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S”管理的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2018-03-29刘玉环
刘玉环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650
“5S“管理来源于日本,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倡导企业中的每位成员从小事做起,从基本做起,不断地追求效率与品质,彻底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并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材料、工具、设备以及管理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5S“管理对改善生产现场环境、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品质、营造企业氛围以及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其理论与方法已在众多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拓展[1]。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eu),素养(Shitsuke)的第一个字母。
一、推进整理,改善有限的实验工作空间
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对实验室、准备室的仪器、设备、试剂进行整理。仪器按照能否继续使用的原则,对不能使用的,如有裂缝的玻璃仪器,坚决淘汰;对设备按照能否维修的原则,不能维修的设备,及时上报总务科备案;对试剂按照用或不用、过期与否的原则进行分类整理,不用或过期的试剂均按化学实验室“三废”回收处理标准进行处理或上交市教育装备中心集中处理。对危险品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的实验室变得宽敞明亮、道路通畅,没有了杂物的阻碍。通过整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整理意识,还使学生对相关课程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加强了学习效果。
二、推进整顿,创造简明有序、有条理的实验工作环境
就是对整理后的仪器、设备、试剂进行科学合理布置、摆放和标识,以便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找到所需之物[2]。将玻璃仪器等器材,分门别类、定位、定量、分区域做好标识放置,标识清楚器材的名称、容量大小、型号等。实验开始前,学生按清单所需按标识领取当次实验的器材,清晰快捷且高效率。这样做的好处,实验教师对器材的数量容易把握,可以及时做好补充工作。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写出预习报告,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试剂清单,增加完成实验的条理性。实验仪器、试剂均要摆放整齐,尽量地做到横平竖直,整齐划一,试剂瓶上两面都贴上标签,以方便对面小组的取用,如卤素性质实验,液体试剂就有39种之多,在加上固体试剂6种。实验设备及时维修,调试,做好标识分类放置,建立使用档案:包括使用年限、使用状况、故障处置方法。实验设备划线定位规范放置。
过去要两节课才可以完成的实验,通过整顿,现在基本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了,而且教学质量也大为提高。
三、推行清扫,保证实验场所干净明亮、安全卫生
实验开始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器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教育,建立各个实验小组清扫责任区,明确责任,明确清扫内容及标准,同时应注意过程的清扫;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注意区分用过的和没用过的,需要用的和不需要的,做好及时清理,提高实验效率及安全性,不及时清理,很容易造成意外;在实验课堂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化学实验规范要求操作,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将相应的玻璃仪器洗净晾干,按标识定位整齐放置。试剂按酸、碱、盐、单质、指示剂分类整理。设备按相应位置归位。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清扫,安全卫生,人人有责;规定每周三下午的课后为例行的实验室大扫除时间,清扫卫生死角,教师检查后予以评分,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公告栏,每周公布检查结果。
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已关好,确保安全。
四、推行整洁,将前面的“3S”制度化、标准化
整理、整顿、清扫目标的实现,实验教学才有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保障。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制定出实验室规章制度,每位学生都要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如进入综合化学实验室,要求穿着工作服,女生头发要求扎起,不能散乱,在实验过程中讲话要轻声,动作要慢、幅度要少,实验过程不能玩手机,按要求集中放置手机袋中,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报告等。
五、推行素养,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结束时实行“5S”管理的考核评价,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包含“5S”管理执行效果,包括了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渐渐地将强制性的行为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定义:“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这里的“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等全方位的任何进步与提高;“交流”是涉及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技能、和策略等)转移或互换关系。[3]对教育的认识,更强调的是“交流”,只有全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执行,形成习惯,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职业素养的形成很重要。
总之,“5S”管理要成为习惯,一是坚持,二是坚持,三还是坚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在每一次的实验中,我们认真坚持做好每一个细节。学生在掌握了实验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更培养了工作认真,守纪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