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强化审稿业务管理探究
2018-03-29王巍
王 巍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个出版社都在探究合理有效提高编校品质的途径与方案,长期以来,新闻出版有关部门下了苦功夫来抓编校质量,全国各地的出版社也都高度重视编校质量。审稿是编辑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审稿就是需要遵循有关规定以及出版社的管理要求,对稿件仔细认真的研究、审查和阅读,并且要依据写作质量和选题的要求来对文稿的内容进行取舍,然后做出科学合理,适宜可行的判断。对于出版社来说,编辑的审稿能力的强弱直接与出版社审读书稿的水平挂钩,也决定了出版作品的品质好坏,同时也影响作者文稿的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因而对编辑的审稿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要想编辑的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以及编校质量有所提高,出版社加强审稿业务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一、出版社编辑审稿中尚存的错误
(1)由于编辑人员个人的经验与学识有限,责任心不强,可能会严重错误判断文稿的价值,不能充分地认识到文稿所拥有的独特价值以及文稿中存在的一些致命的失误,还可能看不到本质、大局以及主流,以至于可能把一些很有前景、有市场、学识水平高的作品轻易抛弃,而作者可能就会把文稿转投到其他出版社,造成出版社的损失。那些畅销书作家在未出名之前文稿被拒绝的例子数见不鲜。
(2)有的编辑判断能力不够,可能会导致因为一部作品有缺陷就被“打入冷宫”,而忽略这部作品中颇有见解及其市场潜力,进一步打击了新起之秀的积极性与灵感,造成了学术的损失。
(3)也有的编辑因为经验的不足,可能会把一部眼前一亮的作品加以出版,却没注意到这是一部抄袭之作,这样的后果就是不仅助长了学术的腐败,对出版社的名誉造成损害,而且还浪费众多的资源。
二、编辑审稿技能的培养方向
培养出版社编辑的工作态度。责任编辑在审稿前应该了解文稿的种类,掌握审稿的标准,并且清楚作者的来源以及作品性质。在审稿过程中严肃认真,逐字审阅,并对文稿的出版形式和时间、文采水平、结构体系、学术或者艺术造诣、思想品位、政治倾向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并对文稿的长短处做出实际的评估,然后严格遵循出版社的编辑准则规范对文稿进行加工编辑,撰写出相对中肯的建议,并举出提请复审要面对的问题和是否需要组织编委会以及专家对文稿进行审读等。出版社基础工作是初审,是三级审稿的第一级,所以说提升文稿品质以及出书效率的关键就是负责初审的编辑的能力高低以及其对文稿抱有何种态度。初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文稿的生死,有着初步决定权,初审编辑的能力以及责任直接影响后面的工作的流程,因而编辑的态度决定高度,应当坚持原则,不论亲疏,把文稿的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创新性作为客观标准,万万不可马虎。责任编辑在初审时除了要认真审稿,还应该要随时记录遇到的问题,全方位掌握文稿的优缺点,如果文稿中存在仅凭自己难以判断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必需提请复审或者终审探讨。
三、强化审稿业务管理
(一)建章立制,强化环节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出版社的整体水平,可以围绕相关机制以及国家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用来针对奖惩、业务指标、技术规范、业务要求、审稿流程、审稿资质等方面进行质量把控。这些相关规定以及章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强编辑人员的品质意识,对审稿业务的质量水平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也能规范编校工作的进程。
(二)强化细节的控制与管理
1.建立相关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并严格落实“三审制”。严密落实全指标达标与全流程的控制基本准则,推进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强调奖优罚劣、重点监控、环节关联、整体管理。并具体规定初、复、终、外审等以及加工整理等环节的流程、标准和任务,并在《质量管理办法》里设立社外专家编校、质量抽检、社内专项检测、印前质检、三审逐级审查等质量控制举措。并将印制、设计、编校、内容四项指标分成生产与编辑两环节来进行控制。
2.通过落实行业的法规及标准来提升审稿质量。制订《执行国家出版社规章落实方案》,该方案中应明确环保质量、印制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内容质量等五项指标以及与其相关的现行有关行政规章、法律法规。要求出版社全体人员落实执行规范的义务及责任,并要求第一责任环节相关人员着重遵守并认真落实贯彻,这对提高出版社整体质量意义非凡。
