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伊斯拉美》的教学思考

2018-03-28刘丹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教学思考

【摘 要】《伊斯拉美》是民族乐派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极难的演奏技巧和极高的演奏难度,笔者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演奏和研究了该部作品,并对其中涉及的音乐情绪和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演奏价值和教学意义,深得演奏者们的青睐。笔者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作品进行教学层面的思考和分析,这不仅可以使笔者更深入的了解该作品,也可以挖掘其内在富含的教学思想中。因此,有关《伊斯拉美》演奏教学方面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伊斯拉美》;演奏技巧;教学思考

《伊斯拉美》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演奏价值和教学意义。巴拉基列夫不仅是民族乐派作曲家的典范,也是“强力集团”的创始者和领导人,他的作品以极高的演奏技巧著称,这部作品在西方乐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伊斯拉美》的教学思考对于研究该作品的理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研究出发指导实际演奏再回归教学是分析作品教学价值的必经之路。巴拉基列夫的教学理论同时也反映在该作品中,是这部作品涉及教学方法的直观体现。因此,研究作曲家自身的教学理论对该作品的教学思考是十分关键的。笔者欲在本文中通过对巴拉基列夫教学理论的收集,整理出在该作品中体现的相应教学原则,并将作曲家的教学方法与笔者的教学观点相结合,从而引发笔者对《伊斯拉美》产生的教学思考。

巴拉基列夫作为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他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教学体系和原则,他的音乐教育观与钢琴教法不仅对西方钢琴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钢琴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分析《伊斯拉美》中作曲家教学原则的体现,是研究该作品教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了解巴拉基列夫在作品中的教学原则,才能根据其教学侧重点指导实践,也可以将作曲家的教学原则在作品中的体现与笔者在演奏教学中的经验相结合,笔者欲整理巴拉基列夫代表性的教学原则,并分析其在《伊斯拉美》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引发笔者对该作品的教学思考。笔者欲从作品的艺术情感、演奏技巧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出发,对该作品所体现的教学原则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

一、艺术情感的呈现

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中飽含着浓厚的艺术情感,这在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中有所体现,有关该作品中情感的表达,笔者欲将巴拉基列夫在该作品中的教学原则与本人在实际中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并且从该作品的自身出发,对教学中应注重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感觉的培养两方面加以探讨。巴拉基列夫在他的教学原则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这种想象力在《伊斯拉美》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训练学生音乐感觉的基础,作品的音乐感是最终演奏与呈现作品的最终目标,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而存在。

在《伊斯拉美》中,作曲家的想象力思维是完成该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巴拉基列夫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他认为:“这种想象是为了在他的意识中创造出清晰的作品图像,当在弹出作品的声音之前,这个图像已在他的意识中以一种精细的音乐色调感显示出来”,1想象力的培养是巴拉基列夫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伊斯拉美》中,巴拉基列夫将想象的教学原则应用其中,在每一段主题出现的时候,演奏者应尽量体会作曲家的创作内容与意图,弹奏出比较美好的音色,使不同地区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在脑海中呈现,增强音乐在人们头脑中的画面感。演奏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将音乐转化为图像的形式通过头脑的思考后用手指表达出来巴拉基列夫主张在想象中运用钢琴的语言歌唱。在该作品的首段中,舞蹈性鲜明的主题在段落中反复出现,演奏者可以想象着生活在高加索地区人们在舞蹈中狂欢,舞蹈者在快速的节奏中尽情唱跳,主题中双手交替的演奏形式与快速十六分音符节奏型的运用,既是对舞蹈者脚步者声的模仿,又渲染了舞蹈过程中热烈、浓郁的气氛,大家在欢呼中声共同起舞,边唱边跳,这种气氛反映出高加索地区人们载歌载舞,对生活充满美好希望的生活状态。在《伊斯拉美》的中段处,该作品的中段十分优美抒情,情绪与音色较之前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富有极具感染力的歌唱性,该段落的旋律素材来源于亚美尼亚地区的民间音乐,这需要演奏者根据作曲家的创作内容进行想象,调整触键的方式与力度,改变声音的效果,使中段的歌唱性效果更加浓郁,也使听众在悠扬的旋律中沉醉。在实际的作品教学中,演奏者应该在充分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并且将这种想象应用到《伊斯拉美》的实际演奏与教学中,增强音乐形象在头脑中的图画构建,通过文学作品或其他音乐作品等多方面渠道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俄罗斯的音乐特征及高加索等地的民族文化等,演奏者将这些具体的文化背景与抽象的想象达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同时演奏者通过较好的演绎,给听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

