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2018-03-29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较快,使得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电子领域、建筑领域、海洋等领域中,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建筑行业为例,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结合,可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既可以保障建筑质量,又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推动建筑企业快速发展。
一、浅析BIM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所谓的BIM技术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相关人员通过对各项施工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可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在这种模式下,可对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图纸设计、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在建筑施工中利用BIM技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质量,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这一技术理念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并实施的,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我国开始将BIM技术引入国内,在建筑行业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对于全面推广来说,还存在很多的困难,需要逐步进行探索。
(二)特点
第一,模拟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拥有强大的模拟功能,技术人员可通过数据收集来模拟出建筑模型,以便于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具备很强的优势性,可对当地的日照情况、灾害情况等进行模拟分析,能有效保障图纸设计的科学性,以保障施工质量。
第二,可视性。传统的施工设计图纸多为二维平面图纸,施工单位在拿到图纸时,只能看到一些线条和参数,并不能了解具体信息,在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误差,对施工质量和进度会造成影响。而BIM技术是一种三维立体技术,可将各项数据进行立体化呈现,有利于施工单位直观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能有效避免施工误差,保障施工质量[1]。
第三,协调性。当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安装水、电、气、供暖等基础设施,这些项目都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施工。但由于管线布置比较复杂,容易出现碰撞、冲突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协调难度大,还会造成重复施工的问题,会存在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而利用BIM技术,有利于协调业主、设计师、施工单位三方的意见,针对各项施工项目进行协商,从而正确制定解决方法,并采用BIM技术来生成协调数据,可保障施工阶段顺利进行。
二、探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一)施工图纸设计
施工图纸设计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施工图纸设计技术,需要设计师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形成二维平面图纸。由于施工数据信息较多,过于集中在施工图纸上,容易出现模糊、杂乱等问题,不利于施工单位进行理解,即使进行施工交底,也容易出现误差。对此,利用BIM技术,可通过人工勘察、网络收集等手段来获取施工数据,并以信息化、数字化等方式呈现在计算机系统中,便于设计师进行观察。同时,可将这些数据信息制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与完善,有利于保障设计质量。另外,还可模拟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问题,合理设计施工技术,保障施工质量,以强化建筑物抵御灾害的能力。当施工单位拿到三维立体设计图纸时,能快速明确各项施工信息,从而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保障施工质量。
(二)构件拼装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都采用了预制混凝土技术,有利于实现同步施工模式,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但在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时,对混凝土构件参数的设置有严格的要求,防止出现参数差异的问题。传统的施工技术很难控制构件拼装质量,而利用BIM技术,可对各构件参数进行收集与设计,将其输入至BIM系统中,有利于实现模拟拼装工作。当存在问题时,可通过反复修改与推敲,最终确定拼装方案。促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制作和施工工序进行作业,能有效保障拼装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废料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三)施工协调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快速提高,对建筑施工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质量保障,又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安装水、电、气、空调、暖气、照明等设施。同时,又要与业主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得建筑物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给施工阶段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难做好协调一致。而BIM技术具备良好的协调性能,可将各方需求输入至系统中,自动优选施工方案。比如,在对管线施工时,BIM技术拥有预判功能,对可能存在的碰撞、冲突等问题进行预判,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为后续的施工阶段提供保障。
(四)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管理技术比较落后,存在管理不及时或管理误差等情况,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BIM技术进行解决。例如,一是,BIM技术具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控制,以保障施工阶段顺利进行。比如,管理人员可对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信息进行收集,利用BIM技术,将其与原有的施工计划、方案等进行比对,有利于直观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拟功能来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不断调整施工计划,防止出现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人员伤亡问题。二是,BIM技术的功能比较强大,能有效进行材料管理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种类复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部分材料需要搁置一段时间才会使用,大大增加了运输、保存、管理的工作量。将BIM技术与材料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可建立多维信息库系统,将不同材料的种类、数量等进行明确标注,有利于施工单位及时了解材料信息,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出现浪费问题。同时,利用BIM技术可将各个施工部门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强化各部门的沟通能力,既便于管理,又可保障物料及时送达,防止对施工进度、质量等造成影响[3]。
BIM技术的实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能有效解决传统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但我国建筑行业应用BIM技术的时间较短,属于引进来的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此,需要我国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将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服务,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结束语: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要求建筑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施工技术,以实现市场竞争力。虽然BIM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但主要应用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在施工方面应用较少。对此,建筑企业应正确认识BIM技术的优缺点,不断提高技术利用率,以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快速提高。
[1]张小莲.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低碳世界,2017,(14):180-181.
[2]冯超.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45-46.
[3]郑全强. 浅析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