3.细致化初审的标准,合适有效提升初审质量。为了避免初审人员意外忽略重大事件的现象,保障编辑初审的品质,规范初审工作,可以设计一份“初审报告表格”,表中应当明确初审必须注意的各类问题,涵盖论述深度、论述详略、文稿内容再取材、文稿篇幅、文稿特点、编写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等方面。另外还要考虑到文稿是否确定舍取标准、文稿是否技术规范,用词是否精确、文稿的索引以及参考是否有遗漏、文稿表格及插图是否有错误、文稿层次及条理是否清晰、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等。细致化初审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初审品质。
4.规范审读工作重点,提升编辑的审稿能力。编辑的核心就是审读,审读报告不仅体现编辑的能力,还体现出版社三审工作的贯彻程度,因而有必要要求编辑在撰写报告时不但要全方位的评估文稿的科学性、思想性,还要阐述文稿的价值所在,并分析文稿出版的理由及意义,还要对文稿的修改提出意见,其附加的三审记录报告也要全面详细。
(三)强化业务训练与教导,优化审稿业务的整体品质
1.把业务经验内化为业务指南。作为一个出版社,长期以来形成诸多优良的传统,在审稿时累积了很多的富有特点的业务经验,所以结合出版社优良的传统和经验以及出版社市场新特点和改革新形势进行创新性改编,把业务经验内化为业务指南。其中可以包括审稿的要点、审稿流程、各构件技术要求、出版物内容及特点等,并对相对具体的业务进行归类并详细讲解,编制出涵盖具体实例以及模范的内部业务指南。
2.充分发挥“传、帮、带”及业务培训的作用。为了加强编辑人员的能力,总编办以及社人力资源部应当要每年都制定详尽的编辑业务训练规划,针对出版标准、审稿实务、政治性问题、图表公式、语言文字等相关专题展开培训,针对画册、工具书、图集、教材等不同形式的出版物的审稿细节展开探究。另外,应当积极地选用新星编辑参加中国出版社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业务培训。
3.强化学习实践,提升审稿技能。编辑不但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胜任编辑审核工作,而且在没有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如今,科学研究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出版业呈现出技术和知识更新换代的趋势,需要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编辑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阅读和浏览相关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跟踪学科发展方向,广泛吸收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提高评审的技巧,编辑应该掌握阅读、提问和比较技能。阅读就是学习,除了不断学习相关主题和编辑知识外,编辑还应经常关注国内外事务,了解国际形势,了解国内发展趋势,尽可能掌握相关信息,不断完善信息收集、编辑、使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提问是咨询,在审稿中,文稿如若是专业学科或者敏感的问题,编辑必需要问清楚,无论年龄、资历、地位,也无论对方是作者、同事还是专家,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文稿的方向和质量;比较是比较文稿和类似的出版物,决定利弊优劣,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文稿经常涉及的理论系统、研究现状、参数、布局、学术规范和其他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编辑将会从中获益,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技能,还有助于务实和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作风的树立。
(四)完善奖惩机制
为提高编校品质,加强审稿的业务,出版社可以制定详尽的奖惩条例。举个例子:对于出错率小于万分之零点二的出版文稿,可以分别对责任校对、三审人员、责任编辑进行相对应的资金奖励,对于出错率大于万分之一且小于万分之五的出版文稿,那么就要对责任校对、三审人员、责任编辑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万不可徇私舞弊。除了本条奖惩,对于造成出版社经济损失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根据事故的程度进行处罚;另外,如果一年内的抽查检测不合格率达到一定比例的部门,从部门负责人往下,每个人都要按照责任程度进行处罚,如果一年内的抽查检测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该部门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奖金,等等。
四、结语
出版社业向数字化的转型探索与新技术的大面积运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审稿业务细节以及操作流程,也改变了出版社整体编校工作的控制与管理进程。但总的来说,出版社未来的发展程度还是由出版社的品质水平决定的,只有整体管控、规范细节、加强制度、遵纪守法、与时俱进,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出版社的品质,从根本上上升出版社整体的档次。再者,编辑作为出版的“守门人”必须要有极高的审稿能力,才能保障输出高品质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如此才能促进优秀文化及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