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实证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2018-03-29杨郁霞
杨郁霞
近几年,我国对媒体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多个文件。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指明了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2015年2月教育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2]将加快高校出版融合发展作为高校出版工作改革的重点之一;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3],要求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4]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之,各媒体行业开始积极探索自身的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学术期刊也不例外,尝试通过建立期刊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方式融入这个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也对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涉及的内容多数为宏观方面对融合发展模式的设想,鲜见有关地方期刊媒体融合状况的实际调研。要想推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必须从地方开始着手和落实,为此,笔者对福建省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深化媒体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促进业内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福建省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调查
(一)调查时间和对象
于2017年8—10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129种福建省学术期刊[5-6]进行调查。其中5种期刊因改刊名经历了2次认定,所以本次实际调查期刊124种。
(二)调查方法
首先,借助百度搜索引擎和万维书刊网查找各期刊的建网情况,进一步通过各期刊的网页查询其多媒体利用情况和信息服务水平,包括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HTML阅读模式、邮件推送(Email Alert或RSS订阅)、预出版功能及APP和微视频等;其次,通过我国三大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平台查询各期刊被收录、DOI注册及优先出版情况;再次,借助搜狗微信查询平台查询各期刊加入微信公众号及发布内容情况(更新频率、是否有微视频),通过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网站查询各期刊加入微博的情况。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期刊网站融合情况。在124种期刊中,高校主办的有57种;3种英文刊,其余均为中文刊。截至2017年10月26日,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有2种期刊虽然显示为被认证的官网,但是点击后找不到网页,所以在网站各指标的统计中未将这2种期刊计算在内。
在122种期刊中,46种有独立网站(包含完整的采编系统),占所调查期刊的37.7%,其中30种为高校主办期刊;17种期刊有网页或网站,但无完整的采编系统(其中2种仅有投稿系统),且基本挂靠在主办单位之下;1种英文期刊有国外公司制作的全英文网站,仅有投稿系统;其余58种期刊未查到相关的网页信息,占所调查期刊的47.5%。
实行OA的期刊有31种,占所调查期刊的25.4%;采用HTML阅读模式的期刊有4种;建有邮件推送功能的期刊网站有25种;15种自建网站有预出版功能(占46种建有独立网站期刊的32.6%),但多数点击进入后无内容。此外,在所有期刊网站中均未见有关期刊的独立APP信息和相关的微视频。
2.与数据库融合情况。在124种期刊中,仅有2种期刊未与三大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合作;只加入1种数据库(中国知网)的期刊有21种;加入2种数据的期刊有13种;同时加入3种数据库的期刊有88种,占所调查期刊的71.0%。在与中国知网合作的120种期刊中有34种(占28.3%)加入其优先出版行列。此外,60种期刊加入中国知网或万方的DOI注册系统,占所调查期刊的48.4%。
3.与微媒体融合情况。借助搜狗微信查询平台只能查到通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10月28日,23种期刊有被认证的微信公众号;期刊自建网站查询显示,另有5种期刊也有微信公众号,说明这些公众号未被认证。在微信内容更新方面,仅1种期刊《新教师》更新频率较快,基本每天都更新,其他的更新频率多数是跟随期刊的出版进度。通过微博网站查询可知,15种期刊有微博账号,且均为新浪微博用户;但其中仅1种期刊《海峡药学》通过了微博机构认证,1种期刊《新教师》通过了个人用户认证。就内容发布频率而言,15个微博用户中多数未发布内容或内容陈旧,仅1个用户发布频率较高,为《新教师》,每月发布新内容1~2次。此外,在所调查的微信和微博中,均未见期刊发布相关微视频。
4.多种媒体服务情况。在124种期刊中,同时提供4种媒体(网站、数据库、微信、微博)服务的期刊有6种,同时提供3种媒体(网站、数据库、微信或微博)服务的期刊有16种。在文献服务方面,同时提供OA、HTML、优先出版(或预出版)、邮件推送、DOI注册等5种服务的期刊有3种,分别为《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业学报》《生物安全学报》。
二、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一)整体局面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已有极少部分学术期刊认识到媒体融合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媒体融合的建设当中。高校是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网络化建设方面的意识较强,因此,高校主办期刊的建网比例较高。另外,科技期刊也比较重视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建有网站。在几种媒体中,由于数据库兴起时间较早(2000年左右),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融合程度较高。
然而,整体而言,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程度较低:建网比例有待提高,文献服务[OA、HTML、优先出版(或预出版)、邮件推送、DOI注册]水平较低,与微媒体融合情况较差,多种媒体融合服务的意识薄弱。福建省现状也折射出了我国学术期刊界媒体融合现状。据陶华等[7]调查表明,国外顶级科技期刊的网站基本上都提供了3种以上的新媒体服务,RSS订阅和E-mail Alerts服务的提供率超过了80%。可见,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程度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
(二)原因剖析
1.小、散、弱的分布特点。目前,集团出版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形式,如Springer、Elsevier、Wiley等都是科研学者所熟知的出版集团。这些出版集团对学术期刊的出版有着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能在第一时间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迅速提高学术期刊的竞争力。而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呈现小、散、弱的分布特点。以福建省为例,目前未见几种学术期刊联合出版经营的案例,虽然有的主办单位已经有意识地将其主办的几种刊物归在同一行政部门管理,但实质上仍是不同刊物各自为政,实行不同的出版管理制度。学术期刊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其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和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集团化经营理念的欠缺成为必然,进而形成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对信息广泛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局面。
2.新型人才匮乏。新型人才匮乏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普遍面临的问题。编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学术期刊出版中非常重视的部分,所以出版部门更偏重于人员编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新媒体和新技术人才对当下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也是学术期刊的短板。复合型管理人才是指既熟知期刊出版,又了解新媒体和新技术应用的管理人才。当前多数学术期刊的管理人员思维仍较保守,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前瞻性。
