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培养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策略

2018-03-28夏冬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

【摘 要】进入新世纪,国内市场经济回温,综合国力迅猛发展,渐渐占据全球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同时要求国家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心也逐渐向培养高能力、高素质、高品质的“三高”型全能人才靠拢。国内高等院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也着重发展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能力。因此,国内乃至全世界都要大力提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

公共事业的包含的方面诸多,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公共事业存在着难以言明的微妙关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独立的个体,而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个体所有的特质都可以得以体现。

一、公共事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公共事业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化公共事业管理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现代培养技术,灵活的培养方法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所有因素相辅相成,促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能够广泛应用到教育、体育、计生、环保、社保等社会保障部门和党政机关单位当中,催生出既能从事领导工作又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必须要掌握专业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具备畅通无阻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目前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一)制度目标的不足

制度安排包含两个基本目标,一种目标是根据目标结构使其成员获得一些结构制度之外的不可能获得的追加收入,另一种目标是为产权和法律变迁提供契机,使制度优先于法律。不难看出,国内公共事业制度的安排与第一种目标相吻合。比相对于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的作用更加重要,但是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并没有严重影响到法律的出台。自建国以来,国内从未积极主动对公共事业组织制度做出调整,而是在其主体行政机关不得不改变管理模式时,被动地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事业单位在过去将管理制度看做既定的外生变量,导致它无法进行自主地变更和调整,更不能影响法律的出台。

(二)制度功能的不足

制度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一个个体的工作效率,好的制度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努力工作,加强创新。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采用的人治管理模式不够规范,既缺乏明确的产权结构,又缺乏鼓励创新体制。由此一来,不劳而获的惯式思维抑制了创新元素的生长。

(三)制度效率的不足

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要素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低下。公共事业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例如,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效率难以提高。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属于一种稀缺物品,由其是某些自然资源,本身就蕴含着很高的成本。以往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門定价过低,管理者只能通过调整供给数量,而非调整供给价格,来满足市场需求,结果导致大量的稀缺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流失掉。公共物品价格低,导致了市场收益持续走低;公共物品浪费多,导致了公共物品数量被迫增加,使工程建设向不健康方向扩大,投资增大,财政压力也增大。为了长远的发展,公共物品的价格有必要随着工程的增加而提升。也是这个原因,西方国家早已改良了公共物品的使用方案,深刻分析供求关系,引领价格合理变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培养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策略

(一)新媒体融入公共管理事业,辅助培养新型人才

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极大程度上帮助高校公共事业顺利开设管理专业,为广大学子提供学习的知识来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从根源上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交流理论,意识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值得推敲的是,新媒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存在很大的本质区别,新媒体是在对应的市场背景下向多方向发展,而非依靠营业收入的支撑。高校电视传媒的组织背景是它的优势,高校学生在向专业性人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效率,充分协调学习和业务的关系,在提高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过程中,既要保证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又要保证电视传媒之于公共事业的特殊化体现。

(二)学校注重培养社会意识和实践精神

社会意识的存在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具备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学习热情也会随之高涨。这个过程既能帮助学生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精神,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贡献颇多,社会意识与实践精神双管齐下,在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埋下惊喜的伏笔。

(三)教师及教育水平整体专业化

现今的社会上涌现了大批自称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人,但是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现象侧面折射出我国高校教师的水平问题,个别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教学,缺少相关育人经验,缺少特色教学过程,缺少完善的教学体系等等问题。因此,各高校为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狠下功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完整专业知识的教学体系,明确各个阶段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广泛涉猎,日益丰富

兴趣爱好的提升能够帮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改良,重新编排讲解顺序,突出重点,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知识学习有理有据,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标准更进一步。

四、结束语

在经济逐渐进步和社会稳步发展的影响下,公共管理事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公共事业管理的不断前进,离不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完美融合,只要我们端正创新态度,尊重科技理念,我相信,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夏冬(1988-),男,汉族,籍贯:湖北武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婕;浅谈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大家;2016年23期

[2]方正松;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张一纯;磨玉峰;郑燕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3期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培养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