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对医患关系的表达

2018-03-29赵梓会

传媒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医患人间纪录片

赵梓会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人间世”一词来源于庄子的文章,体现了庄子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而2017年热播的同名纪录片《人间世》向人们发起的是关于生与死的灵魂拷问,面对医疗关系的紧张,医疗事故的频发,医患矛盾的激烈,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从最真实的医疗环境出发,表现当代医患双方面的困境与挑战,也伴随着对生命本体意义的思考。

一、遵循纪录美学:再现真实的医患关系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领域,一直被社会大众贴上服务低质、道德滑坡的“有色”标签,种种医疗纠纷的新闻也在挑战着医患双方信任的底线。这些现状所折射出的是医患之间存在的巨大信任危机。在社会结构调整改革的当下,医患矛盾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是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加之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且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医疗纠纷增加,使得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愈演愈烈。

而作为反映医患关系的媒介之一,以往的医患题材纪录片多是刻板地用技术和理性的视角进行审视和研究课题。“人文关怀”虽然并没有在之前的医疗类纪录片中获得足够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文关怀”的确是社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医疗纪录片在人文关怀的视角展开创作和讨论,但是能够真实反映现阶段医患关系的医患题材纪录片依然被受众期待。

《人间世》以上海多家知名医疗机构为背景,以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医患矛盾、冲突的高发区为拍摄地点,记录了医生、患者、家属三者之间的日常所见、所思、所感。该片由8个摄制组在没有剧本、没有提纲的情况下,历经两年完成,拍摄过程采用直接的方式进行拍摄,24小时、三班倒、蹲点拍摄,没有人物预设,没有情节预设。《人间世》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唤起观众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共鸣,其中所运用的个性化的叙事对象和情节化的叙事方法,让观众不得不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是否真的无法调和,纪录片中的故事化细节将医生和患者的无奈放大,最终的主旨也回归于让每一个观众以生命的个体思考观照自我。

二、聚焦热点:直击当代的医患关系

按照勒温的场论原则,个人行为受制于群体心理动力场,大众在接收社会中部分人对于医患关系的错误理解的信息后,形成了心理上的“惯性”。在卫生体制缺陷的现实际遇中,医患双方无法在一个平等的平面进行沟通,由此就导致了医患双方的角色意识出现偏差,一个看似对立的局面也由此产生,由此一来医患之间就更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沟通,那么失信也就成为了时代背景下的医患关系的主旋律,如何重建信任则成为医患题材纪录片的聚焦点。

《人间世》将视线对准医院的医疗环境,让观众直面医患双方在生死抉择的时刻所共同面临的考验。通过转换思维和视角,尝试让观众看到医患双方矛盾背后的本质,从而达到促进双方相互理解的目的。在纪录片第一集中出现过的急症室的车医生说道:“医生职业理想的达成,同样在于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他的这段话与纪录片所拍摄的工作画面形成呼应,医生、司机和担架员组成的医疗小组在救命的指挥棒下终日奔波,每个生命个体都会经历挫败和痛苦,在医护人员的身上得以同等显现,观众便可以平等介入医护人员的视角中,形成一种情理交融的“召唤结构”。片中瑞金医院急诊室的车医生经常为抢救病人通宵达旦,在片中还拍到他收到病人及其家属的问候,而另一方面也拍到了因为不满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对他大打出手的病人家属,在这其中让观众自主接受纪录片创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医患双方可以正常沟通交流。

综观纪录片《人间世》,影像和声音的结合,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晰、情感饱满,使得医患双方对于彼此的印象不再刻板和单一。医生面对镜头时的无奈和回避,诠释着现代医学并非攻无不克;而患者与患者家属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的尊重与理解,也使纪录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人类生命的脆弱在片中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对此医生为重病患者做出的一次次与生命的博弈,为未知结果的全情投入牢牢牵扯着观众们的情感线索,一次次的生死时速与一次次的不言放弃让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也让《人间世》的主题得以升华。

三、深入探讨:审视医患关系中的伦理领域

从伦理的领域出发,医患双方都应履行人类最基本的人权——生命尊严。现实中误解往往是医生就拥有在生命关键时刻的绝对话语权和判断权,从而就拥有了掌控病人生命的权利,而病人因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从而沦为被动处置的一方。这样的误解使得现代医疗仅仅作为工具存在于医患双方之间,对于“生命本体”的尊重和敬畏却被大多数人忽略。

对于医生的职责,特鲁多医师曾说过:“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人间世》在阐释各种生死情节的过程中,并没有丢失纪实性和故事性,更未忽略“医者仁心”的道德观念。尽管在现实背景下,现阶段医疗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作者的所阐述的其实是一个可以被称作“人间世”的伦理空间,由此衍生出的对于生命本体的思考,对医生职责的认定才更是整个社会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在《人间世》中,医患关系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特殊类型,更被赋予了托付生死的情感。在《救命》一集中,医生付诸巨大努力,用身体温度温暖血浆,轮流替换进行心肺复苏,却仍然无法阻止年轻的生命走向死亡,医生在其中表现出的真实的焦虑与无力,让观众的心灵震颤。《人间世》并没有只将成功案例收入其中,失败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们必须接受和正视失败,现代医学并非无所不能,让患者家属接受这一点就必须让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所有情感因素,《人间世》通过艺术的形式,将这样的情感传输给屏幕前的每一个受众,让他们去“体验”医患双方的真实情感,这也是每一个人都会去经历的。

《人间世》所宣传的还有我国人体器官方面的供需矛盾,用情感代替数据,比如《团圆》一集,一对父母在抉择是否捐献儿子器官的复杂心情,与多人焦急等待器官拯救生命的焦急心情。两线并进,让观众的心也与这个家庭紧紧连在了一起。最终的结果不仅迎合了受众的“期待视野”,也完成了一种欲抑先扬式的情感释放,从而达到观众体验上的“集体震颤”。纪录片中的每一个个体因为面对了最为惨痛的病痛而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也在这种反思中触摸到了生命哲学的真实,因而其艺术魅力是真实而沉重的,也正是这份真实感动了亿万观众。

总之,2016年在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上,《人间世》获得了“优秀系列片” “优秀导演”的荣誉。《人间世》对于个体生命尊严价值的塑造,让每一位观众思考如何重新构建医患双方的信任。《人间世》脱离了乏味无趣的教导模式,让每一位观众走进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真实地体验生老病死的残酷,客观地站在“上帝视角”足堪医患双方的喜与悲,剩下的情感就留给观众自己去体验,充分体现了医疗类纪录片对于医学人文精神上的还原,也使得《人间世》成为医疗类纪录片中的高层次作品。

猜你喜欢

医患人间纪录片
春暖人间
人间第一情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