《伊斯拉美》的音乐性的表达是较好完成该作品的最终目标,演奏者只有充分表达出作品的音乐感,才能使听众感受《伊斯拉美》独特的美。巴拉基列夫强调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他认为“大多数教师在辅导学生演奏时,往往只是机械的发展学生的手指技能,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音乐感。”2演奏者演奏《伊斯拉美》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外,也要重视作品蕴含的音乐感,更要注重充分发挥音乐美感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在针对该作品的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美学思维提升的过程,它能使人们感受和欣赏到音乐中蕴含的独特美,对于音乐美的训练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培养音乐感是演奏《伊斯拉美》的重要教学原则,这也是巴拉基列夫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关于《伊斯拉美》中艺术情感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对培养音乐的想象力和音乐感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使演奏者能够更加完整和统一演绎该作品。然而,作品的音乐感还需要其他多种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成进行培养,音乐感无论是在《伊斯拉美》中还是在任何其他的音乐作品中都需要被重视和研究。

二、演奏技巧的训练

《伊斯拉美》中的技术训练是演奏该作品的重要課题之一,弹奏技巧无论在任何音乐作品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由于该作品涉及的技巧十分全面。因此,需要演奏者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掌握应对多种技巧的综合能力,不同的手指技术有不同的弹奏训练方法,笔者欲将巴拉基列夫在《伊斯拉美》中主张的弹奏方法与实际教学中的方法相结合进行讨论,并针对该作品中包含的各种技术问题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法。

巴拉基列夫在《伊斯拉美》中运用了很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由此可见,他非常重视作品的演奏技术的运用。他认为,合理的指法对技术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教学中对技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注重对手腕的灵活运用,在《伊斯拉美》中,涉及到很多主题出现的乐句运用三度双音的演奏技巧,这种技巧大多数采用的指法是通过大拇指与其他手指之间转指完成的,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手指和手腕做到融洽与自然的配合,手指在控制演奏双音的同时,通过手腕的灵活运转使演奏者会演奏的更加轻松与协调。手腕在演奏过程中手指会轻松演奏的动力,手腕的放松与灵活使声音更具有流动性。见下谱例:

在谱例1中,主题运用了双音与单音交替的演奏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双音与单音衔接紧密,增强主题旋律的线条感,注重旋律的整体句子,手指通过手腕灵活的转动演奏该部分的旋律,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的能力,演奏者还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避免手腕僵硬,让手指在手腕的带动下灵活的运用与演奏。

巴拉基列夫教学中对技术的要求,第二体现在,他重视左手演奏的旋律性,时常让左手担任旋律的主角,在《伊斯拉美》中段处的主题部分,就出现了左手为主要旋律的片段,左右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歌唱性旋律,仿佛像电影的镜头由近到远,使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画面呈现在作品中,左手的旋律与之前回忆般的旋律交相辉映,再将音乐的情绪逐步推进,体现了他重视左手演奏旋律性的教学与创作原则,这种方法也给演奏者新的启示,即演奏者在演奏和教学该作品中要重视左手的旋律进行,使左手的演奏不仅能够为和声做支撑,同时,更能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见下谱例:

在谱例2中,左手演奏的主题旋律出现在作品的中段处,每小节左手的八度和弦,都好似远处传来具有回响性的钟声,右手的织体中,也隐藏着部分的旋律,双手的配合好像绵延起伏的山峰,使中段在抒情的情绪后,又充满了新的气势。

巴拉基列夫在该作品中技术的要求,第三个是体现在,他对作品中重音处的处理方式,他在作品中往往采用力量较强的手指去演奏重音,他对指法的设计并不取决于黑白键的位置,而是根据节奏的律动运用指法,例如在《伊斯拉美》的主题段落中,每一次主题结束时的重音都运用有力的手指进行演奏,尽管在演奏作品中,每个演奏者对指法的运用有着不同的习惯,但是巴拉基列夫对指法的设计既能使演奏者演奏的更为舒适,又能使演奏者完美的演奏出重音的演奏效果。只有充分了解巴拉基列夫在该作品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演奏者和教师更好的将作曲家的教学原则与自身实际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到该作品的演奏与教学中。

