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数学课堂的思考

2018-03-28张雪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具店画图直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时常回忆自己的教学历程,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感到新型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暂且浅显地与大家交流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新课的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恰到好处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新知.任何一位数学教师,有必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巧妙地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新课导入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运用旧知,导入新课;借用教具,

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导入新课等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导入,都是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出发的.

设计导入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

1.导入环节要短小精炼。

虽然新课的导入是新授课的必要环节,但导入只是新授的引子,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数学教师在设计导入的环节时,需要做到导入环节短小精炼。就拿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来说,在任教《文具店》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这样的导入:“ 最近,小熊开了一家文具店,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小熊的文具店看看。”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好奇心,“小熊文具店到底啥样?” ,“小熊文具店里面有哪些商品?” 正当学生们对小熊文具店充满好奇时,教师趁机出示课件:小熊文具店的商品价格。教师仅仅用了几句话,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做到了导入精炼,激发兴趣。

2.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化。

小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教师在设计导入的环节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学生的特点等,巧妙地设计新课的导入,采用生动形象,不拘一格的导入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小学二年级下册《淘气的作息时间》,教师刚开课就问:“同学们,我们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谁能来说一说,你每天早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早餐,什么时候上学呢?”,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事情,自然纷纷举手汇报。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那么,淘气的作息时间和你的作息时间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来研究淘气的作息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巧妙地引出了新课。

再如:小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开课时,有的教师运用形象的课件,一只小蚂蚁沿着一片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圈,活灵活现的蚂蚁爬行,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适时导入:“ 蚂蚁沿着树叶爬了一周,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 树叶的周长。”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是教师导入新课经常运用的方式。

新课的导入,形式要多样化,这是教师设计导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当然,教师设计导入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还需要教师在平日的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积累经验。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出发……”确实,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索取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运用到教学中,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新编教材,教材中设计了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画,与生活有关的数学信息等,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还可以灵活地创编教材,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在教学数数的环节时,教材中有形象的实物让学生数。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从你身上寻找数字,耳朵,手,手指头等都是数字,从教室里寻找数字,黑板,窗户等都是数字,这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很自然地找到了数学,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教师有必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参与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创建一个富有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三、发挥画图的作用

当前的数学课堂,改变了以往“ 满堂灌” 的教学形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运用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中表现很突出,而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把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再根据图分析数量关系,整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自然地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画图来解决问题,这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

在新编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的教学中,谁是谁的几倍,原本是很抽象的问题,而教材中引导学生先画图,画3个圆表示3只小猴子,再画6个圆表示6只鸭子,学生从图中看出,6里面有2个3,得出6是3的2倍,列式为6÷3=2。通过画图,变抽象为直观,把复杂的变简单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直观形象的阶段,而画图的运用,能够把比较抽象的信息,用图示表示出来,学生根据图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化解了难点。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变简单。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引導学生借助画图这个有效的途径,巧妙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采用的画图的形式有很多,这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占优势,因而选用的画图大多以形象的图片为主。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编写乘法口诀时,教师采用画圆代替松果,车轮,用画竖线代替筷子,糖葫芦等,学生根据直观的图示,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出乘法口诀。到了三年级,学生逐渐由直观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的趋势,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题里的信息转化成条形图,线段图等。学生根据画图,直观地理解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引导学生画图,是借助画图这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平日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有的学生,先列式解决问题再画图,这就失去了画图的意义,画图是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而决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总之,我只是浮浅地和数学教师交流几点新型数学课堂的思考,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作者简介:张雪梅(197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工作单位:大连市长海县四块石小学,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文具店画图直观
贴心的文具店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画图理解“多多少”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文具店②
文具店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