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训练方法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8-03-28罗静逸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体育教学

罗静逸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问题,探究将现在体能训练理念和手段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旨在于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激发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小学体育;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

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而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呈持续下降。这些重要指标的下降令人堪忧,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小学学生所承受的学业压力比较大,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体育削弱,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缺位等。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即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笔者就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问题,探究将现在体能训练理念和手段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体能训练的释义

体能是指人的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力量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包括力量耐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的外环境的能力。

体能训练是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训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体能训练理论、体能训练方法、功能解剖学、体能训练计划、体能诊断方法、体能训练恢复、康复体能训练等,这些内容之间构成一个相互关联,互为基础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体能训练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体能训练理念拓展我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美国圣地亚哥州大学开发的SPARK(Sport,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运动、身体活动、游戏和娱乐)课程,它是一门致力于改善青少年儿童体能状况,促进青少年儿童终身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美国SPARK课程先进的课程理念、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课程管理模式、具有国际前沿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对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和推广的范例。从目标角度分析,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与SPARK课程都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保持学生正常的体能水平为目标;从内容角度分析,二者所采用的器材普遍具有色质鲜艳、样式新颖、安全便携、易于操作等特点。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去理解美国SPARK课程在我国的引进和推广这一教学改革现象,它拓展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二)体能训练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体能训练是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大基本素质于一体的训练手段。就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水平,显然,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不能完全改变这一现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校体育。需要科学运动,就要对这些方法和手段在“定性与定量”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现代体能教学内容,使训练效果在学校层面得以体现。即将体能训练手段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失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下降的有效途径。

(三)体能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现代体能训练的器材和方法具有色质鲜艳、样式新颖、安全便携、易于操作等特点,体育教师通过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丰富自身的运动技能结构,避免以往个别体育教师由于专业技能“过于专”而不能完全胜任其他运动项目技能教学所产生的困惑,这样一来就可以调动体育教师对校本教学内容开发的积极性,不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以形成不同的校本特色,如软梯训练法,它的动作路线变化很多,包括直线和曲线变化、正面与侧向变化、前进与后退变化和交叉进行等,它的动作方式包括单“双”足的走、跑、跳,混合跳、跨步跳等。这些内容简单易学,动作难度进阶明显,开展起来又很类似“跳格游戏”,备受学生喜欢,这样教师不仅容易组织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体能训练的器材和方法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弥补了中小学场地不足的问题,还能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三、结论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层面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趋近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器材的安全、柔软、轻便和鲜艳。体能训练以全新的思路、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便于推广等特点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将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软梯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敏.高校体育专业开设体能训练课的必要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7):29-31.

[3]嵇明海.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3,(06):36-39.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体育教学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