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8-03-28曾俊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升学压力高中课程优秀生

曾俊

高一新生是高中阶段最活跃、最有朝气和最有可塑性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高一新生能否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一、高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上的不适应感

由于初、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突出表现在初中形象思维偏重,高中理性思维偏重;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侧重于教师的教,高中侧重于学生的学;初中强调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高中强调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这些变化,很多高一新生并不了解,他们仍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学习高中课程,就会感到收效甚微,特别是面对教师的探究性教学,更会感到茫然无措。离开教师的手把手辅导,许多学生对学习内容无从下手。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迷茫、焦虑甚至厌学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上的陌生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就近入学,学习和生活都在父母的监督和关心下。在同班同学中,甚至都有自己的儿时伙伴,并且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已经建立起自己固定的人际交往圈。然而进入高中,特别是农村寄宿高中,就要離开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的面孔,这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尤其是性格内向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更会感到压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闭现象。

(三)竞争上的失落感

很多考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从小学至初中都一直笼罩在“优秀生”的光环下,从没尝过“后进生”的滋味。然而进入高中,许多初中阶段优秀的学生在高一新的班集体中,就会“黯然失色”,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特长上有许多弱项,从初中的“优秀生”变成了高中的“后进生”,这难免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如果他们不能在心态上尽快调整,就会产生自负、埋怨或者自卑、郁闷的心理问题。

(四)升学上的压力感

小学和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小,根本不存在升学无望的问题,更不会考虑升学和就业问题。然而进入高中,高考压力摆在了眼前,虽然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进行高校扩招,但每年仍然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进入高校学习,特别是在农村,这一比例更高。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从进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中考成绩较好的新生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中考成绩一般的新生担心考不上本科院校。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会产生焦虑感,心理存在较大的压力。

二、解决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了解高中课程特点,转变学习观念

通过学法指导、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让高一新生转变初中阶段形成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阶段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各科任教师要敢于“放手”,给高一新生大量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寻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钻研、敢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正确定位自己,培养竞争意识

高一新生入学后,要及时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特长情况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新的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要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初、高中的环境变了,自己的定位也应随之改变,要时刻保持竞争意识。”对目前较优秀的高一新生,要告诉他:“现在的优秀只代表初中的努力和奋斗,现在应立足高中这一新的起点,创造新的辉煌。”

(三)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摆脱升学压力

高一新生对高考的关注越多,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短暂的阶段,高中的学习是为了今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做的准备,考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通过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终目标。态度决定命运,如果还想凭上课听课时那点小聪明和考前复习去强攻高中课程,在高中想在学习上找到可炫耀的自信是不可能的。学习本身就是件辛苦事,要不怎有“十年寒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机遇和挑战,催人奋进,新的目标和征途,激人奋发。我相信,只要振奋精神,勇于开拓,你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升学压力高中课程优秀生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升学压力的方法研究
加强心理辅导,提高高考成绩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