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的“微教育”思考

2018-03-29王吉富

传播与版权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时代微信思想

王吉富 胡 捷 周 林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更为快捷,平面化、亲和力更强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正愈来愈多的被广大用户所青睐。据微信团队《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已达9.02亿人次。微信用户日发送消息380亿次,较2016年增长25%。微信公众平台,月活跃账号250万个,同比增长14%。月活跃粉丝7.97亿人,同比增长19%。难怪有人不无感慨地说:“今天我们已经彻底进入了‘微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是不容否认与无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微时代”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吹来阵阵清风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沉溺网络无法自拔,交友投资深陷泥潭,失密泄密浑然不知,煽风点火编造谎言,制造传播歪理邪说,肆意妄为违法犯罪等问题花样繁多且层出不穷。更有甚者通过微信、微博平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肆意释放不实信息,恶意解读高校正常教管活动,试图通过制造“大新闻”“大事件”来“博眼球”,“拉人气”,或挑拨情绪,或滋生事端,或另有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诸如此类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到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学员思想的成长成熟、高校立德树人的良性进程,败坏了学校及师生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人群中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基于问题反思,如何直面挑战,客观看待“微时代”,当好“微领袖”,搞好“微教育”,用好“微手段”,别开生面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可能,微中见新意,微中收实效,已成为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回答的课题。

一、“拨开云雾见月明”,厘清“微时代”本质内涵

给予“微时代”客观准确的定位,是利用发挥其优势,认清遏制其缺陷,促进推动其在育人领域作用彰显的重要前提。

就内涵而言,所谓“微时代”,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微博、微信等为媒介,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基本特质的新的信息交互手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时代。与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相较,“微时代”具有巨大的技术与人性化优势。微信、微博不仅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好助手、互动交流的好平台、娱乐休闲的好场所、网络交易的好渠道,而且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对于思想教育领域的冲击影响更为深刻隽永。学习群组、慕课、“SPOC”等新兴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但就本质而言,微博、微信始终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商业产品,其对于技术创新的过分依赖,以及商业产品的售卖本性也导致了具有明显的易变性、逐利性特点。今天流行的技术手段,明天也许就会被淘汰;今天畅销热卖的商品,明天也可能就会无人问津;刚刚搭建起的平台,转眼就可能落伍。对于微博、微信的使用,就如同对其他技术类产品的运用一样,也存在着依靠与依赖、形式与内容、稳定与变动的内在性矛盾,其作用发挥的范围、强度、深度到底如何,是一阵风式的技术热,还是一场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器质性变革,都还要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拓展,高校师生的使用情况以及青年人的认知认可程度而定。单以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微博、微信等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前进阶段,还属于新生事物范畴。它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模式和手段的终结,而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而存在,为立德树人、思想育人以及高校教育生态环境的日臻改善提供新的模板和方向。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当“微平台”意见领袖

在基于网络的微博、微信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自由、几乎无阻碍地进行意见交流。每一个人的参与是平等的,但并意味着每一个人所发表的意见地位也是等同的。有研究表明,微信平台的言论实际上是由10%~15%左右的人和媒体所主导,更多的人则扮演的是观众、听众、追随者、跟帖者的角色。少部分人几乎控制了绝大部分信息资源的发布,社会潮流及舆论趋势的走向,人们称这些人为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次视频直播、一条信息发布,就有可能造成千上万网友的围观议论,激起网络世界的惊涛骇浪,更有甚者还可能波及现实世界的生存生活。“意见领袖”对于青年学员思想塑成具有重大的影响。青年学员也认为这些“意见领袖”是基于普通网民点击、遴选的产物,代表着青年,象征着公平,天生好感。有的学生宁可相信网络上的道听途说、“专家解读”,而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员的谆谆教诲。有的学生还拿网络上得来的只鳞片爪,知识碎片,未经证实的谣言段子来反驳对抗书本上的定理公知,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被动尴尬局面。

微信平台的自由化和平等化倾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学术门槛的降低,一方面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火花式的思想灵感,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错误、消极甚至是负面的观点与言论。目前,地方学术网络社区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就十分值得警惕。一些背景复杂的网络推手和一些喜欢制造噱头的网络“大V”,经常运用煽动性的语言和毫无根据的猜测,发布所谓的“权威消息”,传播所谓的“理论知识”,揭露所谓的“真相答案”,肆意攻击马列理论、党的指导和国家管理,妖言惑众。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更为隐蔽、更加尖锐,有的甚至是披上“普世理论”“还原历史真相”“最新研究成果”的外衣,来欺骗群众。这就要求担负教育育人职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深的学识,去传授经典性的知识,破解理论性的难题,拨开头脑中的迷雾。特别是在基于网络的微信、微博、学习群组中要主动发力,积极担任“意见领袖”,自觉批评抵制错误反动的言论,赞颂讴歌正确积极的主张,关注讨论最新最活最有意义的话题,阐发向真向善向美的道理,以丰厚的学识,高雅的情趣、坚定的信念,清廉的品质去感召、引导学员提升认识,强化素质,塑造信仰,真正当好党的思想理论阵地的守卫者和排头兵。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予“微思想”适时教化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思想引导、心理干预、道德教化的细致过程,利用微博、微信等自由平台,更有利于发挥其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使学员在阅读美文,聆听音乐、观赏视频、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滋养、真理熏陶,言行校正。

