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扩大试点范围

2018-03-29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轮作农业

今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将扩大规模,试点面积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开展轮作休耕,力争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同时,还将实现区域拓展。轮作在东北四省区的基础上,新增长江流域江苏、江西两省的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休耕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基础上,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纳入试点范围。

经过两年试点,轮作休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三增”:作物产量增加。通过作物间的轮作倒茬和季节性休耕,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有效供给增加。在轮作休耕带动下,全国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增加大豆1900多万亩,增加杂粮500多万亩。农民收入增加。部分地区农民通过轮作种植优质大豆等作物,实现了增收致富。

农业部、财政部将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方面探索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制度,在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的同时,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作为约束性任务指标和重点绩效考核指标下达到省,要求资金专款专用、补助标准不降低。同时,制定印发《轮作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监测方案》,按照“大片万亩、小片千亩”的原则,在试点区域科学布置监测网点,跟踪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

轮作田种植绿肥紫云英

要闻

◆农业部部署“中国渔政亮剑2018”九大专项执法行动

农业部近日在上海召开“中国渔政亮剑2018”专项执法行动部署会。会议要求,2018年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全面组织实施好涉渔“三无”船舶取缔、“绝户网”整治、伏季休渔执法、长江珠江禁渔执法、黄河海河(京津冀)区域联合执法、边境水域执法、水生生物保护区执法、近海养殖环境整治、海洋渔船规范管理等九大专项渔政执法行动。会议当天,江苏、上海等七地举行了“中国渔政亮剑2018”——春季禁渔同步执法行动启动活动。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要求以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为重点,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基本形成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全国妇联要求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全国妇联日前下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实施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思想引领,动员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活动,引领农村妇女共建共享生态宜居新农家;拓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内涵,以文明家风促进乡风文明;持续深化“巾帼脱贫行动”,增强贫困妇女群众获得感。

◆江苏省农委与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江苏省农委、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在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贯彻落实省政府与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签署的《推进智慧江苏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要求,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双方将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下沉农村、助力农业、服务农民。

数据

◆2017年我国832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超3000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832个贫困县计划整合资金规模3330亿元,已实际整合3286亿元,已完成支出2935亿元。据介绍,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是指将纳入整合范围的相关财政涉农资金的配置权、使用权完全下放到贫困县,由贫困县依据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内,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使用。

◆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的目标已定:将产量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根据农业部日前公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口粮方面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力争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

◆江苏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数:39个

为深入挖掘、保护、培育和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开展《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编发工作,江苏积极组织各地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历史、地域优势开展产品推荐,最终有9个粮油产品、13个蔬菜产品、10个果品、6个茶叶产品和1个中药材产品共计39个产品入选。这些产品入选目录有利于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三品提升”,进一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江苏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500强农业企业数:34家

最新发布的2018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排行榜上,江苏省维维集团、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进入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入围企业数居全国第二。据介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主要参考营业收入和利润,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6亿元。

◆2017江苏参加政策性保险的农业机械数:136867台次

从2017年起,江苏开始全面实施农业机械综合保险政策。一年来,全省参加政策性保险的农业机械136867台次,同比增长34%,累计保费6344万元,同比增长4%,各级财政补贴超过4000万元。全省共发生农机保险事故2835起(其中拖拉机事故1908起,联合收割机事故907起),已支付理赔款2517.2万元,部分涉及人身伤害的需待治疗、伤残鉴定结束后启动理赔。

春节过后,农机市场迎来销售高峰。图为盱眙县农机市场,许多农民抓紧时节选购拖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备战春耕生产。(周海军/视觉江苏)

广角

◆浙江:5000亿元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浙江农信在全国银行业率先实施普惠金融工程,“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普惠金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浙江每10位老百姓就有8位选择农信机构的服务,每5家企业就有1家与农信机构携手同行;浙江农信承担了全省2/3的农户贷款、3/4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以及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户贷款,截至2017年底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600亿元。未来五年,浙江全省农信机构将以深化提升普惠金融为着力点,计划投入5000亿元贷款资金,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湖北:发展林下经济做大“绿色GDP”

林木+药材+康养、林木+花卉+旅游、林木+果实+采摘+休闲、林木+禽(畜)+餐饮……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资源,拓展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多种产业,林下经济面积已达1200万亩,共有766个龙头企业、514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355万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产值达243亿元,已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5%。特色鲜明的林下种养模式正在湖北各地涌现,原本占比较大的传统林粮套种已经逐渐被更具特色、更高效益的林药、林油、林花等模式取代,规模和产值不断攀升。

◆重庆:加速产权改革激活城乡融合“化学反应”

