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传播中“反沉默螺旋”现象研究
——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为例

2018-03-29

传播与版权 2018年8期
关键词:舆情螺旋意见

徐 爽 祝 翔

伴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虚假论坛、贴吧、新闻等也随之出现,网络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时代人们有多重方式与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持“少数派”意见的人们不再会因为与主流不同而去隐藏自己的想法与意见。随着传播过程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少数派”的观点渐渐被认可,且认可的群体逐渐庞大,最后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多数派”。这时,使“沉默螺旋”发生逆转,形成“反沉默螺旋”模式。

一、“反沉默螺旋”出现的原因

(一)内因:“沉默螺旋”自身的缺陷

“沉默螺旋”理论是由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该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①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沉默螺旋”理论假设刚提出来时被众多学者所接受并奉为真理。但是,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假设有一定需要补充与完善的地方。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沉默螺旋”理论假说的局限逐渐显露。

“沉默螺旋”这一理论在现今的传播环境来看,其自身就存着一定的缺陷,“沉默螺旋”理论的局限也是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在之前互联网并没有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存在渴望去发表意见,与他人交流,但是没有一个专业的、大的平台去发挥这一情况。而现在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电子科技迅猛发展,人们有多种途径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对于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不再沉默,而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不再“害怕孤立”。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开放,人们在心理上也渐渐不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外因:网络环境的发展

网络传播具有多重属性,其中“匿名性”这一特有的属性,使网民在网上交流时会少了很多的顾忌,从而在网络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我。有学者提出:“网络传播所特有的属性——匿名性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巨大的表达意见和互相交流的空间,这是‘沉默螺旋’假说所不具备的条件。”②汪碧芬,吴英:《“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实践局限初探》,敏思博客,2004年4月14日。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独特属性使“沉默螺旋”这一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适用了,“多数派”的意见不会轻易左右人们的认知与行动。由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发展,受众能够自己主动地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进程,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一个事件的看法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多很多,不同的声音也会随之出现。同时也因为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事件背后真相逐步被挖掘,出现了很多舆情反转的现象,也给“反沉默螺旋”现象的出现培育了土壤。

二、“反沉默螺旋”现象在“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体现与分析

(一)舆情产生阶段

2017年8月31日20时左右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一名孕妇从5楼分娩中心坠下,医护人员及时予以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9月1日,华商报“二三里”App消息称“榆林27岁待产孕妇坠亡”,后经不同媒介转载,形成跨平台传播。报道的主要网站有:北京青年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西部网、中国网、法制晚报等媒体。

9月3日10时52分,榆林市第一医院官方微博@榆林一院发布《关于产妇马××跳楼事件有关情况的说明》,称家属拒绝产妇和医院方面的剖宫产建议,导致产妇难忍疼痛、情绪失控。该声明还强调,“该产妇跳楼身亡的根本原因与我院诊疗行为无关,我院对产妇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哀悼和同情,对颠倒黑白、意图利用跳楼事件谋求不当利益的造谣者表示极大愤慨并保留依法维权权利。”微博一经发布评论量当天就突破一万,大多数网友表示愤怒,开始责骂家属方“相信医院,用脑子想想医生不会不同意剖宫产的,是家属狠心现在又想讹钱,那女人好倒霉碰到一家吸人血的垃圾。

与此同时,在网络舆论中我们也看到了理智的评论者,微博名为@没心-怎么伤的用户评论“乞求真相大白天下”;@晓慧lawyer评论“从法律的角度,医院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孕妇作为民事行为能力健全的人,完全可自主决定剖腹产,医院应尊重孕妇的意见,而不是家属的意见。家属的不当行为,只能从道德层面谴责。”在事件刚发布出来的阶段,可以看出来舆论是集体向一方倾斜的,也可以说是大部分舆论是向某一方倒的。但是少数的“中坚分子”运用逻辑思考,希望能够透过表象去挖掘事件背后发生的真正的缘由,勇于质疑事件不合理的地方。虽然他们的力量弱小,但是并没有因为惧怕“多数派”带来的压力而转向沉默与妥协,这些与大部分意见不同的人们坚持发布自己的观点,即使自己暂时处于“弱势”。这时就已经开始体现出与“沉默螺旋”现象不同之处,“少数派”不再是一味地保持沉默。