基于微博、微信平台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树立微形象。在微博、微信平台上,众人平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切勿将职务、身份、年龄等因素带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更应以普通参与者身份平等相处,沟通交流,融合融入,以自己丰厚的学识、鲜明的观点、缜密的逻辑,高尚的情操、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信赖,树立威信,聚拢人群。

提高微素养。教育者应正视“微时代”的到来,主动靠前,自觉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掌握与学生在“微平台”上互动交流的技巧方法,熟悉各种微传媒的运用技能,补齐技术与认识的缺陷短板,树立“微素养”坚实的“时髦者”形象。

体察微变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经常登录学员关注热议的微信平台,或者自建平台吸取学员参与,随时浏览学生所发布的文章、言论、音视频、表情等。看一看青年学生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听什么样的音乐,观赏什么样的电影,吃什么样的美食,对什么事情表示支持,对什么观点表示反对,对什么人物表示反感,情绪为什么会高涨,思想为什么会消极,最近有什么样的变化,等等。教育者始终保持与青年学生心态视野上的同情同感,认真体察体会学员的情绪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学员的思想脉搏,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内在机理,见微知著,对症下药,防患未然,疏解引导。

善用微语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语言风格、用词习惯极具青年、时代、诙谐、多样之特色,与思想政治教员授课时严谨缜密、整齐考究的课堂用语截然不同。教育者要能使用学员易于接受的语言,风趣幽默、轻松直白的表达观点,注意回避刻板程式、不苟言笑的课堂用语、会议用语、文件用语。

施以微引导。照本宣科,长篇大论的传播知识体系、思想理念,不契合微博、微信平台短小精悍、快速准确、平易近人的传播要求。因而,育人过程中应择选既寓意深刻又表达通俗的文章、视频加以微传播,实施引导。别看其形微,但其势却大,其威却猛。也许一次积极的回复,一个热情的点赞,一幅微笑的表情,一句衷心的祝福,一则短小的故事,一条励志的名言,就能解开学生头脑中的误区、思想上的疙瘩、心绪上的情结,如投石入湖,涟漪散开,如“蝴蝶效应”,愈演愈烈,如“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

四、“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微手段”制度规章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教育育人者借助微博、微信,开展教化育人,青年学生借助微平台发声抒情,并不是可以无视约束、无视规矩的自在行为,而应包涵于纪律规章约束之内,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之中,有规可依,有矩可循。

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应把微平台的思想态势、情绪动、言论倾向与微手段的运用实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察的重要内容,列为党委会、行政会重要议题,细致深刻地加以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手段,赏罚严明,奖惩有据,科学统筹,精细管理。

另一方面,应结合“微平台”技术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条例规章,保障微手段合理合法运行。例如,用户实名注册、发表评论制度,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无限,道德有界,微信无形,法律有绳,发言有责,违责必究;后台监控制度,利用监控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与程序进行实时监控,阻止非法有害信息侵入,剔除错误讯息言论;大数据收集整理制度,定期搜集分析微平台相关数据,为制定调整教育思路、内容提供科学支撑;人才培养制度,加大相关人才培养成长,鼓励创新,容错纠错,使既有责任心,又有技术专长的微平台专业人才能够得到使用重用。

各类思想教育者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微信平台上既传播真理知识,又对学生使用“微平台”进行规范引导,教育青年学子依照国家和高校有关规定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对于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出现的不良、不文明现象,则要及时站出来,旗帜鲜明地亮剑发声,确保“微手段”始终弘扬主旋律,保持高格调,切不可不听、不看、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任由发展。而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和组织,一经核实,应主动揭露,及时举报,使其险恶目的无法得逞。此外,还应教育学生加强自我防护,防止私人或单位信息泄露;教育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多关注现实生活,勿沉迷网络,成为“低头一族”;教育学生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充实身心;教育学生不留、不看、不传、不信不良信息,不破坏网络秩序,主动举报谣言和假恶丑行为;教育学生,加强学习,把微信平台变成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的阶梯助手;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过好利益观、交友观、消费观,以一双慧眼看清网络信息的实质,反奢防腐,理性支出。

猜你喜欢

微时代微信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