在该作品中,除了要注重指法的运用以外,还需演奏者对不同技术进行专门的训练,对于《伊斯拉美》这一富有极高难度的钢琴作品来说,技术训练是演奏该作品的核心与关键。该作品涉及的技术较为全面,其中包括单、双音快速跑动及双手交替、八度与和弦的大跨度跳跃等多种技术难点,这些技术在演奏中不仅要求极高的质量,而且要具备极快的速度。因此,若想掌握该作品的各种技术难点,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练习快速单音跑动时,应该以音阶与琶音为基础进行基本训练,每个音在音乐中应保持清晰,不要过分弹的响亮,音与音之间要紧凑的进行,尽量避免出现过分的棱角,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以整体乐句的线条为主。在单音、重复音双手交替的练习中,运用左右手不同手指进行交替,应注意避免不同手指产生的音质差异,尽可能让所有手指保持均匀有力的声音,在此基础上突出舞蹈性的节奏与韵律。在训练双音的快速跑动时,需要合理安排双音的演奏指法,合理的指法是保证乐曲连贯、流畅的基础,不同的指法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同时,在演奏时还需注意整体乐句的流动性和走向。在双音交替的技术训练中,需要双手具备极强的协调能力,左右手之间的衔接应尽量做到平稳与连贯,每一个双音要演奏的整齐而均匀。双音的演奏效果若想达到如单音般轻盈和连贯是十分不易的,它需要手指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同时要掌握许多双音的手指练习为支撑。八度与和弦的大跨度跳跃是在《伊斯拉美》中最具有挑战的技术难点,它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指技术,更需要他们具有强大的体力与耐力为支持,这项技术是演奏者手指能力的全面体现,在练习八度与和弦时,演奏者需要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的必经过程,在慢速练习时,每组八度与和弦做到放松的演奏,使跨跃与大跳的幅度尽量贴键进行,既要保证演奏时的力度,又要保持弹奏过程中的相对放松状态。以上的几项难点是该作品手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人们在演奏与教学的环节中不断的摸索与训练。在掌握技术要领的同时还需注重声音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上的真正统一。

通过对巴拉基列夫钢琴教学原则的了解可以看出,作曲家对钢琴演奏技术的重视,笔者从《伊斯拉美》实际教学与演奏的角度出发,将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指出了指法和相关技术在该作品中的训练方法,通过具体的练习方法指导演奏者研究与处理该作品。并且针对相应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练习的意见与建议。不同技术的弹奏方法并不具备一个固定的模式,它会受到演奏者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所有的弹奏方法都是以作品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只有掌握了合适的弹奏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从而更好指导作品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演奏。

三、教学方法的启示

通过对《伊斯拉美》的全面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音乐作品中的高难度技巧绝不能脱离音乐而存在,技巧涉及的内容很多,它不仅包括手指的技术问题,还包括踏板的运用,听觉的训练等多种技术,而音乐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作品的背景、风格、音色、情感等多个方面。技巧是音乐表现的载体,音乐是技巧的最终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任何脱离音乐的技巧都是形而上学的,二者必须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作品整体效果的完美与统一。在《伊斯拉美》这首高难度的钢琴作品中,既要重视它艰难的演奏技术,又要深入理解与研究该作品的音乐性。

在《伊斯拉美》的教学中,首先,教師应该指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生活的年代及该曲目的创作背景,认识俄罗斯的音乐特征与风格,掌握该曲目的创作内容和意义。其次,教师应针对该作品中不同技术难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解决在演奏中出现的技术障碍,克服演奏困难,并且运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对作品细节的处理,把握作品的整体音乐特征与风格,从而引导学生重视作品具有的独特美感,启发演奏者想象与思考的能力,做到技术与音乐感的协调和统一。在该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角度,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伊斯拉美》中独特的舞蹈性节奏特征,可以采用节奏训练法,对于高难度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技术专题的训练方法,对于该作品音乐感的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想象力的教学方法,针对该作品不同段落中的声音需要,可以采用听觉训练法等等。这些方法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与调整,做到教学方法的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在《伊斯拉美》中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只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演奏者拥有更为扎实的技术,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演奏者演奏技术与作品音乐感的结合,既不能过分强调技术而忽略艺术,也不能一味追求音乐而影响技术,做到技术与音乐在协调统一中均衡发展。当然,《伊斯拉美》作为世界上最难的钢琴作品之一,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音乐上都需要演奏者达到极高的质量与要求,这对教师和演奏家在教学或是演奏中,都是一个极难的挑战。

笔者通过研究巴拉基列夫在《伊斯拉美》中教学原则的体现,对该作品从情感、弹法和教学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与思考,这三方面是笔者对该作品教学思考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研究《伊斯拉美》的教学思考对笔者研究该作品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同时,这些教学原则能够指导演奏者更好的完成该曲目,也为笔者演奏与研究该作品带来了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刘丹,出生年月:1989年4月13日,研究方向: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俄]塔季亚娜·扎伊采娃著,卞萌译(1999).《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钢琴艺术》,第1期.

[2][俄]C·拉赫玛尼诺夫:《文学遗产》,苏联作曲家出版社.1978年版.

[3]杨韵秋(2009).《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的演奏研究》.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4]刘丹(2017).《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伊斯拉美的研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

注释:

1.C·拉赫玛尼诺夫:《文学遗产》,苏联作曲家出版社.1978年版.第129页。

2.[俄]塔季亚娜·扎伊采娃卞萌译《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钢琴艺术》.199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教学思考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