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之远 心之所至
2018-03-29穆宁
穆宁
图 / 纪录片《极地》海报
七集纪录片《极地》于2017年底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上线17天豆瓣评分即达到9.5分。该纪录片在展现西藏广袤无垠、壮美秀丽风貌的同时,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地处乡村远离城市的普通人,通过21个故事描写了这片辽阔土地上人们的日常,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了藏族同胞的鲜活生活。
这里的人们朴实仁厚,过着简朴的日子,每个人为心中的信念而坚守,为他人的幸福而付出,为民族的信仰而执着。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动之事。从他们身上传递的灿烂的笑容、虔诚的执念,让人心里满溢震撼和感动,满怀憧憬与神往。
不怕路远,不忘记遥远的村庄
在这片资源匮乏、环境艰苦的大地上,他们无畏艰辛,认真生活,不惧风雨,顽强拼搏。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仰仗神灵的护佑,坚强地活着。其中,一部分人不怕路途劳顿、不计报酬得失,他们行走在山川之间,为他人的幸福默默付出。
年轻的白玛曲旺是波密县的一名电影放映员,他牵着满载放映器材的马徒步进山,路上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在村民的帮助下溜索到达仅有八户人家的朗玉村(海拔2882米)。在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绿草如茵、绿树掩映的易贡河谷,村民们在露天电影银幕前开心地笑着,不论男女,不分长幼,纯真、朴实的笑容不加掩饰地绽放,或许这一刻就是白玛曲旺此行的意义。
贡觉仁增自幼在寺庙学医,还俗后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开了一家藏医诊所。为去峡谷尽头加拉村(海拔3000米)的八户人家出诊,他亲自上山采集药材,捣碎研磨后做成藏药浴的原料,又去八一镇买了泡浴盆。在给七户村民看完病后,他和加拉村副主任一起搬着大盆走了一天的山路,才到达最后一户村民家诊病。他答应村副主任,每两个月来一次。
在他们不辞辛苦的背后,是一颗淳淳善良之心。他们平等善待他人,不分贫富贵贱,好像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情,没有去不了的远方。他们积德行善的背后,只为不忘遥远的村庄,不忘那里的每一户人家。
不忘传统,不丢掉古老的技艺
西藏自治区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是藏族人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们顺应天时,在与大自然长年累月的相处中,造就了非同常人的生活境界和生存智慧。人们把积累的智慧口口相传于子孙,子孙们在实践中丰富着这些良训,他们通过一代代人的故事印证着古老的道理,尤其是历经风霜考验的长者,更能体味其中的珍贵。
用乌尔朵抛掷石块吓走野兽是牧人的传统,边巴是乌尔朵编织技艺最娴熟的人,他劝说乡里组织了乌尔朵大赛,虽然他没有获胜,但是却让牧民涌起了练习乌尔朵的热情。
生活在果加村(海拔4800米)的次仁旺青,带领驮盐队去往空空查卡盐湖(海拔5200米)找到了好盐。他们深知资源宝贵,讲究取之有度,表现了他们天生具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次仁旺青说,不能浪费,不然女神会生气的,盐很少,够我们食用就可以,不可以贪得无厌,如果我们都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每个袋子都要扎紧,一粒盐也不能浪费。
次旺多吉是秋窝乡(海拔4600米)藏戏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当了36年的团长。农闲时节他们开始下乡唱戏,报酬是乡民赠送的生活用品。藏戏唱了两天,13位成员每人仅分得一斤酥油和四罐啤酒。次旺多吉鼓励小儿子朗杰用心学戏,他语重心长地对朗杰说,藏戏流传了上千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岁数大了,得有人代替我继续为村民们唱下去,我只有这一个愿望,你要有很大的信心,一定可以的。
这位老人对传统藏戏的执着坚守,令人感动。在物质匮乏的西藏腹地,人们和藏戏互相需要,藏戏能给村民带来团聚和快乐,对他来说,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他要做的、他能做的就是去更多的村庄把藏戏一直唱下去。在他看来,传统不能忘,技艺不能丢。
不忘初心,不丧失生活的信心
青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月夜星空、雪山湖泊美不胜收,它似一幅无垠的山水画卷,任云卷云舒、物换星移。骄阳蓝天之下,晴朗的天气映衬着清澈纯净的笑容。这笑容感染着我们,让大家的嘴角上扬,一起欢笑一起沉醉。这笑容没有杂念,非常纯净,似一剂解忧药,让人忘掉忧伤与烦恼,只享受属于当下的喜悦。
托林村(海拔3700米)的次仁曲珍和曲美卓嘎是白玛曲珍65年的闺密,她们憧憬着把自制的防晒膏推荐给所有游客。在这样的年纪依然有这等闲情雅趣,该是怎样的豁达。三位老人在辽阔的大地上唱歌欢笑,岁月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可她们的笑容里却感受不到生活的艰难,她们没有和过往的不幸纠缠,而是选择忘记烦恼,用淡泊的心境同艰苦的生活握手言欢。
图 / 电影放映员白玛曲旺进山放映的路上
扎热罗玛村(海拔4700米)的多吉扎巴是做高筒牧鞋的裁缝,他读中学时因病落下了腿部残疾,他便跟父亲开始学习做鞋。多吉扎巴和七位老乡组成了裁缝组,他提议把牧鞋推广到县城以外的地方。农闲时节,多吉扎巴和裁缝组的扎西群培赶到拉萨把制作的八双牧鞋全部卖掉了。多吉扎巴说,我的身体确实与别人不同,别人能去的地方我去不了,但我有脑子,我尽量不给其他人增加负担,我不是一个无能的人。
日卡村(海拔2882米)的江安为了防止间接杀生,放弃了做锁的手艺,现在自己养了48头牛和25头猪,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给每一头牛都起了名字,他抚摸着自己的牛,唤着它们的名字,表情无比慈爱与安宁。江安是村里唯一会做木锁的人,他禁不住众人的劝说,给村里的仓库做了新锁。
斗转星移、日升日落,在少有人涉足的地域,藏族同胞从朴素的生活中得到了简单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轨迹留在这片大地的记忆中。他们携手行走,风雨兼程,依靠内心强大的力量战胜着孤寂贫乏、酷暑严寒。他们所做的一切,时间能看得到,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丰富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从心出发,终能找到让人安宁的家园,终能和美好生活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