三、深化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路径
(一)出版理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产生了发达的网络系统(如4G网)和硬件设备(如智能手机),而且催生了各种新的媒体,如微博、微信、微视频、APP等。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92亿,移动端用户占比达93%[8];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9.63亿[9]。媒体的多样化导致信息流向的多途径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这给学术期刊扩大影响力和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提出了挑战。因此,出版部门应不断转变出版理念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要求。这要求出版部门应具备3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跨领域思维和融合思维。(1)创新思维。新媒体时代,期刊的发展无论在出版流程、出版形式还是出版手段、出版内容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创新的价值。例如,现在盛行的优先出版将定稿内容提前于印刷版发布在新媒体上,充分体现了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将与论文相关的视频、音频或其他大文件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现,突破了印刷版的局限,进一步丰富了论文的信息量;HTML的应用实现了读者对论文的碎片化阅读;等等。(2)跨领域思维。媒体融合时代涉及的媒体多种多样,期刊编辑不应再局限于文字的编辑加工,而应将眼界扩大至视频、音频、图片等的挖掘方面,同时应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提高期刊的展示度。(3)融合思维。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出版部门应找到期刊与不同媒体以及多种媒体与纸刊的最佳融合方式。例如,网站适合显示期刊的详细信息,微信适合期刊目录和论文HTML的展示,微博适合短小信息和图片的展示等。
(二)出版格局的改变
出版格局的改变主要指出版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制度的革新。(1)扩大出版规模。集团化经营是促进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一主办单位的几种期刊应联合办刊,实现集团化经营和管理。例如,我国部分有影响力的高校学报就以学校为单位尝试进行多种期刊的融合,成立了期刊社(但是整体数量仍较少,约占6.32%),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涌现出上海大学期刊社、浦江出版社等优秀的融合代表[10],这些是值得同行借鉴的典范。(2)革新组织制度。传统出版制度已不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会严重阻碍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出版部门应设立新的组织管理制度,如针对论文电子版优先出版的审读制度、编辑应用新媒体和挖掘新素材的激励制度、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制度等,这是当前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部门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这些改变只是外在形式的改变,本质的追求——内容为王仍是学术期刊不变的坚守。优质内容与精致载体相结合才能实现期刊与新媒体的完美融合。
(三)新型人力资源的构建
新型人力资源的构建离不开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人才的能力提升。首先,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管理人员要能从宏观上把控期刊的发展方向和运作方式,思维方式能够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多参加涉及新媒体、新技术出版方面的会议,常与比较先进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交流,拓宽思路,引领期刊向多媒体传播方向发展。其次,现有编辑人才能力的提升。编辑人才专注于编校的时代已然过去,媒体融合时代,要求编辑不但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还要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善于利用新媒体组织期刊内容的生产,熟悉网络内容的发布与管理,并能够组织网络互动[11]。因此,编辑人员除了参加新媒体出版方面的理论培训外,还应主动对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实践和探索。此外,国家在编辑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可设置新媒体应用方面的题目,以提高新进编辑人员的媒体融合意识和新媒体应用能力。再次,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该专业人才可专门负责期刊多媒体传播方向的发展,不仅要了解期刊出版规范和要求,而且要熟练图片设计、视频制作和新媒体的开发应用。因此,相关部门可考虑单独设置新媒体编辑从业资格培训或职业资格考试项目,重在培养从事出版工作人员的新媒体技能;从长远来看,高校中与新闻出版相关的学院可设置新媒体编辑专业,以满足出版行业对既懂编辑出版又懂新媒体应用人才的需求。
(四)期刊评价机制和相关研究的推动
目前,我国的期刊评价体系更注重编校质量和数据库文献引用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期刊自身多媒体的建设和传播。这应该成为今后期刊评价中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期刊多媒体融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值得业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近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定期会举办优秀网站的评价,并将多媒体融合作为优秀网站评价指标的一部分,其一级指标分为基本功能(分值为40分)、扩展功能(30分)和多媒体融合(30分)3个部门,在多媒体融合指标中又分为8个二级指标[12]。其他相关学会在对期刊的评价活动中也可设立相关方面的奖励措施;同时,在优秀期刊的评价中,除了要求较高的编校质量外,多媒体建设水平也应作为考核的一个主要指标。此外,期刊编辑同行应加强在媒体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以便为期刊的实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行政力量的主导
政府行政部门除了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外,一年一度的期刊核验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年度核验中有关于网站、微信、微博等信息的填报,但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并无强制性要求。省(市)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推动本区域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年度核验中应对期刊的多媒体建设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采取措施激励期刊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发展,如出台相关文件将多媒体建设纳入年度核验体系中,鼓励至今仍采用传统出版模式的期刊建立新媒体平台,对于已利用新媒体的期刊激励其深度融合发展,并推荐一批区域内先进的期刊媒体融合案例供他刊参考,以此构建区域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繁荣局面。
四、结语
在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媒体数字化的双重作用下,媒体融合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术期刊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紧跟潮流,转变出版理念和出版格局,积极探索期刊的媒体融合渠道和融合方式,同时重视新型人力资源的构建,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最终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此外,期刊评价机制和相关研究以及行政力量在深化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学会或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能力,促进所属会员单位或所辖区域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