融媒体为城市电视台极大地扩展了受众覆盖面,城市电视台再也不必仅仅覆盖一个城市,而能将传播范围扩展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也就间接提高了市级电视台的创收能力。——当然,传统媒体只有彻底实行市场化与多元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内容生产力,才能真正适应融媒体业态。

结束语

通过三年来融媒体的实践,我以为,传统媒体适应融媒体业态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作为电视人,我们应该夯实专业业务能力,汲取时代信息养分,全面提升自我,主动适应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

猜你喜欢

业态纪录片传统媒体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