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混合所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2018-03-28陈泳君

商情 2018年5期

陈泳君

[摘要]按劳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onels performance)即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本文针对混合所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条件 按劳分配 实现形式

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独有的分配方式,要求根据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量的大小,评估其劳动付出,并为之分配相应的收入。近些年来,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念。在经济体质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按劳分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体质与分配方式

根据社会体质的不同,社会的价值分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及与之相对应的分配方式分别如下:

(一)资本主义社会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本主义体质下,分配方式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要求将劳动价值划分为3部分,分别由劳动者本身、资本的所有者及地产的所有者所有。上述分配方式下,劳动者无生产资料,与资本所有者之间,呈雇佣关系。资本所有者以雇佣的形式,依靠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获得收入。地产所有者则以地租的形式,间接的剥夺劳动力的剩余价值。

(二)社会主义社会与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分配形式。该分配方式要求在扣除税费等的基础上,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为之分配收入。上述分配方式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较为严格。社会的生产资料,必须为公有形式。社会成员必须均参与到劳动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获得劳动报酬。该分配方式的目的,在于鼓励劳动者参与劳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该分配方式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共产主义社会与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分配形式。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居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异将彻底消失,劳动将成为人类的生活所需。社会会以居民的需求为指导,为之分配物质收入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产品,以满足其物质及精神需求。

二、混合所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方法

允许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即混合所有制。该所有制形式,既不同于国有制,又不同于私有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条件下,我国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按劳分配: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应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主要实现形式,根据劳动力所付出的价值,确定其分配比例及具体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本质,仍为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价值分配,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价值分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两者的区别在于剩余劳动的归属不同。后者的剩余价值,归属于资本的所有者。反之,前者的剩余价值,则归属于集体及国家。归属于集体的资本,最终会用于壮大集体。归属于国家的资本,最终则会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上述资本的利用所获得的成果,最终将均会由劳动人民共享。

(二)拒绝教条主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落实按劳分配,在保证其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对其具体的实现形式进行改革,以坚守分配方式的社会主义特征。有学者认为,只有公有制企业才可谈及按劳分配。该理念既未认识到按劳分配的特点,又错误理解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教条主义错误明显。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按劳分配之间,同样可建立起联系。前提在于,劳动者均能够诚实劳动。如能够满足上述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目的,即能够达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按劳分配之间的联系,也会逐渐密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正确领会分配精神

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国有企业应注重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言外之意,即要求将国有企业员工,纳入到劳动力市场当中。要求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继续坚持按劳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念,同时提高分配方式的靈活性,在维护社会主义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分配方式与时代的适应性。根据该政策的要求,国有企业需根据劳动力所付出的价值,评估其分配所得。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建立健全我国的分配机制,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混合所有制条件下,我国应将劳动力的价值,作为衡量其分配收入的主要依据。同时,拒绝教条主义,将公有制与按劳分配“松绑”,提高我国经济体制与分配方式的灵活性。应在坚持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正确领会分配的精神,将国有企业员工,纳入到劳动力市场当中,确保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