(二)舆情发酵阶段

9月3日死者家属发布《关于榆林一院“产妇马茸茸坠楼事件有关情况的说明”我们家属有话要说》,该文章浏览量已达82万以上。9月4日20时50分,@华商报发文《绥德待产孕妇坠楼死亡 院方称曾三次建议剖腹产均被家属拒绝》,表示经公安机关鉴定,初步排除他杀,属自己跳楼身亡事件。9月5日17时左右,现代快报全媒体报道《产妇跳楼事件双方再发声,医院称有监控证明“那女孩跪求剖腹”》,记者分别采访了院方发言人杨先生和延先生的堂哥,家长是否最后同意剖腹产仍然没有定论。“产妇跳楼”事件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各平台传播,新京报评论文章《产妇跳楼事件因果不明,先别急着站队》客观中立,说理明晰,获得大量转载,相似文章高达820条。

网友不再激烈的责骂院方或家属方,而是理性的分析事件的过程,认为真相还未发布之前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微博名为@程Rangel评论道“真相只有一个,坐等后续报道就行了。”也有网友认为“合理的质疑可以有的。但是这个报道太煽风点火了吧?”在此阶段,事件的细节逐渐被披露,此时的网络舆论发生了反转,网民的态度不再大部分的偏向某一方而是开始转向中立,之前谩骂的“多数派”逐渐减少,冷静思考的“少数派”阵营开始壮大。但是事情真相还未完全彻底的公之于众前,网络舆论呈现的中立与两级化同时存在,不同观点的人会开始搜寻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也促使了下一个网络转折的到来。这时就会发现这种现象与“反沉默螺旋”理论开始契合,人们看待一个事件时不会立马下结论,会先理性思考后再做判断。

(三)舆情爆炸阶段

9月6日院方通过官方微博@榆林一院发布《关于8.31产妇跳楼事件有关情况的再次说明》,表示家属两次提出“能顺产就顺产”;提供《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和《护理记录单》记载的产程中家属三次拒绝剖宫产记录;贴出产妇两次疼痛难忍“下跪要求剖宫产”的视频截图;表示医护人员不存在监护失位;证实事发窗台符合建筑安全规范。同天在梨视频等平台上公布了监控视频,院方表示:家属拒绝剖宫产,一是认为医院手术可以增加收入,二是考虑到要生二胎。当天《北京青年报》发布死者丈夫的堂哥接受采访的内容,表示医院贴出的截图中,产妇不是下跪是疼痛难忍下蹲;家属之所以提出“能顺产就顺产”是因为院方表示即使顺产,中途遇突发情况也可改为剖宫产,否认众多网友推测的“出于省钱或风俗的考虑”拒绝剖宫产。9月7日榆林市卫计局发布调查结果:产妇死亡与医院诊疗无因果关系,医院存在着防范突发事件意识不清、监护不到位问题。9月11日榆林市卫计局公布处理结果:涉事医院2人被停职,医院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由于榆林市卫计局的介入使得事件不得不在此终止,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参与舆论讨论。此时网友评论不再激烈的指责某一方,更多的网友开始客观分析问题,普遍认为医院方的责任是不可避免的,家属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网友评论“医院的责任其实就是没照看好产妇 家属这边责任就是没沟通好”;“事情闹这么大,总要有人担责任的。”

事件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虽然最终并没有明确说明医院方与家属方两方之间到底孰对孰错。随着时间推移,整个事件的舆情也由爆炸阶段走向了回落阶段。回顾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事件的一些细节和所谓的真相还没调查清楚和发布前,网络媒体和一些“意见领袖”以及微博上的“大V”等用户,已经先入为主的构建了一个舆论事实,这个事实是人们想要的信息,不一定接近真相,但是却与人们心中需要的信息相符。但是现在舆情传播环境的不同,“少数派”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影响下,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具有理性的思考,当他们提出质疑时,也会有其他有相似观点的网民加入进来。这些都是不同于“沉默螺旋”理论的。通过网民的努力,互联网让更多的信息得以暴露让大众知晓。“中坚分子”自发地努力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也左右了舆论的走向,即少数人向多数人意见转变。这样的整个过程就是“反沉默螺旋”的体现,由于“沉默螺旋”自身的缺陷以及网络传播的特有属性给了“反沉默螺旋”发展的空间,以实例证明了“反沉默螺旋”现象的存在。

三、结语

对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必须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虽然“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是两个相悖的理论现象,但并不是说其中的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的,这个是新的或这个是过时的理论。所以我们现在分析网络舆情时不是说要完全丢掉“沉默螺旋”这一理论,而只关注“反沉默螺旋”在社会舆论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经过仔细推敲会发现“沉默螺旋”在它特定环境下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对待事物都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只是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反沉默螺旋”适应了现在的传播环境。随着所处社会环境的发展,不同的理论都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要求我们发现新的理论去补充使之完善。

猜你喜欢

舆情螺旋意见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旋风“螺旋丸”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