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3-29彭文菁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用人单位校企

彭文菁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相关的资料表明,仅2018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就达820万。目前,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其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职业道德作为衡量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受我国生育率逐年降低和大学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可选的学生范围缩小,这部分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学习态度都需进一步的提高,各项指标参差不齐,这其中就包括道德素质。据有关调查,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自我认知状况堪忧,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并不正确,尽管很多学生认为职业道德重要,但是并不认为是影响就业的必要条件,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源质量的下降和自我认知的不足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挑三拣四,让用人单位很无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受教育者自身以外的力量,对其进行职业行为规范、职业义务和责任等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忠诚度、德技兼备、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工作激情、创新能力和团队领导力、组织力等。“校企合作”于2002年首次提出,其含义即合作教育、合作培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教育活动,以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理论知识够用和岗位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发展至今,虽然已经历了16个年头,但目前仍存在严重的职业院校单边行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普遍存在边缘化、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不强、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除此以外,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上,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与学生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不一致

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成因素的认知方面。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职业道德教育构成因素有4个方面,按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底线、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而用人单位关注的职业道德教育构成因素有9个方面,按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底线、职业义务、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对职业道德教育构成因素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职院校过于理想化,而用人单位的关注点更加实际和全面,质量要求更高。

(二)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度和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两个方面。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方面,接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因素中处于最核心地位,而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有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不知道学习职业道德有什么用。这说明了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认同方面,企业比学生们更加看重职业道德教育。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度方面,企业的满意率仅有1/4,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率超过1/3。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学校和企业之间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度融合,消除差异。

(三)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面存在差异

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面,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最为反感的是看重薪酬、频繁跳槽,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下滑,信仰追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重理论而轻能力和行为评价。究其原因,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向学校主动告知其在招聘及用工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造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态度和评价方法存在着偏差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的思考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用人单位生存和竞争的核心因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用人单位的生命和质量。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上,更应注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将校内课程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有机交融,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有利的环境。

(一)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成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必须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顺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这不仅是确立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新时期深化改革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着力点。大致上来说,需要设定两个目标:一是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系别和专业众多的现况,通过校企合作,将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作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宏观指导。二是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以社会名企职业道德文化标准为依据,高职院校与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深度合作,无缝对接,不断调整和明确人才德育培养目标。

有了目标,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实现。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高职院校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才能取得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在专业课中,加入行业道德标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不断改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增设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的内容,走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道德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标准和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本行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后的职业要求,达到强化社会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多元化,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质量

为使学生更直观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运用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科学合理地选用合适且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实施。比如实践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正面引导,促使他们将行业职业道德习惯化和内化,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就业要求。同时,积极思考创新,辅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加强媒体引导等方式来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增强针对性、配合度、精细度等,使多种方式可灵活而有效的结合。例如,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分年级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参观,实地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在二年级,开设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邀请专家或者学校优秀毕业生返校,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讲座;在三年级,开展内容明确、针对性强的职业就业指导,特别是行业就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习惯养成,规范自身职业行为。次如,在拓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除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地感受外,还可将企业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们随时都能看到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工作者的存在状态。再如,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势,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学校广泛收集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建立毕业生评定档案,并保持与校友的长期联系,建立校友网或校友论坛。将优秀校友的事迹以校友手册、校园展板、新闻专栏、微博、公众平台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根据学生意愿,邀请关注度高的优秀校友进行职业道德讲座等,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逐步消除校企职业道德教育关注重点的差异,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职业道德的核心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点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这种错位和脱节在目前看来还处于正常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的不断扩大,二者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阻碍。以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关注点为导向,才能促成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一是找准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对主要因素的认同;二是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关注点,调整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四)以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核心因素为依据,促进学生真正接纳职业道德教育

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以企业对招聘人才的反馈意见为职业道德评价,打造充分反映市场发展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形成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同时引导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对于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点,特别是职业道德评价的不满意之处,使其能熟练掌握企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核心和重要内容,因而认同学校的有关举措和对策,积极践行,确保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用人单位校企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