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州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2018-03-29覃蓉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黔南州土地利用

邢 颖,覃蓉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1]。土地利用变化往往体现了人地之间能否和谐共处,区域经济发展要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重要支撑[2]。本文对黔南州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黔南州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并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促使黔南州土地的合理利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毗邻,北靠省会贵阳市。地处东经106°12′~108°18′,北纬25°4′~27°29′,全州南北长249.5 km,东西宽207.6 km,总面积为26197 km2,下辖10县2市,州府坐落在都匀市。黔南州常住人口约3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密度123人/km2。州内以铁路和国道线为主构成了较为便利的交通路网。交通建设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于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且区位优势逐渐显著。

2 黔南州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结构变化

2.1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黔南州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果统计,2014年黔南州土地总面积为2 619 498.32 hm2,土地利用结构如表1所示。具体情况为:农用地2 324 596.3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8.74%,以耕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8.35%、56.19%和25.46%,体现黔南州以大农村、大农业为主的特点;建设用地为113 392.6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3%,以城镇及工矿用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2.19%;未利用地为181 509.3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93%,以田坎、裸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4.64%、2.29%。

表1 2014年黔南州土地利用现状

2.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2005-2014年,黔南州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出农用地面积在2008-2009年中有短暂趋升后减少、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和未利用地逐年减少的态势。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主要以牺牲农用地为代价,这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方式较为一致[3]。

图1 黔南州2005-2014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将黔南州2005-2014年土地变更数据分为2005-2008年、2008-2012年、2012-2014年三个阶段。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统计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也符合图1的变化特征。

在三个时间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未利用地基本呈减少趋势,城镇居民及工矿用地基本呈增加趋势。这反映出黔南州的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用地减少的状况。

表2 黔南州2005-2014年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3 黔南州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建立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拟合系统,分析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探讨其相关性的过程中,因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大,变化程度也大,故而对这两者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农用地,笔者重点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1 耕地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3.1.1 耕地与GDP

耕地面积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GDP增长方面。2005-2014年,黔南州耕地面积的显著变化与全州GDP增长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2005-2014年黔南州耕地面积与GDP总量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846 3,其中y表示耕地面积,x为GDP总量。

研究表明,在黔南州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必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并且减少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

3.1.2 耕地与第一产业产值

在相关农业政策的科学实施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下,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性不断变化。

图2 2005-2014年黔南州耕地面积与GDP总量相关分析

图3 2005-2014年黔南州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产值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2005-2014年黔南州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产值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802 1(图3),其中y表示耕地面积变化,x为一产业产值。

今后第一产业产值受到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黔南州政府对农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和出台的相关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3.2 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离不开土地的有效供给,因此,特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以及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在时间上的变化为其驱动因子,建立相关关系模型,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2.1 建设用地与GDP

目前,黔南州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图4 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GDP总量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y表示建设用地面积,x为GDP总量。根据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GDP总量的相关分析,黔南州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呈高度正相关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不断增强。

3.2.2 建设用地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

随着黔南州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中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

图5 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二、三产业产值相关关系

统计分析模型如图5所示,其中,y为建设用地面积,x为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其相关系数R2=0.941 8,表现出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二、三产业产值显示,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随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而增长。

3.2.3 建设用地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历来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论分析认为,当固定资产资金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建设用地增量的需求必然显化,且表现为增量资金与增量建设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6 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黔南州2005-2014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建设用地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2=0.928 5,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中y表示建设用地面积,x社会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建设用地增加65 819 hm2,黔南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建设用地增长趋势相同,但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小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速度,尤其在近几年来表现较为突出。随着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一系列的产业园、工业园区项目等得以逐步落户,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项目。

3.2.4 建设用地与工业增加值

近年来,黔南州以坚持工业强州,壮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使得建设用地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研究表明,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工业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857 5,达到显著水平。其中y表示建设用地面积,x为工业增加值。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2009-2014年期间增长迅速,说明建设用地的投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使土地资源趋于集约化。

图7 2005-2014年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工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4 结语

耕地与全州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呈负相关关系,即比较收益的存在,促使耕地向高经济收益地类转化,相应提高了总经济收益,这也是黔南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用地面积与全州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增加值、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增加值呈正相关,尤其是建设用地与二、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此地类增长是黔南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黔南州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规模、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耕地面积无限制地减少和建设用地规模、数量无限制地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弹性限度。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黔南州应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集约度,发挥土地与经济发展效益;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与经济发展策略;健全土地利用市场机制,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1 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骆东奇,姜 文,周心琴,等.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4):67-71.

3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等.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经济地理,2008,(4):151-155.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黔南州土地利用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Synaptic aging disrupts synap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