重庆加速推动农村各类产权制度改革,打牢城乡资本、技术、人才融通基础,使城乡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重庆九龙坡、沙坪坝等地,积极推动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使集体资产在保值增值、规范发展的同时,也让“农民股东”共享发展收益。各地还结合自身农业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助推城市资本、技术有序进入农业。

◆青海: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率纳入考核

青海省人社厅首次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率纳入全省人社工作考核目标,并与各市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从源头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青海省人社部门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把规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全省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7.2亿元,返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78亿元,累计余额10.48亿元,涉及企业3688家。通过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纳入全省人社工作考核目标,青海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应缴尽缴。

◆福建:建设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获10万~50万元补助

福建省财政厅出台的《省级财政支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及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建设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农村道路、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可获得省级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及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一般每个项目补助10万~50万元;对以县为单位实施的优势特色产业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实际总投入的50%。

基层

◆无锡:农机部门推进“机器换人”工程

2018年,无锡农机部门将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力争全市新增高效农机具3000台套以上。将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全覆盖“两大行动”,助推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持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据介绍,去年无锡共分两批下达了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奖补资金1000万元,对创建成功的“两中心”给予3万~30万元、示范镇10万~100万元的以奖代补。

◆苏州:800多万只蟹苗投放阳澄湖

近日,800多万只优选蟹苗被陆续投放到苏州相城度假区阳澄湖水域。据介绍,出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考虑,去年阳澄湖围网养殖面积从之前的3.2万亩缩减到1.6万亩,养殖面积压缩一半。与往年相比,今年大闸蟹放养有很大不同。蟹苗都是本地培育,且规格较大,今秋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望提升,预计能增产2~3成。

◆扬州:第一笔食用菌赔款支付到位

近日,扬州碧阳菌业有限公司投保的部分食用菌由于病害受损获赔3.32万元,这是扬州市第一笔食用菌种植保险赔款支付到位,标志着扬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农险支农惠农的效果进一步体现。2017年,扬州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全市农业保险迈上新台阶的指导意见》,将食用菌种植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一批农户有需求的险种纳入市级财政补贴,要求市级财政补贴30%,县(市、区)财政配套不少于30%。

◆南京浦口:全省首笔“苏农保”支农融资项目落地

近日,江苏人保财险与江苏省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首笔“苏农保”支农融资项目在浦口成功落地,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浦桥玉剑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600万元,用于支持其春季生产经营。此次支农融资项目的签约,意味着南京市在金融服务“三农”,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上再迈新台阶,开启了“险资+涉农企业+担保+保证保险”的支农融资新模式。

◆泰州姜堰:出台新政促要素、乡贤、市民三下乡

泰州市姜堰区委、区政府日前发布“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的“三下乡”助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的意见,在村级微观层面建立乡村振兴“试验田”。意见支持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同时,鼓励金融、保险部门创新服务,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乡贤能人回归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经济发展、兴办公益事业;鼓励基层组织整合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

◆阜宁:发展农光互补项目促农增收

在阜宁县东沟镇,总装机容量15兆瓦的东沟农光互补项目占地600亩,年发电量达2000万千瓦时。在应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在光伏电站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该项目利用高支架、平单轴,充分保证地面空间和光伏板下农作物的日照时间,8~10米的行距为农业机械作业提供了保障,催生了“一光两用、一地两用”的富民增收新路径。光伏板下建有20多个蔬菜水果大棚、200多亩油用牡丹、20亩鱼蟹稻田,以及轮番种植的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经济效益可观。农光互补项目,不仅为村民带来较高的土地租金收益,还提供了就业岗位。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已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新来源。基地还探索出“稻鱼蟹”互补模式,拓展了“光伏+农业”内涵,实现“电力、粮食、渔业”三重产出。

◆涟水:变休眠土地为财富“活泉”

涟水积极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上彰显“涟水特色”:实施整村推进,将零散庄台拆并,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推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或相对集中居住,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集约发展。到2020年,涟水县计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7个,共计搬迁19049户,预计新增耕地35138亩。为解决搬迁安置、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资金,涟水县创新思路,将资源变资产,通过整村推进项目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除用于自身发展外,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将结余指标进入省级交易平台筹措资金数亿元,较好地解决了脱贫攻坚的资金短缺问题,也为乡村振兴筹措资金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沛县: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沛县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耕整地水平达100%、种植水平达83.5%、秸秆还田率90.5%、高效植保水平92.3%、机收水平95.5%、粮食产地烘干水平66.6%。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公布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沛县榜上有名。□

猜你喜欢

轮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早熟芋与水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